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上世纪四十年代从中缅边境侵入我国,在西南地区大规模侵入农田、森林、草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侵植物。紫茎泽兰造纸纤维太短,做饲料有毒,制家具和建材强度不够,当薪柴热值太低。在人工和机械防除紫茎泽兰过程中,大量堆积的植株残体亟待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本文综述了无害化处理紫茎泽兰生产有机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随机布设样地的方法对广西各地的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入侵区域的入侵格局进行研究。通过量化紫茎泽兰样地的海拔、坡度、坡向等16个生境因子,精确描述了该外来杂草对具不同特征的各种生境的入侵格局,对其进行主成分(PCA)分析。结果表明:描述紫茎泽兰生境的16个生态因子所含的生态信息由四个综合因子表征。紫茎泽兰的发生频率与坡向、水源距、耕地距、植物总数、海拔、土壤湿润度、乔木高度、坡度、植物种数等生态因子正相关,与灌木数、杂草高度、杂草盖度、气温、乔木大小、林型、空气湿度等生态因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紫茎泽兰的入侵地滇中地区,于4条公路(其中高级公路与低级公路各2条)旁共选择13个不同光水平下的样地,研究了公路旁紫茎泽兰在3种光水平下分布格局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光水平极显著影响路旁紫茎泽兰的分布(p<0.001);高光水平比中、低光水平更促进路旁紫茎泽兰的入侵与向远距离扩散;同样在低光水平下,高等级公路比低级公路更促进紫茎泽兰的入侵与扩散.  相似文献   

4.
比较研究了紫茎泽兰及其伴生种在干旱条件下的光合特性,了解紫茎泽兰在干旱条件下的入侵特性,探讨紫茎泽兰具有较强入侵性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紫茎泽兰最大光合速率(Pmax)并不高,紫茎泽兰通过关闭气孔,降低蒸腾速率(Tr),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方式来适应胁迫环境.紫茎泽兰通过保持较长的生长时期获得生长优势,这可能是其入侵干旱贫瘠环境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蓝桉叶水提液(2%、5%、10%)、抽提后的蓝桉叶(2g、5g、10g)和阴干蓝桉叶(2g、5g、10g)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蓝桉叶水提液能降低紫茎泽兰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胚根和胚轴长度及幼苗生长,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2%水提液对发芽率的作用除外),但低浓度有时会促进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和幼苗新生叶片数;以蓝桉作为竞争植物与紫茎兰竞争以抑制其生长,且蓝桉不会对当地其他植物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6.
对紫茎泽兰中灭蚜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紫茎泽兰 (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是一种世界性的恶性有毒植物 ,其侵占性和抗逆性强 ,大量消耗土壤肥力 ,是一种需要防除的有毒植物[1 ] .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 ,紫茎泽兰对柑桔全爪螨有一定的防治效果[2 ] ,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 [3] .但迄今还未见报道紫茎泽兰具有杀灭蚜虫的活性 ,为了寻找新的灭蚜活性物质 ,我们对紫茎泽兰的灭蚜活性进行了研究 ,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分离纯化 .据文 [4]报道 ,植物体内化学成分复杂 ,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一般为生物碱、萜类、甾体、甙类、黄酮体、蒽醌、有机酸、氨基酸、单糖、多糖、鞣质等 ,但…  相似文献   

7.
从植物中录找农药活性物质(Ⅲ):紫茎泽兰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菊科泽兰属植物紫茎泽兰茎中分到5个化合物,通过IR、MS、^1HNMR,^13CNMR,^13CNMR-DEPT、元素分析等手段,单体分别鉴定为表木栓醇(1),豆甾醇(2),正二十八烷酸(3),β-胡罗卜甙(4),2-异丙烯基-5-乙酰基-6-羟基苯骈呋喃的乙酰化物(5),邻羟基桂皮酸(6),除豆甾醇外,其余的化合物都是首次在紫茎泽兰中发现。  相似文献   

8.
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叶斑真菌多样性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广西等12个地区的紫茎泽兰和其他8种植物叶片上共分离得到47个真菌菌株.根据菌落、菌丝以及孢子形态,结合18SrRNA基因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型和序列测定分析,47个菌株共分为了19个类群,系统发育关系与Aspergillusniger,Cladosporiumcladosporioides,Sporisoriumreilianum,Colleto-trichumlupini,Alternaria sp.,Sporobolomycesroseus,Dothideomycetesp.,Phoma sp.,Filobasidiumelegans,Aureobasid-iumpullulans,Rhodotorulaslooffiae,R.glutinis,Penicilliumdecumbens,Pestalotiopsismaculans,Cryptococcusaureus,Bimurianovae-zelandiae,Xylariaceae sp.类似.这些菌株中仅有5个对紫茎泽兰离体叶片表现致病性,在系统发育树上分别和Myrothecium sp.,C.lupini,Alternaria sp.,C.cladosporioides,Dothideomycete sp.聚类.有2个R.gluti-nis菌株对马铃薯和白菜有致病作用,但对紫茎泽兰没有致病力.  相似文献   

