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采用氧化镧掺杂氧化锌代替普通氧化锌对天然胶乳进行预硫化,通过测定天然胶乳硫化程度以及硫化胶膜交联密度、溶胀指数、力学性能等,探讨氧化镧掺杂氧化锌对天然胶乳预硫化工艺和硫化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相同份数掺杂氧化锌取代普通氧化锌,能明显加快天然胶乳硫化反应速率,提高硫化胶膜的溶胀指数、交联密度和拉伸强度。在硫黄和促进剂用量不变的前提下,采用0.2份掺杂氧化锌代替0.5份普通氧化锌,硫化胶膜溶胀指数和交联密度略有下降,但力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pigment dyed fabrics,two kinds of hydrophilic polymers(polyvinyl pyrrolidone(PVP),and polyethylene glycol(PEG)were fed into the styrene-butyl acrylate(St-BuA)copolymer latex binder respectively to prepare films with macropores.The effects of the post-added polymers on the latex film formation process and film structures were studie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yed fabrics was evaluated.It was found that the drying process could st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even after the addition of PVP and PEG.And the water evaporation rate during the first and last stage remained the same as usual.However,after the addition of PVP,the onset of the second stage was delayed to high volume fraction,and PVP formed into spherical dispersion phase with 300 nm in diameter.It provided a great deal of interface between the latex polymer and the PVP phase,which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water evaporation rate during the second stage.A different case was found after the feeding of PEG.Firstly,the first stage ended at low volume fraction and a decreased evaporation rate was observed in the second stage.Secondly,the PEG dispersion appeared as finger-like structure in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images with 9μm in length.After rinsing,pores were found only in the films formerly containing PVP or PEG,and the shapes and the sizes we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itial morphologies of the PVP or PEG domains.However,the shade of color,the abrasion fastness,and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dyed fabric were independent of the type of the post-added hydrophilic polymer.  相似文献   

3.
纳米TiO2/苯丙复合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经硅烷偶联剂WD-20接枝改性的无机纳米TiO2粒子存在下的苯丙复合乳液的合成。为了得到最终涂膜硬度较高的乳液,确定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五元单体的苯丙乳液共聚体系。研究了纳米TiO2的加入量对聚合过程转化率的影响,并通过TEM、激光光散射仪和热分析仪对复合乳液乳胶粒的结构及乳液性能进行了测试及表征,结果表明,纳米TiO2粒子均匀地分散在乳胶粒中,呈现以纳米TiO2为核,有机聚合物为壳的核-壳结构;与未加纳米TiO2粒子的乳液相比,复合乳液的热稳定性提高,涂膜耐水性更好,硬度可高达H级,并且具有很好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4.
测试了3种新型L-品红成色剂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与母体品红成色剂相比,L-品红成色剂能显著地减少在蓝光区的有害吸收;与工业用油溶性品红成色剂Ns相比,L-品红成色剂的一些照相性能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苯丙胶乳改性剂中各种配剂对砂浆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有消泡剂和减水剂的苯丙胶乳与水泥砂浆的适应性较好,随着胶乳掺量的增大,砂浆的减水性逐渐提高(水灰比逐渐降低)、密度及抗压强度降低幅度较小,而抗折强度普遍提高,在一定胶灰比条件下出现最大值,超过了单掺减水剂的砂浆。  相似文献   

6.
以苯乙烯、丙烯酸乙酯为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将聚合获得的乳胶直接浇铸制取乳胶渗透蒸发膜。研究了乳液聚合中各成分如:单体配比、分散介质、交联剂、乳化剂及引发剂对乳胶膜机械性能及渗透蒸发分离性能的影响,得出较为理想的配方。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合成多壁碳纳米管/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MWCNTs/P(St-BA-AA))复合乳液,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原位乳液聚合的最佳条件。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热重分析(TGA)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共价键在MWCNTs表面成功引入P(St-BA-AA)共聚物长链。扫描电镜(SEM)观察显示MWCNTs的表面包覆有一层聚合物,并在复合乳液中均匀分散。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MWCNTs的加入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薄膜与纯聚合物薄膜相比,内耗、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51.7%、52.8%、66.7%及82.6%,在高温区tanδ仍大于0.5。  相似文献   

8.
研究经钛酸酯偶联剂NDZ101表面改性的碳酸钙晶须对于天然胶乳胶膜的补强作用。结果表明:经改性后,碳酸钙晶须与天然橡胶界面结合作用增强;与纯胶胶膜相比,改性碳酸钙晶须/天然胶乳复合胶膜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热稳定性也有所提高。改性碳酸钙晶须用量为3%时,复合胶膜综合力学性能最佳:300%定伸应力、500%定伸应力、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133.6%、121.1%、35.8%、34.1%和15.93%。  相似文献   

9.
淀粉黄原酸酯—天然橡胶胶乳粘合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丁  黄朝  程斌 《江西科学》2001,19(1):49-51
以淀粉黄原酸酯作为增强剂及填充剂,与天然橡胶胶乳等配合,制备出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水性胶粘剂,该胶粘剂使用方便,无毒无嗅,特别适合于橡胶纤维编程管和缠绕管的加工生产等。  相似文献   

