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深层次挖掘民间艺术的内涵及本质.从陕西民间刺绣纹样的适形构成、可见骨骼构成、联想构成、谐音构成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分析陕西民间刺绣纹样的特点.总结了刺绣纹样独特的构成规律,得出了构成规律是形成陕西民间刺绣独特风格重要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中国与日本之间染织文化交流的历程和中国传统染织纹样的发展,分析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染织纹样的影响,以及日本传统染织纹样异于中国的特点和日本风格的形成。作者认为:1.日本传统染织纹样在母题、形式、内涵和名称诸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极大;2.这种影响以唐代和宋元为甚,明代以后日本逐渐自成一家;3.被称为“和样意匠”的日本风染织纹样表现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性和审美情趣,特别是日本人对色彩的特殊感觉和嗜好;4.主要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日本在印染方面的成就高于织绣纹样方面的成就,中国则相反。  相似文献   

3.
传统剪纸中常见的纹样,通过千年的传承,逐渐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系列,这些符号包含了历史的因素,现实的因素,是集体意识与个体意识的统一,传统剪纸纹样的特征也是历史文化的形式与现实形式的统一,由此而使这些纹样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直到今天依然在影响着民间百姓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姚为俊 《科技信息》2011,(12):I0252-I0252
鱼纹是我国传统的吉祥纹样,广泛应用于民间美术各种门类中,传递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较深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南通蓝印花布是采用传统的镂空版刮浆防染的蓝印花布,它以纹样清新、蓝白分明、朴实美观等特点,深受人民的喜爱。本文着重对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南通蓝印花布直接源于宋代嘉定和安亭的“药斑布”,间接地继承了夹缬和蜡缬的印染技艺,从纹样设计方面又吸收了剪纸的艺术风格。另外,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发展与南通独特的地理环境、染料的种植、棉纺织业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源远流长,而人物纹样是中国传统纹样史上较早进入装饰领域的纹样之一。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大多数学者对于人物纹样的研究都是与年画、家具、青铜器、玉器或是漆木器相关,传统服饰中的纹样研究也一般聚集在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而对于服饰中人物纹样的研究却是没有前者广泛。江南大学"传习馆"丰富的服饰收藏,为归纳、探讨民间传统服饰中有关"人物纹样"的主题提供了各类素材,从中可以总结出不同题材的人物纹样在传统服饰中运用案列,继而探析民间的信仰与民俗寓意。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萍乡民间美术纹样的历史印痕解密其符号特性,简要梳理出一条萍乡民间美术纹样"图腾符号"、"饕餮符号"、"巫楚符号"、"‘人’象符号"、"‘繁’象符号"、"信息符号"发生、发展和演进的符号线索,总结出萍乡民间美术纹样的符号学研究价值和激发现代设计创造力的真正"内驱"因素。  相似文献   