9.
选用紫茎泽兰茎和叶为模板制备了C/TiO_2复合材料,采用X线衍射(XRD)、N2等温吸附-脱附、电子扫描电镜(SEM)、电子透射电镜(TEM)和电子能谱等技术,对产物进行表征和分析;并研究了不同煅烧时间、煅烧温度条件下以紫茎泽兰为模板制备的C/TiO_2复合材料对苯酚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紫茎泽兰叶和茎为模板的C/TiO_2材料,成功保留了紫茎泽兰叶和茎的气孔,叶脉、茎维管束和孔道结构.煅烧时间为4 h、煅烧温度为1 000℃时,以紫茎泽兰叶为模板制备的C/TiO_2复合材料对质量浓度为50×10-6苯酚吸附效果最佳,吸附率达到97.8%.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入侵植物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和土著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种间竞争的影响,以喀斯特石灰土为培养基质,在单一种植、分隔种植和混合种植3种不同竞争强度的种植模式下,对紫茎泽兰和黄花蒿进行接种和不接种AMF处理,比较二者的生长及磷营养状况,分析接种AMF对紫茎泽兰和黄花蒿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接种相比,接种AMF提高了3种不同种植模式下紫茎泽兰、黄花蒿的生物量及磷吸收量;与单一种植相比,随竞争强度增加,紫茎泽兰对菌根依赖性降低,黄花蒿对菌根依赖性则呈现增加趋势,紫茎泽兰生物量及磷吸收量随植物间竞争增强呈现降低的趋势。对种间相对竞争能力和竞争比率的分析可以发现,接种AMF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紫茎泽兰的竞争力,提高了黄花蒿的竞争力,对抑制紫茎泽兰的入侵和维护生态安全、环境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安徽湿地植被类型及其利用、保护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次系统地报道了安徽省湿地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其植被类型和分布,阐述了湿地植物的利用现状和受威情况,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三江平原湿地水文因子与湿地植被群落类型的关系以及水位梯度与湿地植被生态特征的耦合关系,分析水文情势对湿地植被群落的影响,为湿地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东北三江平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为研究区,基于野外调查选取水位梯度明显的9条样线共90个样点数据,建立以物种为横坐标、样点为纵坐标的21×90的矩阵。采用PC-ORD 5对矩阵数据进行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对保护区湿地植被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分析群落类型与水位梯度的关系,使用CANOCO 5对矩阵数据进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探究湿地植被群落分布与水位梯度的关系。最后利用Origin 2018对典型湿地植被的株高及生物量与水位数据进行高斯拟合,探究水文梯度变化对湿地植被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TWINSPAN结果显示,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可划分为12个群落类型,群丛类型沿水文梯度的变化体现了植被类型由湿生植被向旱生植被演替的变化趋势,表明水位变化对湿地植被群落的演替与分布具有重要作用。样地DCA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植被群丛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植被群落类型及分布主要受水位梯度的影响。物种DCA排序结果显示,湿生植被、湿中生植被、旱生植被在排序图上均有明显的分布范围和界限,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位梯度。高斯拟合结果表明,3种典型湿地植被的高度和生物量随水位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加后减少。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漂筏苔草(Carex pseudocuraica)的最适水位生态幅分别为:[4.46 cm,20.04 cm]、[8.30 cm,28.40 cm]和[40.87 cm,48.71 cm],3种湿地植被的高度及生物量对应最大水位排序均为:小叶章<毛果苔草<漂筏苔草,此结果与分类和排序结果相符合。小叶章的高度及生物量对水位梯度的变化最敏感。【结论】水位梯度为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群落类型与分布的首要环境因子,优势种的分布体现了所属植被群落的分布特征,并且具有指示生境的作用。水位梯度对湿地植被的生态特征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湿地植被对淹水水位适应性的差异导致其最适水位生态幅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湿地是全球重要的陆地碳库之一,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对山东省河流湿地植被构成、河流湿地植物生长型及其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它们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山东省河流湿地面积257 795.20 hm2,占全省湿地面积的14.84%。山东省河流湿地内分布植物82科、216属、301种。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包括15个类型和12个变型。温带性质和热带性质的分布型和变型的属为145个,占总属数的67.13%,体现了植物属分布的温带和热带特点。  相似文献   

