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在汉语还是在日语中,在会话过程中避免用“死”这个字眼都是两种语言表达的礼貌说法.但是,在汉语会话中,经常会出现“死”字来表示某件事状态程度之高.比如“烦死了”“气死了”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感情程度之高的典型表现.但是,在日语中却不这么表达,相反,日本人还会因为中国人使用了“死”字的表达方式而感到不解.通过对比日语和汉语中“死”的比喻表现,来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死”的比喻意义时避免出现摩擦.  相似文献   

2.
李琴 《科技信息》2009,(17):238-239
授受动词中的"授"表示授予、给予、"受"表示接受和得到,在汉语中,我们给别人东西,或者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都只用一个"给"字,然而,用一个日语动词就很难表达上述的意思。在日语里,别人给我,我给别人,我从别人那里得到,在表达这三种关系时,使用的动词不一样,学习授受动词和搞清接受关系,是日语学习中又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3.
在日语学习中,持续体"テイル"的学习贯穿初中高年级,是个重点的语法项目。其语法功能强大,可以表示动作的持续、结果的状态、反复习惯、经验记录、恒常特征(工藤1995)。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日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中,仍然存在"テイル"和其他时体表达的误用混用现象,可见"テイル"的习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个难点。汉语动词缺乏曲折变化,时体的实现主要通过时间副词、个别的时体标记,而主要还是依赖于上下文语境。日语在表达时体时主要依赖于动词的曲折变化。汉日时体表达的差异导致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在"テイル"的习得过程中受到母语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做实验调查,探寻汉语对"テイル"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赞成表达是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言语行为,是冲突的一种形式。通过收集语料的方法,对中日影视剧中间接不赞成言语行为的异同进行对比考察后发现:日语中间接不赞成言语行为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汉语。在实施间接不赞成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类型上,汉语主要倾向于使用“理由说明型”、“意见陈述型”、“反问强调型”三种类型;日语则倾向于使用“疑问表述型”、“理由说明型”、“反问强调型”三种类型。其中,汉语“理由说明型”语用策略使用频率最高,而日语则是“疑问表述型”语用策略使用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日本人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日常的会话中都频繁使用被动语态。日语的被动句有很多种类型,按照句子结构可以分为直接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在将日语的被动语态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不能拘泥于一种译法,将其全部译成"被",而是要弄清被动句的类型,以及日语的语言习惯,并且结合汉语的习惯,将其译成"叫、让、给、遭受、挨、受"等。而且日语的有些被动句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不能将其简单的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而是要将其译成主动句。这样才能把日语的被动句翻译的准确无误。因此,在翻译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句子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日语中的"年寄りに席をるべきだ"和"年寄りに席をらなければならない"这两句话的汉语意思都是"应当给老年人让座",那么两句中所用的语法"べきだ"和"なければならない"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呢这是学习日语时很难分辨的两个近义句型,本文详细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对学习日语者能够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日语接续表达历来是学习者感到棘手的问题之一.中国日语学习者在这一方面出现的偏误以近义性表达为多.而且,不仅日语本身的近义属性,相对应的汉语的近义属性也会出现问题.通过偏误实例与正确用例的对比,在先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かぅ"、"のこ"以及"そしこ"、"そゎに"、"すゐと"的使用区别进行重新规定.另外,对至今尚未被重视的语篇中调整句子长短的接续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汉语“让”字句时,汉语母语日语学习者常将其用法简单地对应成日语初级阶段就学习到的“使役形”,即使到了日语水平很高的阶段也很难在人称之间灵活转换,自如地翻译出“让”字句,为此将汉语的“让”字句和日语“使役表达”的意思重合部分按照人称进行分类,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日语高级学习者和母语者的使用差异,总结日语高级学习者“化石化”的误用类型,并且运用“视点”的角度加以分析,提出日语“使役表达”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为资料,探讨汉日母语者在进行请求行为时的异同点,得出以下结论:在请求行为的方式上,与汉语母语者相比,日语母语者较多使用间接请求或含蓄请求。而当与对方的社会关系属于明显的上下级时,汉语母语者和日语母语者都避免直接请求,显示出类似的使用倾向。在请求行为中所使用的前置语列方面,日语母语者较多使用"道歉型"前置语列,而汉语母语者则较多使用"顾及周围型"前置语列,并根据与对方的社会关系使用不同的前置语列。  相似文献   

10.
人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对"死"的表述方面也用语迥异。帝王与平民的死不可相提并论,长幼男女也尊卑有别,还有佛教、道教等宗教的深刻影响,造成了汉语文化中表达"死"的大量婉词讳语。从文化视角探究"死"的各种表达,有助于语言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1.
刘艳丽 《科技信息》2014,(10):273-274
日语疑问句除了表达其最基本的功能"询问"之外,还可以表达劝诱、依赖等,这些功能也常被专家学者提及。但在实际会话中,疑问句所担负的功能远不止这些。本文尝试以语用论中的间接发话行为理论为依据,从语用论的角度来全面动态地考察日语疑问句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经常用以维护他人面子的策略之一是尽量使用间接、委婉和模棱两可的言词。在汉语中间接表达不同意的类型有模糊含蓄法、移情表达法、假托直言法和转移话题法(移花接木法)。本文就是从维护面子的角度,探讨汉语中间接地表达不同意的这几种类型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日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与文化中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用日语交际的过程中,常会使用一些不符合日本人表达习惯的语用失误。产生这些失误的一个最主要因素就是中日文化差异引起的不适应。对此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无论是对汉语母语者的日语学习还是日语教学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1先行研究中日两国语言由于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无论字、词,乃至句式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总会感觉掌握日语并不困难,但在那些初看来为相似之处并认为其会对日语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会由于母语的影响而对日语学习引起负迁移作用。很多外语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以下现象:当一句话出现在眼前,需要用外语表达时,首先想到的是用中文如何表达,然后将中文的意思表达直接译成目标语。这一现象在日语学  相似文献   

15.
姜艳丽 《科技信息》2013,(13):233-234
日语中有很多省略表达,其中又以省略主语的表达最为常见。本文先从主语省略句的认定入手,借用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来判定日语主语省略句在汉译时应采取的翻译方法,并进一步探讨原文省略的主语是什么,翻译成汉语时加译的主语有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16.
委婉是文化在语言中的一种反映。本文试图从英汉语中对"死"的委婉表达中阐述两种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人与人的交往中,礼貌是很重要的。在交谈过程中,为了让说话双方交流更加流畅,通常用间接言语行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想法。间接言语行为在日语中很重要,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日本人显著的特点是在说话中,很少会直接表达自己想法,而是喜欢用间接的表达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意思。用间接言语行为表达,多数是出于礼貌的角度来考虑。通过使用间接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达到更好的交流目的。  相似文献   

18.
董丹玲 《科技信息》2011,(17):227-227
间接言语行为是人类语言交际中的一个现象。间接言语行为是通过实施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人们常常不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而要"转弯抹角"地间接表达。听话人该如何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呢?了解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有助于正确推导说话人的言外之意,本文从礼貌的角度来解释间接言语行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委婉表达是日语表达的重要特征,也是日语的美妙之处。"非断定"是日语委婉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日语中的各种不同的"非断定"句型具有各自的特征,在使用中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显示了各个"非断定"句型的构成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李会歌 《科技信息》2010,(35):J0329-J0329,J0302
同形词在日语词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对于母语是汉语的我们而言,往往因受到母语影响而出现望文生义等,以致在使用的过程中误用甚至错用。本文试以日语中的一部分中日同形词为例,分析其在日语和汉语中各自不同意义,并结合相关的用法用例,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