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湿地自然与湿地文化是湿地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湿地自然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文化是人与湿地自然双向诠释和对话的产物,是人类认识湿地自然的实践活动成果。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湿地自然生命的有限性,湿地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意味着产生这种文化的湿地自然消失后依然可以惯性存在一段时间。从生命和遗产的角度认知湿地自然和湿地文化,既是看到了湿地自然和湿地文化的历史存在,也是强调湿地文化和湿地自然保护、传承、创新的代际责任。以科学的态度加强湿地自然和湿地文化的管理,挖掘湿地自然与湿地文化价值,并注重二者资源的综合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是湿地遗产保护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讲述了湿地、城市湿地和湿地恢复的含义及城市湿地效益形成和类型,介绍了湿地恢复和重建的条件和模式,论述了国内外对湿地和城市湿地研究的状况及我国现阶段的研究和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揭示了城市湿地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和洞庭湖区湿地的分类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成因、水文、植被、土质和地貌特征等,从系、类、属、种和亚种5个层次对江汉-洞庭平原的湿地进行了系统分类.划分了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3个湿地生态系统;河流水面、湖泊水面、人工水面、河流沼泽、湖泊沼泽和水田6个湿地类.还划分了9个湿地属、18个湿地种和9个湿地亚种.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湿地进行了调查和制图,分析了湿地的分布特征,讨论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湿地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极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由于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强度的加大,湿地退化、生态功能减弱,威胁着人类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安庆沿江湖泊湿地因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独特的环境特征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安庆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环境特征和湿地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基于湿地特征功能重要性的研究多,湿地演化过程机理研究较少;湿地单因素研究较多,湿地多因素耦合研究少。结合国际国内湿地科学发展和安庆湿地研究现状,今后安庆湿地研究应侧重于气候变化与湿地响应、湿地退化与机制、湿地生态恢复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姚顺 《科技信息》2009,(36):72-72
本文介绍河口湿地的概念、组成和作用后,分别论述了我国五大河口湿地:辽河河口湿地、黄河河口湿地、长江河口湿地、闽江河口湿地和珠江河口湿地的组成、保护区、动植物种类、生态价值,并为河口湿地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西安地区湿地资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为了解西安湿地资源现状和湿地环境的变迁,保护和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及湿地在西安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经过对遥感资料的分析,并结合现场测量和人工调绘,系统分析研究西安湿地资源的类型、分布、面积、功能等基本状况.结果首次对西安湿地进行了分类,查明西安地区湿地面积为900.96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8.9%,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822.05 km2,占湿地总面积的91.24%,人工湿地面积为78.91 km2,占湿地总面积的8.76%.结论天然湿地面积每年以0.83%速度减少,天然湿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人工湿地面积变化呈上升趋势,湿地资源在逐年减少.湿地的生态功能正在衰退,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到地区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7.
黑河中游湿地资源保护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燕  滕玉风 《甘肃科技》2007,23(2):9-10,51
通过分析黑河中游湿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湿地可持续性保护建议:建立法制,制定政策;在实施湿地保护、恢复工程时应坚持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积极开展湿地资源普查,研究监测湿地动态变化,为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强化组织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湿地管理部门的管护和协调能力;通过采取人工促进措施,有效促进湿地植被恢复;广泛地深入地宣传保护湿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新疆湿地类型多样同时具有自己独特性,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库塘湿地、其它湿地并存。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人口增加及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致使新疆湿地面积缩减,生物多样性受到挑战,局部气候发生变化。在分析新疆湿地资源开发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湿地保护的对策有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保护湿地意识;严格限制对湿地周边非法开垦;开展湿地科学研究和建立湿地资源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9.
湿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是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本文对湿地公园及城市湿地公园的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归纳了城市湿地公园对城市环境的重要功能和价值,以及湿地公园的发展现状,对城市化建设发展中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极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由于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强度的加大,湿地退化、生态功能减弱,威胁着人类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安庆沿江湖泊湿地因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独特的环境特征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安庆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环境特征和湿地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基于湿地特征功能重要性的研究多,湿地演化过程机理研究较少;湿地单因素研究较多,湿地多因素耦合研究少。结合国际国内湿地科学发展和安庆湿地研究现状,今后安庆湿地研究应侧重于气候变化与湿地响应、湿地退化与机制、湿地生态恢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选取位于主要过火区的图强林业局育英和奋斗两林场作为研究区,基于野外试验以及林相图、卫片等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1987年特大森林火灾后的湿地格局变化以及森林水文功能恢复状况、冻土活动层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湿地面积有所增加,且分布趋于集中;森林的平均水文调节能力已得到全面恢复,但调节能力分布不均;火烧区冻土活动层的厚度显著高于未火烧区。在森林水文调节功能下降的地区、地势较低的谷地,坡度平缓的坡地以及冻土活动层增加的地区,湿地面积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湿地是大庆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也是大庆赖以存在与发展的重要的生态环境。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大庆湿地受损严重,出现了面积缩小、水位下降、景观破碎、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功能衰退甚至丧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与完整性遭到破坏。对受损湿地进行生态修复使其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是大庆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湿地修复措施包括:湿地补水、污水治理与控制污染物排放、生态移民与退耕还湿、污染湖泡的引排水工程、物理清淤与底泥覆盖、移植和引种水生植物等。  相似文献   

13.
