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用抗生素离体植物组织平皿筛选模型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够快速、简便、定向地筛出对植物病原真菌选择性强,内吸渗透性好,对酸、碱、光、热相对稳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农用抗生素,我们设计采用了离体植物组织平皿法新型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的和感染松枯梢病的松树针叶上分离了叶栖微生物1 862株.选取有代表性的菌株通过室内平皿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对松枯梢病菌和松赤枯病菌具有较好生防潜力的菌株12株.其中,拮抗细菌菌株6株、酵母菌3株、丝状真菌木霉(Trichoderma sp.)3株,拮抗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细菌、木霉、酵母菌,细菌无菌滤液的拮抗效果明显好于菌体本身.拮抗菌的筛选以相对抑菌效果为准,同时应考虑被抑制率和菌种本身具有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经过四十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人们发现的已知天当抗生素种类已超过9000种。因此在筛选工作早期,对于从自然界中筛选、分离得到的抗生素物质进行详尽的理化特性分析和化学结构鉴定,已成为抗生素研究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近年来,随着高效液相层析、紫外、红外光谱测定、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理化分析技术和精密仪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这项工作的效率,并且使新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分析鉴定发展成为高度专门化的研究技术。然而在新抗生素理化特性和分离纯化研究的初步阶段,许多经典研究方法如抗生素的纸层析,电泳分析,硅胶薄层层析和化学基团显色分析等仍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根据这些试验方法得到的结果,不仅可以了解到被测定抗生素物质的基本理化性状,还有助于设计新抗生素的分离、纯化方法,获得抗生素纯品,为进一步详尽的理化分析研究打下基础。本文将介绍使用常压纸电泳和硅胶薄层层析方法,对S-系列农用抗生素的化学基因解离特性和组份分析等方面所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海洋真菌杀虫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自浙江舟山海域底泥、福建省九龙江口红树林及福建省云霄县红树林共188株海洋真菌代谢产物的杀小杆线虫(Rhabditis sp.)和卤虫(brineshrimp)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筛选出#164菌株代谢产物对小杆线虫显示了较好的杀害活性,其LC90小于0.5mg/mL.#122菌株代谢产物对卤虫显示了较强的麻痹效应.#305菌株代谢产物对卤虫的LG。仅为75μg/mL.此外,对188株海洋真菌代谢产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筛选出#229菌株代谢产物和#170菌株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30/μg/mL和25/μg/mL.这些活性菌株具有产生杀线虫剂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皿稀释分离法,通过对320株湿地松根际细菌分离物的筛选,获得1株拮抗性强的细菌菌株;运用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以镰刀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的真菌为病原菌,该菌株和生防菌株Pseudomonas fluorescens Q287、279、1M196、Pf5、HT51、Q3787、MVP14、FFL1R8共同对病原菌的平皿对峙试验,该菌株对立枯丝核菌、链格孢菌都有较强的拮抗作用,120 d盆栽测试得知,菌株P.fluorescens Q287最高保存率为77%,该菌株的最高保存率为62%,其拮抗效果和菌株Q287一样,均高于其他7个生防菌株,试验证明该菌株具有防治松苗猝倒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蒽环类抗生素的化学筛选与早期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定性的方法,对34株放线菌进行了化学筛选,其中8株产生蒽环类抗生素。根据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硅胶薄层层析等性质,对这些抗生素进行了早期鉴别。  相似文献   

