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陇南山地特色生态农业的特点;探讨了陇南山地所面临的主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科学规划,建立综合配套的防治技术体系;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生态特点,制定符合特色农业产业的开发规划;建立优势特色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实施无公害生产技术等特色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淮北市采煤塌陷区的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采煤塌陷对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的影响,依据生态2建设原理,探讨了淮北煤矿塌陷区生态农业建设的方法;并提出了淮北采煤塌陷区生农业建设的六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陈其东 《科技信息》2013,(15):497-497
农业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正确认识农业资源开发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提高农业综合开发保护层次,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服务现代农业;要提高农民素质,倡导农村环保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农业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沿海低丘陵"三生空间"时空演变与生态环境响应,以沿海低丘陵资源富集区招远市为例,利用2008—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基于土地空间扩展强度、半变异函数、生态环境响应模型等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主导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进行区域性分析.结果表明:①沿海低丘陵资源富集区土地利用主导功能用地空间扩展与收缩处于低速变化;②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功能增强,生态空间减弱是研究"三生空间"的转型的主基调,其转型由矿产资源的开发、土地管理政策等多因素造成;③服务及其他生产用地偏移最明显,农业生产用地、林地生态用地偏移较弱;④胶东半岛低丘陵沿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呈下降的趋势,生产空间、生态空间转型为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相互转型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降低主导因素.研究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响应演变规律,可为招远市国土空间规划下"三生空间"和生态红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三峡生态经济区的19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从生态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三方面构建生态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SPSS因子分析方法建立生态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实现对重庆三峡生态经济区各区县生态农业可持续性的综合评价,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受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集约化水平、土地资源丰度和农业生态环境影响,19个区县间农业生态可持续性差异较大,长寿区综合得分最高,为1.124,奉节县、酉阳县、巫溪县、巫山县、城口县生态农业可持续性最低.  相似文献   

6.
从发展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分析了宝鸡地区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继而论述了地貌与农业自然灾害的关系,指出坡度陡、降雨强度大和黄土分布相结合的部位是农业生态脆弱的地段.提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发展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分析了宝鸡地区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继而论述了地貌与农业自然灾害的关系,指出坡度陡、降雨强度大和黄土分布相结合的部位是农业生态脆弱的地段.提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河北怀来县农业生态经济分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北怀来县毗邻首都北京,其生态环境退化严重.能否改善其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与首都北京的生态安全休戚相关.基于怀来县地形地貌变化较大的特点,结合其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现状,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怀来县分为5个农业生态经济区:分别是官厅水库渔业、生态旅游综合发展区、西部河川粮果菜主产区、中部丘陵粮果牧渔综合发展区、西北部河川丘陵牧粮菜综合发展区、南北两山牧果林综合发展区.同时,探讨了各分区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途径和对策,以期为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安全,意义重大,刻不容缓.从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概念入手,总结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了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研究了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探讨了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五大作用,即:1水土保持是综合防治蓄水减沙的根本性措施;2水土保持是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3水土保持是缓解水资源供需平衡矛盾的主要手段;4水土保持是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5水土流失治理是加快生态建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涨渡湖区国土资源特点,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湖区国土资源的途径: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治理涝渍,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湖区国土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农业生态破坏、农业环境污染和农业自然资源衰退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和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我国国情,本文提出了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建设生态农业工程、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等四项措施。认真实施上述措施,能有效地解决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真正实现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草海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农业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在草海自然保护区,既要发展农业经济,又要保护草海周围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经济、社会3效益统一。根据草海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农业生产现状及其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因素,提出建设保护区生态农业的初步构想,以期达到上述目的。  相似文献   

13.
张惠娟 《科技信息》2007,(11):146-146,156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农业生产离不开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的过程是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过程,开发利用的得当,既可以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和资源一同得到保护和增值,生态环境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反之,则达不到预期的经济目的,并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破坏,使生态环境恶化,作为我国第一产业支柱和支柱产业的农业,要在保证全国人口食用需要和畜用需要后,切实解决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减少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4.
农村环境现状与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中,水土流失、荒漠化、草地退化、湿地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综合开发的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加重了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为此,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寻找合适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有机农业。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取以下措施可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更新能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提高人们对生态修复的认识水平;防治水污染;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作物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最终实现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生态家园"--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捷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态家园"的概念 "生态家园"是在土地承包经营、一家一户农民自己组织生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生态家园"以自然界微生物一植物一动物的生态大循环为基础,把一家一户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通过食物链的形式紧密地连接起来,形成生态养份在家庭内部的循环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良土壤结构,从而有效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自然品质,增加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家园"建设是集微生物利用技术、新能源技术、立体种养技术、农业环保技术于一体的农产品生态生产技术模式."生态家园"生产模式加强了微生物在生物养份大循环中的作用,体现了生物产品的循环利用和增值,使经营者得到了自然的、无公害的优质动、植物产品.  相似文献   

17.
我校生物系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展了生态系统工程在渔、牧、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如何提高渔、牧、农业生产中能量与物质的转换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极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邵阳市为例,对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文章主要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农业生态脆弱性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并对邵阳市农业生态脆弱性因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恩格尔系数、农业总产值是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子,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气温和森林覆盖率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次之,多年平均降水量和水田占耕地面积比这两个因子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经济,消除贫困,本文评述了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应用生态占用方法,以库区2006年统计年报为依据,对三峡库区2006年生态占用进行计算和动态分析,指出了潜在的生态危机,最后,作者以农业生态经济的角度,提出了保护农业环境,发展立体农业合理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生态危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经济,消除贫困,本文评述了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应用生态占用方法.以库区2006年统计年报为依据,对三峡库区2006年生态占用进行计算和动态分析,指出了潜在的生态危机,最后,作者以农业生态经济的角度,提出了保护农业环境,发展立体农业合理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