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郭力 《南昌高专学报》2011,(2):59-60,63
"视点"是发话者观察事物的视角和立场。日语中的诸多表达受到视点的制约,"视点"的不同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日语中的授受表达作为表达人际关系的常用语言形式,就受到了视点的制约。本文从"视点"角度出发,对授受表达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使日语学习者排除母语干涉的影响,准确掌握授受表达的技巧,顺利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仲崇伟 《科技信息》2012,(32):I0081-I0081
授受表达是日语中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现象,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正确理解和翻译日语的授受表达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语言渗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在汉译过程中正确处理这一语言现象除了了解这一表达的词汇及语法含意外,还应该从文化层面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深入理解文化与语言之间的交互作用。本文拟从文化视点着手探讨日语授受表达的汉译问题。  相似文献   

3.
日语暧昧性的表达及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日语也是如此.有人说日语是"朦胧含蓄""雾里看花"般的语言,这其实反映了日语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暧昧性.在日常的语言交际中暧昧表达随处可见,它既反映了日语这门语言的某些性格,又附带着浓厚的文化色彩.正确掌握暧昧语对学好日语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日常生活会话入手,对日语暧昧性表达作了阐述和解释,并且多角度剖析了暧昧性表达产生的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4.
戴莹 《科技信息》2008,(2):272-272
日本人说话含糊、模棱两可、不确切的表达方式,是日语显著的语言特点之一,也是日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日语的暧昧表达,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体现了日本人的含蓄也常常被人误解。正确理解日语的暧昧表达,能够更好地同日本人进行语言交流,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本文对日语中的若干暧昧表达(句、词)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日语暧昧表达产生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5.
在谈话过程中,为维护友好人际关系,谈话双方都会使用一些语言策略,省略表达就是其中一种。为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日语省略表达,基于BrownLevinson的礼貌理论,从语言策略视角,考察日语各类省略表达所体现的维护谈话双方"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无论在汉语还是在日语的对话过程中都避免用"死"这个字眼,这是两种语言的礼貌说法。在汉语和日语中,表达"死"的场合,代替"死"字用怎样的间接表达呢?二者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呢?文章首先对汉语和日语中表达"死"的间接表达进行考察,通过对比日语和汉语中"死"的间接表达的异同,来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死"的间接表达。  相似文献   

7.
英语的典型特点就是静态表达。英语的静态表达源于西方文化。英语静态表达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名物化,介词优势,动词的弱化与虚化,等等。英语静态表达的特点揭示了英语在表达法方面的特性,对翻译实践有很大参考价值。掌握了英语静态表达的特点,译者就能灵活地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换,使译文更加地道准确,通达晓畅。  相似文献   

8.
郭悦 《科技信息》2011,(14):143-143
暧昧性是日本语言文化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也是其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一大特征。但同时日语的暧昧表达也是日语学习者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日语暧昧性的表现进行分析以及对其产生原因的探究来进一步了解日本人的暧昧性心理。最后对其日语教学方法进行浅显地探讨。  相似文献   

9.
日语和英语中,虚词的使用方法都比较难以掌握。通过对比这两种语言中表达方位的虚词的基本使用方法,可以找出一些相对而言具有规律性的表达方式,对于从事学习这两种语言的人而言,能够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肖海艳 《科技信息》2013,(14):197-197
日语普遍被认为是一种表达里省略现象十分多的语言,本文从语法和文化两方面探索日语省略表达的教学方法,以期对日语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日语研究中,“配虑表现”这一用语目前还未成定论。但这种语言现象的存在已引起一些日语研究者的重视。山冈把其定义为:在会话时为了与对方尽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采用的语言表现。通过例句分析可以加深对日语会话中“配虑表现”这种倾向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综艺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普通话不标准,用语不规范,语言表达随意,语言表述过度娱乐化等。因此,要规范主持人语言,实施问责制,提高语言文化品位,树立语言风格,增添语言魅力,同时,节目也要选择有深度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高校日语教学的突飞猛进,二外日语教学也在飞速发展。而二外日语学习作为一个三语习得过程,受母语干扰性大、学生理解接受缓慢,很多二外日语学习者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二外日语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采用趣味性教学方式进行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设计并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评价,以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者小门典夫《凉山彝语词类研究》一书中取消形容词,说"所谓形容词不算是一个词,而不过是一个词素"。根据彝语词类划分来看,形容词是区别于其他实词的一个类,它不能归并于其他实词。文章就彝语形容词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日语研究中,“配虑表现”这一用语目前还未成定论。但这种语言现象的存在已引起一些日语研究者的重视。山冈把其定义为:在会话时为了与对方尽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采用的语言表现。通过例句分析可以加深对日语会话中“配虑表现”这种倾向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孙洁 《科技咨询导报》2012,(30):253-256
该文在中日两国语言中的礼貌用语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对中日语礼貌用语的核心:汉语的"敬语体系"、"礼貌语体系"。日语的"敬语体系"、"第二敬语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出两国礼貌用语的核心部分的语言构成、语言表达的特征,以及语义等差异。该文目的在于避免学习者受母语影响误用日语礼貌用语,加强中日语言互译的准确性,消除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第二外语在高校越来越被重视,但传统滞后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者出现了记忆困难、语感形成困难、交际困难等实际问题。基于此,对二外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设想为:从科学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日语知识的记忆;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思维理解运用能力,培养语感;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创作深受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而大江的存在主义却不是萨特的翻版,有着民族化特征。大江健三郎将萨特的存在主义融入到日本传统美意识和自然观中,既致力于反映人类生存环境改善的主题,又扎根日本的乡土、民族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并尽力运用日本传统文学的丰富想象力、日本古老的神话象征性以及日本式的文体,以保证吸收存在主义文学理念和技巧并加以日本化。  相似文献   

19.
李小俞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1):49-50,53
语言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日本人吸收学习外来语语言的态度,反映了日本人学习吸收外来文化的特点。本文主要从日语外来语的特点分析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性、选择性、创造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日本人的语言表达与语言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特定社会的产物。语言与化是相互依存的,不同的语言反映出不同的化。语言表达方式反映了日本人的语言心理。日本人语言生活中所见到的诸多独特的语言现象,都与日本的历史化,风俗习惯有紧密联系。因此要学好日语,不但要学习日本人的语言表达,更应了解日本人的语言心理。这样就能逐渐强化对日语的感知和辨别能力,不发生化摩擦,顺利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