10.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含乙烯基官能团的有机硅单体与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制得了硅丙乳液。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对涂膜性能的影响以及功能单体HEMA用量对涂膜交联度的影响,实验表明,软硬单体的最佳配比为m(MMA):m(BA)=51:48;用IR及DSC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产物的粒径大小及分布情况,耐水性、耐热老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丙烯酸树脂链上引入有机硅单体制得的硅丙乳液可明显提高涂膜的耐水性,耐热老化性能,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外墙涂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制取酸性天然胶乳的稳定剂,直接把天然胶乳与这种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混合,制取酸性天然胶乳,开拓了天然胶乳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醚稳定的聚丙烯酸酯乳液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羟乙基纤维素为主要稳定剂制备了聚丙烯酸酯乳液,通过TEM观察乳液乳胶粒的形态,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接枝共聚物的结构,探讨了乳液的电解质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稀释稳定性以及乳胶膜的吸水和力学性能,并与采用低相对分子质量乳化剂制备的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相应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羟乙基纤维素为主要稳定剂制备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具有空间稳定结构,其电解质稳定性大大优于采用低相对分子质量乳化剂制备的聚丙烯酸酯乳液,乳胶膜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也分别由14.6MPa和462.3%提高到17.1MPa和524.6%.  相似文献   

13.
高固含量是作为胶乳使用的聚合物的发展方向,本文对高固含量丁苯胶乳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评述,并对工业上广泛应用的两步法工艺中的合成大粒径的丁苯胶乳和浓缩工序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4.
含羧基乳胶粒子体系的流变性质与碱增稠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流变学实验数据分析乳胶粒子体系的致粘机理. 认为普通硬球型乳胶粒子体系的 致粘机理与聚合物链段的亲水性有关. 聚合物链段的亲水性越强, 普通硬球型乳胶 粒子体系的粘度越大. 在酸性介质中, 含羧基乳胶粒子体系的致粘机理与普通硬球型乳胶 粒子体系一致. 但在碱性介质中, 含羧基乳胶粒子体系呈现碱增稠现象, 认为这种碱增稠 现象是由粒子间氢键形成的桥式结构所致, 这一观点与早期的“乳胶粒的溶胀乃至溶解 ”的推断不同.  相似文献   

15.
用疏水单体N-苯基甲酰胺-丙烯酰胺和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共聚合制备的共聚物为增稠剂,添加于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及其制备的乳胶漆中,考察其增稠效应。结果显示,该共聚物对苯丙乳液及其乳胶漆有良好的增稠作用,并保持乳胶漆原有的各种应用性能,其中耐碱性和耐擦洗性还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室温自交联合氟乳液,对影响含氟乳液涂膜性能的因素如N-MA含量(质量分数,下同)、成膜温度、含氟单体的用量及涂膜厚度等进行了分析.采用DSC法对乳液涂膜的玻璃化温度进行了测定,用Wilhelmy方法对膜的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人工加速老化实验来考察膜的耐老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乳液的性价比优于市场上的含氟乳液。  相似文献   

17.
以水作溶剂,苯乙烯,丙稀酸酯,丙稀酸,聚乙烯醇等共聚合成乳液,探索了聚合乳液的物料组成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料时间及引发剂的用量对共聚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备了乳胶内墙涂料,确定了颜基比及各种填料的较好用量.测试并报道了乳液及内墙涂料的性能试验结果,最后给出了乳液和内墙涂料较佳的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两步合成法制备得到环氧接枝丙烯酸复合乳液,该工艺克服了2种树脂接枝率低、储存稳定性差以及反应过程中有机溶剂污染等问题。确定了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对酯化产物、接枝共聚产物进行了FT-IR和1 H NMR分析。盐雾老化实验发现所合成的复合乳液涂膜的耐腐蚀性能优异,DMA分析显示涂膜具有较高的损耗系数和较宽的阻尼温域,表明涂膜有良好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制了性能优良的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并对影响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的一些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姚江龙  扈惠敏  韩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7):11816-11827
为研究可再分散乳胶粉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性能的影响,开展水泥胶砂试验及无侧限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干缩、温缩路用性能试验,并通过XCT、SEM微观试验分析胶粉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胶粉应用于低剂量水泥基材料时,对强度和抗裂性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考虑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韧性,5%胶粉用量最优。5%胶粉水泥稳定碎石7 d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9.8%、抗折强度提高9.6%、弯曲韧性提升21.0%。掺入胶粉后,水泥稳定碎石的7 d、28 d干缩系数分别降低41.5%、34.0%,温缩系数降低17.1%,收缩性能得到显著改善。XCT图像分析显示,加入胶粉改变了水泥胶砂的孔隙特征,减少了大孔的数量,孔隙率和平均孔径是影响胶砂强度的主要因素。SEM结果显示胶粉可以增强水泥稳定碎石的界面粘结,优化其孔隙结构,并且与水泥水化产物联结形成弹性空间网络结构,是水泥稳定碎石韧性和收缩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