闽江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6年、1996年和2003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和研究1986-2003年闽江河口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为活动强度的逐渐增强,自然湿地景观的斑块数随时间而增加,而斑块面积减少,人工湿地和非湿地景观的斑块数和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湿地景观向人工景观、非湿地景观转变的趋势明显;各类景观的斑块密度、斑块分维数和形状指数增大,景观形状趋于复杂;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大,优势度下降,景观破碎程度增强;泥沙运动、城市建设、防洪堤建造和采砂活动等是闽江河口湿地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武汉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时空结构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定量研究武汉城市湿地景观的特征、分布格局及变化过程,探索其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 1987-2005年,武汉城市湿地总面积减少了137.50 km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281.87 km2,相反,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144.37 km2。② 武汉城市湿地景观的多样性减小,均匀度降低,优势度增大,说明武汉城市湿地景观趋于同化。③ 水库坑塘湿地的破碎度最大,说明水库坑塘湿地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④ 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的质心向西南迁移,水库坑塘湿地的质心向东南迁移。⑤ 武汉气候的变暖与趋干、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快速城市化导致武汉城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以RS、GIS为技术平台,选用扎龙自然保护区1986~2004三期LandsatTM遥感图像为基础数据源.通过对遥感影响判读,将各种景观类型加以分类,并勾绘出轮廓界限,进而得到区域数字化地块,然后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利用fragstats对研究区域景观面积指标、破碎度、分维值等景观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区域景观结构、主要景观要素湿地的时空演变、景观组分变化和转移过程,得出区域主要景观要素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并定性分析景观动态变化特征和驱动机制,从而确定影响区域内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主要因素,对区域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晚清玉林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密度大。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民众生存条件和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破坏和危害。如此频发而严重的自然灾害,与玉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水文特征,与当时处于小冰期及长期以来不合理开发,自然环境恶化均有一定关系。面对自然灾害,地方政府和绅士采取建社仓、兴修水利、赈济等措施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7.
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利用TM影像提取湿地景观类型信息,结合野外调查,分析福州市湿地类型特征.结果表明:近海和海岸湿地景观类型多,生物资源丰富,生态多样性价值高;闽江河流湿地是海陆之间重要的生态廊道和湿地链;稻田是人工湿地的主体,虽然总面积很大,但破碎的分布格局限制了其生态功能.针对这些特点,提出福州湿地保护和利用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探究景观变化的机理,可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及调整人类活动的强度和方式提供立论依据.通过对1995年和2000年两期Landsat 7 ETM 影像的对比,结合研究区及其附近的水文、气象台站监测资料以及研究区统计年鉴的资料,以GIS为基本的技术平台,分析了研究区的两个时段的景观状态,得出景观变化在研究区内的区域差异.同时,分析了自然地理结构、自然地理过程、人类活动及气候等在研究区内的区域差异.在遥感影像变化和变化因子典型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景观变化的内因为景观结构与自然地理过程,人类活动只是景观变化的诱发因子,它通过干扰自然地理过程来诱发景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采用选择实验法从湿地面积、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湿地水质、生态功能、湿地景观6个属性出发,在胶州 湾滨海湿地构建选择模型.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参数 Logit模型定量评估了不同属性的支付意愿,计算得出 胶州湾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标准为425.95元·(a·户) -1. 与其他区域湿地相比,该补偿标准占青岛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 值相对较小. 农户受偿意愿主要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个人健康状况和是否参加过环保活动4个变量的显著影响. 其中 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个人健康状况越好,参加过的环保活动越多,个体支付意愿就越强烈.6个属性中, 公众对湿地景观、水质和面积变化的关注程度更高,因为湿地景观变化、水质下降和面积减少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居民 的福利和生活水平. 因此,保护湿地景观、净化湿地水质和恢复湿地面积应成为未来胶州湾滨海湿地保护和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宁德三沙湾内鲈门港湾顶霍童溪和七都溪入海口之间的潮滩(实际为潮汐汊道)围填为例,从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等方面探讨其围填造地的适宜性,并应用数值模型、潮汐汊道理论以及生态学原理预测其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影响.具体为:河口围填后相当于河流近口段、河口段、口外海滨段相应地向海延伸,必然会引起河口体系的自动调整并形成新的动态平衡;在这种自动调整过程中,所在区域的资源环境会受到一系列的影响,包括河口地形地貌改变而导致径流和潮流动力条件变化进而引起滩槽冲淤变化、河流入海流路变化而导致流域排洪在一定程度上受阻、河流入海流路冲刷对跨海大桥桥墩或其它构筑物稳定性的影响、湿地占用导致底栖生物破坏和生物生境缩小进而导致生物群落改变和渔业资源受损、以及河口景观改变等.建议河口潮滩湿地围填应综合考虑河口的水文条件、防洪措施、环境容量以及围填后河口体系的自动调整作用范围、维护岸滩和已建构筑物稳定以及维持航道水深的工程量和成本、围填护岸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的相适宜程度等,并综合权衡损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