8.
当传统在现代的冲击下与日常生活发生脱节时,人们往往通过保护一些过去留下的丈化遗产,试图留住传统,加固文化记忆。礼贤城隍庙原本是个民间宗教场所,但在它被列为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之后,这里也变成了一个当地人寄托怀古之情和确认文化身份的公共场所,也就是一个浓缩了当地历史和区域文化的“记忆之所”。复兴后的城隍庙会,也不再是纯粹的宗教性节日,而变成了一种带有象征性和表演性的当地文化资本。认识到城隍庙的这一功能演变,当事人及主管部门应抛开各种政治包袱,尽力去挖掘和恢复传统的民间信仰文化,让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能在新的文化语境中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蓝印花布的传承现状出发,分析了创新蓝印花布的措施。目前蓝印花布难以走进百姓家庭,然而对蓝印花布的喜爱使多地自发设立蓝印花布博物馆,"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挖掘蓝色文化,形成独特的中国蓝;开发与时俱进的印花纹样;突出秉承蓝印花布制作工艺的生态环保理念,将使传统的蓝印花布焕发出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王琦 《科技信息》2007,(15):191
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语言,生动、简明,在传播信息和交流感情中,有其特殊的价值所在为民间民俗活动广泛接受,在实践中约定俗成,并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被广泛的接受和识别,理性地应用于特定的民俗活动中,形成了文化内涵丰富的民俗剪纸艺术。我们通过这些剪纸纹样符号,不仅可以认识剪纸艺术自身,还可以了解它所涵盖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站在当下构建文化多样性的立场,从文献索引、闽台历史民俗资源调查、服饰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及“地方性知识”建构4个维度,对“福州南宋黄弄墓”服饰进行多维价值重释。从考古价值和文献价值上,黄弄墓服饰既丰富了中国服饰史研究中关于南宋部分的实证,又填补了闽文化传统服饰的考古文献空缺,也成为服饰史研究中最常被引用的文献;黄异墓服饰在刺绣、印染等纺织技术上的成就。既能客观反映宋代闽地纺织工业及技艺的高超,又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南宋时期闽文化地方性审美意趣的真实范例;同时为构建文化的地方性知识及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2.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蓝印花布之美,美在靛蓝之色.蓝色印花布的发展演进,即是百姓生活智慧的积淀也使人们对于“蓝色”这一天然色彩有了进一步的联想,产生了更多的色彩隐喻.隐喻的运用,激活了人类共有的认知体验,使跨文化的交际成为可能,也给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民间美术是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的表现形态,是历代劳动人民在民俗生活中创造、应用并融入生活当中的美术形式。民俗生活是民间美术的基础,民间文化趋同影响着民间美术的创作和发展,形成了对同一文化现象的不同表现形式。研究民间美术综合造型能够深刻体会出劳动人民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4.
源于生活又反映社会生活的民间绝技,不仅仅是一种独特的超凡技艺,而具有因长年文化积淀而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内容上,都给人以特有的文化之美感,并对社会生活起着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民间绝技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可贵的智力资源。如何传承和弘扬这种富有创造性思维实质的特殊功能,是我们今天抢救性挖掘、搜集、整理和探究这一文化遗产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浅论中国古代书籍设计与技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霞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4):139-142
书籍设计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视野独特的审美文化史,也是一部印刷技术史。中国古代印刷技术和书籍设计二者紧密联系,创造了各种实用而又美观的书籍装帧形式。技术可以说是艺术须臾不可分离的本质属性之一。中国古代的书籍设计与印刷技术密不可分,这是中国古代书籍设计的一个典型特征。古代书籍的整体性设计比现代书籍设计是大大超前的。中国现代书籍设计艺术家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古代书籍艺术中找到创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从自然美的视野来看 ,民间的或民俗的文化是一种自然的文化风景。审美人类学更应强化自己审美的思路 ,这样才能使自己和一般的文化人类学区别开来 ,才能突出本学科的审美的特性。在研究方法上 ,审美人类学也应更多地从美学的角度着眼 ,对残存文化进行富有特色地研究  相似文献   

17.
巴蜀民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了众多的生活内涵、情感内涵、语言内涵、历史内涵以及审美内涵等深层文化、历史信息。解读这些民歌中的历史遗存有助于提高对巴蜀民歌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深化民歌的艺术审美、认识其实用性功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同时,它也是发展与完善巴蜀民歌传统和精髓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对于民间美术图案的研究由来已久,人们已充分重视到它的美学内涵,它所蕴含的民族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反映了民间质朴的审美观念,同时其美学价值正寓于实用价值之中,这种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正是民间美术的一大特色,也是进一步探讨其文化价值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对瑶族传统民歌《呤啰啦嘞》从曲调风格和衬词内涵,作了音乐理论分析,同时还对这首民歌的人文背景和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进行了研究,从民歌中吸取营养,运用现代创新技巧创作了系列作品,达到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有机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歌谣是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宁波地区的民间歌谣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民众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娱乐、审美、教化等方面对宁波歌谣的基本功能进行探讨,并对宁波歌谣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达形式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