7.
4种裸子植物内生真菌抗肿瘤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使用组织块法,从罗汉松、南方豆杉、三尖杉及银杏中分离到112株植物内生真菌;为了得到高活性抗肿瘤菌株,我们使用卤虫(Artemia Sailina)模型进行初筛,得到39株(LD50>8)高活性菌株(占总分离菌株的34.8%),利用MTT法对具有杀卤虫活性的菌株进行复筛,结果显示9株菌株(占总分离菌株的8.0%),对KB或HL-60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D50为80-7290)。罗汉松、南方红豆杉、三尖杉内生真菌的抗肿瘤活性菌株分别占分离菌株的7.4%、11.1%、8.3%,这显示了药用裸子植物内生真菌在抗肿瘤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作者还对抗肿瘤筛选的卤虫模型和MTT模型组合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底物诱导方法,从成都市某化工厂的污水处理池及其附近土壤中分离、纯化出224株菌.以摇瓶培养配合薄层色谱(TLC)检测法,对α-苯乙醇产生菌株进行高通量初筛.复筛利用气相色谱(GC)检测初筛所获得的8株菌对底物苯乙酮的转化率及产物α-苯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e.e.%).经过初筛、复筛,最终获得2株遗传性质稳定、转化能力强的菌株.其中菌株bs5-1催化底物苯乙酮不对称还原成(S)-苯乙醇;菌株cmq6-8则不对称合成(R)-苯乙醇.实验证明,将TLC应用到菌株筛选工作,大大提高了菌株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决樱属植物生产过程中根癌病的发生问题。【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分别从枝干和叶片中分离内生细菌;采用滤纸片法选拮抗菌,通过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法对筛选菌株进行种类鉴定;通过比色法测定筛选菌株的解有机磷的能力;以特定培养基测定菌株产IAA(anxin)的能力,通过测定OD600值判断耐NaCl的能力。【结果】在樱花体内共分离到32株内生细菌,其中从枝条内分离到28株,从叶片内分离到4株。对32株内生细菌进行抑菌活性的筛选,有2株对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另对其中的1株细菌YH-20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瓦雷兹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YH-20具有良好的解有机磷和无机磷作用,其在第7天的解无机磷的量为178.43 mg/L,在第7天解有机磷的量为76.50 mg/L;具有较高的分泌IAA的能力,在第7天IAA的生成量为9.174 μg/mL;可在含10% NaCl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结论】筛选获得的瓦雷兹芽孢杆菌YH-20菌株具有抗植物根癌病菌和解磷能力,是一株在林木根癌病的防治上有很好应用前景的菌株。  相似文献   

10.
一株拮抗纹枯病菌放线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自金华市各地的68份土样中分离得到了放线菌406株,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指示菌,利用平皿对峙法筛选到42株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其中,Sh-43菌株的拮抗作用最强,抑菌带宽度为28.3mm.根据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Sh-43菌株为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纯培养分离方式获得纯化延胡索内生真菌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ITS r D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利用6种培养基筛选出代谢产功能酶菌株。分离获得312株内生真菌,可归类于9个属,其中镰刀菌属是优势类群。对已测序的30株内生真菌产酶活性研究表明20株试验菌株产纤溶酶,18株产复合酶,16株产碱性蛋白酶,10株产接触酶,1株产纤维素酶;其中4株内生真菌可代谢产生4种不同功能酶,为代谢产多酶系菌株。延胡索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产功能酶菌株的筛选不仅丰富了内生真菌资源,而且也为获得新颖结构化合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组织块法对玉兰不同组织内生菌进行了分离,共纯化得到69株内生真菌.结果发现,玉兰植物的根、茎、叶中均可以分离得到内生真菌,根组织中的种类、数量明显多于茎和叶,占到分离总菌株数量的52%.其中分离于玉兰植物根部的No.37菌株对供试的7种病原真菌和5种病原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经形态鉴定该菌株为层出镰刀菌.在100...  相似文献   

13.
贯叶连翘总提取物对11株致病细菌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贯叶连翘总提取物对临床分离11株对常用抗生素有耐药性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抗菌作用.方法:用平板抑菌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法、最低杀菌浓度(MBC)检测法检测了提取物抗菌作用的强弱,并以其中1株菌为代表检测了其在12 h培养过程中提取物作用时的光密度(OD640 nm)值和活菌数(CFU/mL).结果:提取物对所有菌株均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结论:该结果提示提取物可用于控制临床上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的革兰氏阳性菌株所致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两株松材线虫拮抗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对松材线虫具有较高杀线活性的拮抗细菌。【方法】以分离自南京、洛阳、上海的松树茎部的137株内生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培养滤液和菌悬液浸渍法对这些菌株进行杀线活性的测定,并对筛选的高效拮抗细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通过培养滤液浸渍试验筛选出3株细菌对松材线虫有较高的杀线活性,使用3种菌滤液处理线虫48 h后,线虫死亡率均达到100%,其中菌株LYMC-3的培养滤液还可使线虫虫体出现消解。将3株菌的培养滤液分别稀释2倍、4倍和10倍后处理松材线虫,随稀释倍数的增加,培养滤液的杀线活性逐渐降低。处理线虫48 h后,菌株LYMC-3的10倍稀释滤液与其他两株菌滤液相比对线虫的致死率最高,为94.7%; 在菌悬液浸渍试验中筛选出菌株NJSZ-13对松材线虫有较高杀线活性,105 cfu/mL 浓度的菌悬液处理线虫48 h后,线虫死亡率达81.5%。通过对LYMC-3和NJSZ-13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Biolog鉴定和16S rDNA序列以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菌株LYMC-3、NJSZ-13分别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结论】从松树体内筛选到两株对松材线虫有高效拮抗活性的菌株LYMC-3和NJSZ-13,对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采自中国和美国的13种石耳目地衣的21份标本中分离得到了33株黑化真菌。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33株真菌全部是属于[WTBX]Capronia[WTBZ]属的成员,可能分别属于12个种。分析结果还发现,这些真菌可能是地衣体中广泛而稳定定植的内生菌,其与宿主菌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选择性,同种内生菌的不同成员可能在同一地衣体中先后多次定植。这些内生菌株中的多数是自由生活的石生真菌的近亲,而不是植物内生菌在地衣体中的延伸者。  相似文献   

