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苏湉  朱华 《科技信息》2010,(6):274-274
我国民间美术的历史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年画、剪纸、泥塑、雕刻、皮影、刺绣等等,种类数不胜数,造型栩栩如生。作为生活在中原浓厚文化中的设计师、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深入研究、挖掘、发扬民间美术的优点,特别是其造型语言特色的应用,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使现代标志设计与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涛 《枣庄师专学报》2008,25(4):133-134
中国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直接秉承的原始艺术的混合性特征。与人们的生活原则相重合。造型意识的潜入使得民间美术成为一种独立的物质文化形态。它促进了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显现和人的存在的新的充实,既创造了一个人化的世界,又完善了一个“化人”的世界。这就是民间美术中审美意蕴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3.
河南民间美术的滑稽审美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以河南民间美术为研究着眼点,从老子美学思想和美学角度,并结合民间审美心理,论述了河南民间美术造型中最具代表性的滑稽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4.
民间美术是构建民族文化的基础和主体部分之一,各地的民间美术分别呈现出萌发、建构、特色、变迁的清晰脉络,具有深刻而广阔的原创性意蕴,本文针对民间美术踏查必要性、思路和方法等方面教学实践的分析,阐述通过田野踏查可以更好地解读民间美术的造物理念、造型特点、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三峡民间美术是一种地域文化,在造型与审美上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其造型特征是:“寄善”写意的造型,寓意生灵的造型,实用与美观的造型;其审美特征是:阳刚之气的刚健美,阴柔之气的飘逸细腻美,粗拙之气的古朴淳厚美。  相似文献   

6.
民间美术是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的表现形态,是历代劳动人民在民俗生活中创造、应用并融入生活当中的美术形式。民俗生活是民间美术的基础,民间文化趋同影响着民间美术的创作和发展,形成了对同一文化现象的不同表现形式。研究民间美术综合造型能够深刻体会出劳动人民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7.
福建妈祖民间美术造型品类丰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造型分平面造型、立面造型和综合造型;具有实用性与功利性、完美性与象征性、随意性与概括性、抽象性与程式性的特征。这些经过漫长的时空锤炼,高度浓缩了的地域文化,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将现代设计理念与民间美术相融合有利于推动我国现代广告设计的发展。本文将分析民间美术的特征及其与现代广告设计的关联,进而探析民间美术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以泉州和台湾两地的民俗文化活动和民间信仰为引导,探析泉台民间美术的本源文化内涵,发挥泉台民间美术折射出的祈福吉愿,增强台胞的同源同祖同根生的情感认同,为两岸的文化交流发挥其重要的纽带作用,并以泉台民间美术的形态特征、装饰特色、色彩审美为载体,对泉台民间美术的延展开拓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岩彩画”是近年来国内艺术界从材质的角度新命名的学术概念。岩彩画是中国最古老、最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至今,我们仍然能从敦煌壁画中找到它的画法痕迹和发展脉络。古老的岩彩画不仅对中国绘画,而且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的绘画都有很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国内艺术界对失传的岩彩画进行了重新研究和开发。现代岩彩画更加强调造型、色彩、肌理的相互交织,注重吸收西方的色彩成果及构成理论,将现代理念、敦煌壁画、工笔重彩和民间美术融为一个大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间传统护身装饰品的形式与内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各民族民间传统服饰艺术中,有一种独特而又普遍存在的装饰艺术形式--护身装饰品,民间又称其为“护身符”。本文试就我国民间护身装饰品的起源、特定的形成条件以及在传统文化背景中产生的形式与内涵作一初步的研究探索,摒弃其封建迷信之糟粕,从服饰文化的角度分析其艺术特性、艺术风格和形式,使民间传统的艺术瑰宝能够对现代艺术形式有所启示、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论西兰卡普图案的艺术特征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土家民族的织锦“西兰卡普”有着独特的图案特色和个性特征。本文从视觉艺术的角度,通过对西兰卡普图案的内容与造型形式、图案的意象表现及象征意义的分析,探索具有民间艺术特征和以民间视觉艺术审美为基础的织锦文化——西兰卡普图案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民族色彩对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渗透和融入,是基于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现状及艺术设计发展需要而提出的。民族色彩以其蕴含的科学理性、鲜明特色性和文化象征性的优势,为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改革思路。民族色彩对设计色彩课程的融入,将使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模式和色彩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更具生命力,更能突出课程的特色性。  相似文献   

14.
谢琳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9):134-137
民间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门类,地方高校承担着当地的社会教育及服务功能,所以,地方高校的民间美术教学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当地民间美术的保护与研究,民间美术教学方法也应该结合地方非遗文化特色进行探索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吉州窑陶瓷装饰艺术集我国南北名窑之大成,又将民间艺术引入制瓷工艺,充分利用窑交技术,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它独创的釉下彩绘,开辟了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崭新天地;它的剪纸贴花和木叶纹饰,首创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民间风格;它将传统人文图样注入瓷艺,强化了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吉州窑陶瓷装饰艺术为中国瓷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民间文艺知识是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文艺知识,这些知识是构成民族乡土文化资源的宝贵财富。开发和利用土家族的民间文艺知识,对提高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保护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土家族民间文艺知识的文化创新与利用、乡土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产业化开发与经济利用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同时,就民间文艺知识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对文化资源的误用、盗用和滥用等不良现象进行反思。开发和利用土家族的民间文艺知识,必须要重视知识的"本真性",只有回归了知识的"本真性",激活了"民间"这块有机的土壤,提高了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土家族民间文艺的开发和利用才能可持续,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叙事题材曾同时使用民间口头叙事方式和戏曲曲艺等多种俗文艺样式在全国各地广为流播,这种民间故事与俗文艺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但有力地促进了梁祝题材的繁荣,也对民间故事和俗文艺本身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试图以梁祝传说为例,对这种文化现象加以检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被誉为西藏传统杂技艺术的活化石“恰勘踏旭”表演艺术形式的形成发展历史、表演形式与特色、人文与审美特性等方面进行考证与分析,认为藏族民间艺人们把一种一般意义上的杂技艺术形式升华为集技艺、体育、娱乐为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变生硬为灵活、变单调为多变、变简单技艺为具有内涵和哲理化,使其具有观赏价值、审美价值,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历史发展为主线,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印染包袱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分别从包袱的图案纹样、形式美感等方面论述了山东民间印染包袱不同的文化内蕴,剖析了劳动人民隐藏于包袱纹样之后的深邃的人文情怀和审美价值取向,揭示了民间印染包袱的艺术真谛,总结出其内在美感的基本规律和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