14.
北固山湿地土壤金属元素空间分布与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镇江北固山湿地是一滨江湿地,遭受季节性的淹水,它的优势植物是芦苇和藃草,为了研究不同植物对湿地土壤不同营养元素的运转和分配的影响,对不同植被下土壤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不同植被下土壤金属元素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该湿地的土壤具有较好的同源性.通过比较春季和秋季的不同植被下不同层次的土壤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可以看出,不同的植物对土壤有效钾、钠、钙、铜、锌、铁、锰的空间分布有着差异显著的影响,这是因为植物的根系分布和活力而造成的.土壤有效镁的空间分布不存在春秋两季的差异.研究结果为滨江湿地生态恢复和生态清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广西玉林湿地植物区系与群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证相关文献,对广西玉林湿地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区系成分和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玉林湿地植物有44科82属119种,其中湿生植物32种,沉水植物8种,浮水植物11种,挺水植物68种。湿地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分为11个类型和2个亚型,以热带成分为主。湿地植被分为4个植被亚型和29个群系。外来入侵种、人为干扰和水体污染是影响湿地植被生长和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广西海岸潮上带草本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其种类组成和群落分类学特征,探讨影响群落分布的影响因子,旨在为广西海岸带草本植物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海岸潮上带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种类鉴定等进行研究。【结果】根据133个样方调查结果显示,潮上带常见草本植物种类有93种,隶属25科70属。科的分布有3个分布型和1个亚型,属的分布有8个分布型和3个亚型。结合植物的生态类群、生活型和优势种的原则,把广西海岸潮上带草本植物划分为2个植被类型组、4个植被类型和28个群系。广西海岸潮上带草本植物主要群落类型受生态因子的影响较大。【结论】在广西海岸潮上带,含单种的科、属占优势,无特有属。草本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复杂,科和属的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热带性质。草丛湿地植被类型组占优势,群落主要以单优种群落为主。水分、土壤质地以及人工岸线、养殖塘、盐田、围垦造地等人为干扰是影响群落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北京市湿地植物群落的结构,群落植物物种的组成、分布等情况,对湿地植物物种的重要值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主要湿地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湿地内主要物种的重要值有季节性的变化。决定湿地群落中植物组成的主要因素是:旱生植物入侵、人为活动的干扰强度和湿地的水资源状况。因为连年降雨的减少导致了北京市湿地面积的下降和旱生植物的入侵问题日益加重。如汉石桥湿地保护区,捧草等入侵植物的群落盖度达到90%以上,有些形成单优势的群落,抑制了芦苇等湿地植物的生长。使湿地在整体上呈退化的趋势,湿地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湿地功能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均严重损坏。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解决北京市湿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减少人类活动干扰,以恢复北京市郊县湿地和城市建成区湿地的活力,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盐地碱蓬是海岸带一种重要的先锋植被,其时空分布信息是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及湿地修复工程的基础数据.为准确地获取碱蓬群落时空分布信息,构建一种盐地碱蓬提取指数十分必要.该文以辽东湾北部海岸带湿地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8 OLI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构建盐地碱蓬指数(suaeda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index, SPCAI),并将其应用到多源遥感数据(Landsat5 TM、Landsat7 ETM+、Landsat8 OLI和Sentinel-2 MSI)中,最后利用SPCAI获取近21年辽东湾北部海岸带湿地碱蓬群落的时空分布信息.结果表明:1)经主成分分析的Landsat数据的第4波段(PCA4)对盐地碱蓬的响应最为明显,且Landsat8 OLI数据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明显优于TM和ETM+数据;2)基于Landsat8 OLI的PCA4波段构建SPCAI,SPCAI对碱蓬的响应明显优于NDVI、SAVI、MSAVI,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崇明东滩湿地是国际涉禽鸟类和居留繁殖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入侵导致鸟类栖息地的群落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2011年在保护区建成互花米草治理与鸟类栖息地示范区,需要了解示范区与对照区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长状况、鸟类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与数量变化,探讨互花米草治理成效以及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在示范区内外分别设置了8个生物多样性监测点和7个对照监测点,对植物群落组成、鸟的种类和大型底栖动物物种进行监测和采样分析。【结果】刈割和清除互花米草的工程成效显著。在示范区内,鸟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水鸟的种类与数量均高于对照区,说明互花米草治理可为雁鸭类等重要水鸟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同时,示范区内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密度显著低于对照区。【结论】示范区在完成工程措施后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发生了较大变化。较之互花米草群落,其生物多样性维持的生态服务功能有了明显的恢复,吸引了不同类群的鸟类在此停歇或繁殖,示范区的营造已取得较好成效。今后将重点监测对水鸟种群有重要影响的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更全面评估示范工程对栖息地恢复成效。  相似文献   

20.
广西海岸沙生植被的类型及其分布和演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海岸沙生植被由热带耐盐性的植物组成,主要有厚藤群系的沟叶结缕草、飘拂草—厚藤群落,中华补血草、铺地黍—厚藤群落,鬣刺、单中蔓荆—厚藤群落,绢毛飘拂草、麦穗茅根—厚藤群落;露兜勒群系的露兜勒、仙人掌—沟叶结缕草群落;薄果草群系的薄果草、岗松群落和沙生灌木群系的酒饼勒、变叶裸实、仙人掌—沟叶结缕草群落。这些群落在沙滩上的生态分布是由盐性不同的建群种,依上述群落顺序,大致从潮汐带之上的潮湿至湿润—高盐度沙滩的以厚藤群系分布为主的沙生植被为前带,经湿润至于燥—中盐度沙滩的以露兜勒群系分布为主,兼有厚藤群系的沙生植被为中带,至干燥—完全或基本脱盐沙滩、沙地的蒲果草群系和灌木沙生群系至陆域上的季雨林沙生植被为后带。广西海岸沙生植被主要以湿润度、干燥度和盐度为演替外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