16.
碱蓬内生真菌JP3的分离、鉴定及促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盐生碱蓬(Suaeda glauca)植物体内生菌及其产生的生物学活性物质对植物的促生长作用,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碱蓬内生菌进行分离;用水培法测定碱蓬内生真菌对水稻幼苗株高、干重、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对具有明显促生活性的菌株根据形态、培养特征和18SrDNA测序分析进行分类鉴定。从健康碱蓬植株的根、茎、叶中分别分离出19株、70株和49株,共138株内生菌,其中细菌13株、真菌122株、放线菌3株;筛选出对水稻幼苗具明显促生活性的真菌JP3,由该菌处理的水稻幼苗与对照相比其干重增加12.23%,株高增加15.6%(P0.05),总叶绿素含量增加了13.2%;18SrDNA测序和比对结果显示JP3属Glomerella cingulata,相似性大于97%。研究表明:碱蓬植物内生菌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是产生促生物学活性物质的重要微生物资源,可为开发新的植物促生剂提供生物源物质。  相似文献   

17.
对60株分离自不同植物根际的木霉菌菌株(包括哈茨木霉菌,绿色木霉菌,康宁木霉菌和绿木霉菌)进行了平皿对峙试验、测定了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所有菌株在这三个指标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选择38个抑菌能力、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不同的菌株进行的盆载试验表明,所有菌株对棉花立枯病都有防治效果,但不同菌株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木霉菌防治棉花立枯病的效果与平皿对峙抑制率,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间没有数量上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HNO_2诱变、平皿显色与理性化筛选方法,获得一株L-谷氨酸氧化酶高产稳定菌株Streptomyces sp.N_514。建立了液体发酵产酶的条件,考察了辅加成分对酶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内蒙古赤峰等地的中草药麻黄中分离得到141株内生真菌,体外抗氧化、抗肿瘤等活性测定表明,有11株内生真菌对H2O2具有较好的清除活性(LD50均大于50,LD50为抑制率为50%时的样品稀释倍数),占菌株总数的7.80%;有27株内生真菌对Raji和HepG-2具有肿瘤细胞毒活性(LD50大于50),占菌株总数的19.15%,其中以抑制悬浮Rajii细胞为主.此外,在141株菌中,有74株对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指示菌显示出抑菌活性,占菌株总数的52.48%.本实验结果表明,麻黄中含有丰富的内生真菌,是抗氧化、抗菌及抗肿瘤等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为进一步从中草药植物中分离筛选新药先导化合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城市绿化用樟树黄化病、溃疡病近年来多发的情况。【方法】本研究采集了上海地区健康的行道樟树枝条,分离、筛选并鉴定具有促生抗病作用的樟树内生细菌。通过组织切片法、组织匀浆法从健康樟树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再通过与2种樟树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平皿对抗试验,筛选出对樟树病害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同时还研究了拮抗细菌的解无机磷、解有机磷能力,以及分泌吲哚乙酸(IAA)的能力和耐盐性。在上海嘉定进行了施用优良菌株的田间试验,统计其促进生长情况。【结果】从樟树组织中分离到候选内生细菌共50株,其中有11株菌对樟树病害病原菌具有拮抗效果,4株菌具有解无机磷能力,2株菌具有解有机磷能力,2株菌具有产IAA能力,5株菌有较好的耐盐性。对其中综合性状优秀的2个菌株进行种类鉴定,菌株ZS-1被鉴定为微杆菌(Microbacterium resistens),菌株ZS-3被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发现2株菌对樟树扦插苗株高有较好的促生效果。【结论】筛选鉴定了樟树体内的2株优良内生细菌,为樟树促生抗病优良内生菌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