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把、得”字句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句式,也是最具特色的语法现象之一.对于“用、把、得”字句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课题.本文在应用乔姆斯基的深层句法理论来对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科技汉语语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英译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1先行研究中日两国语言由于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无论字、词,乃至句式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总会感觉掌握日语并不困难,但在那些初看来为相似之处并认为其会对日语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会由于母语的影响而对日语学习引起负迁移作用。很多外语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以下现象:当一句话出现在眼前,需要用外语表达时,首先想到的是用中文如何表达,然后将中文的意思表达直接译成目标语。这一现象在日语学  相似文献   

3.
中日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与文化中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用日语交际的过程中,常会使用一些不符合日本人表达习惯的语用失误。产生这些失误的一个最主要因素就是中日文化差异引起的不适应。对此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无论是对汉语母语者的日语学习还是日语教学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了解金融服务精准扶贫的实践情况,对湖南省永顺县松柏镇的“分贷统还”金融扶贫模式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出了金融服务精准扶贫的“松柏模式”.该模式不仅让广大贫困农户获得收益,而且让企业组织获得资金,让地方经济获得动力,让金融机构获得信贷,实现了多方利益主体的共同利益,明确了金融服务精准扶贫面临的“谁来扶”“扶什么”“怎么扶”“怎么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语义省略“的”字结构识别任务, 提出一种基于组合神经网络的识别方法。利用词语和词性, 通过双向LSTM (long short-term memory)神经网络, 学习“的”字结构深层次的语义语法表示。通过Max-pooling层和基于GRU(gated recurrent unit)的多注意力层, 捕获“的”字结构的省略特征, 完成语义省略“的”字结构识别任务。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模型在CTB8.0(Chinese Treebank 8.0)语料中, 能够有效地识别语义省略的“的”字结构, F1值达到96.67%。  相似文献   

6.
在日语学习中,持续体"テイル"的学习贯穿初中高年级,是个重点的语法项目。其语法功能强大,可以表示动作的持续、结果的状态、反复习惯、经验记录、恒常特征(工藤1995)。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日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中,仍然存在"テイル"和其他时体表达的误用混用现象,可见"テイル"的习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个难点。汉语动词缺乏曲折变化,时体的实现主要通过时间副词、个别的时体标记,而主要还是依赖于上下文语境。日语在表达时体时主要依赖于动词的曲折变化。汉日时体表达的差异导致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在"テイル"的习得过程中受到母语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做实验调查,探寻汉语对"テイル"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以电力等清洁能源替代居民散煤的“煤改电”政策, 构建可实现京津冀区域“十三五”规划中“煤改电”政策目标的技术选择以及电力供应来源的相关情景, 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并估算不同情景下实施“煤改电”政策对环境质量、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在该区域实施居民生活“煤改电”政策, 2020年京津冀区域PM2.5年均浓度可以下降6~15 μg/m3, 可因此避免约2.22万人过早死亡和60.78万致病例。如同期在京津冀区域采用一致性的政策实现“煤改电”政策目标, 可以获得187.31~198.69亿元的社会净效益。基于对3个地区净效益的分析结果, 并考虑地区间的差异, 提出具体的技术选择建议: 北京市和河北省宜采用“空气源热泵+可再生能源供电”方式, 天津市则宜采用“蓄热式电暖器+可再生能源供电”的方式。在3个地区均采用各自净效益最大化的政策情景下, 整个京津冀区域的净效益约为203.41亿元。  相似文献   

8.
 核能作为中国的战略产业,通过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正在不断转型升级。聚焦于发电方向,中国推出自主三代压水堆技术,在快堆、高温气冷堆等具备第四代特征的核电技术方向实现突破,作为核心成员参加国际ITER 计划并顺利推进采购包计划,为“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在总结阶段性核能产业科技发展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落实“三步走”战略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方向,特别是对如何实现“热堆-快堆”第二步跨越、实现“快堆和聚变”第三步跨越进行了思考,并展望了未来核能科技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将科学发现精致巧妙地应用于生活中造福人类,是科学世界引以为豪、令人欣慰的成就.曾经,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这个“迅速跟进”的时代,由科学推广到技术,甚至到蓬勃兴盛的市场,似乎都成了“一霎间”的事.  相似文献   

10.
孙洁 《科技资讯》2012,(29):184-186
本文以中日礼貌用语比较——敬称的构成及特征分析为题,细致分析中日敬称的构成及特征。意在避免学习者受母语影响误用日语敬称,加强敬称互译的准确性。汉语敬称的人称代词是汉语的独有特点,亲族、拟亲族称谓系统丰富,社会通用称谓兼有敬称和礼貌称谓的双重特征。日语的敬称的由接头词、接尾词的构成是日语的特点。日语中有统一的社会通用称谓。由于不同历史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中日敬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英汉中间结构具有该结构的典型特征,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它们所表述的基本语义特征是相同的,但汉语因其语言的特殊语法规则具有独特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它们的差异是由英汉语不同的语言属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语言习得者对省略句中的代词的理解是不可以随心所欲的,而是要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文章在普遍语法(UG)的框架下,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省略句中的两种:剥除式省略(Stripping)和动词词组省略(VPE)结构中的代词的理解情况,并从中探讨UG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日手语的界定,分析了两国手语在手指语、词汇构成、句式表达等方面的异同点,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中日手语的基本知识,对中日两国聋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日语和汉语一样也使用汉字。所以,在词汇的读音、表记、意义和用法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从第二语言习得者的立场出发,以日语使用者本身的错误为重点,对比分析研究中国人学习日语时经常出现的词汇错误,以及因为对日语词汇的理解错误而造成的误用。  相似文献   

15.
近代,日本又积极向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汲取先进文化,其中日语中外来语的出现,就是日本为了更好,更快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而形成的文化快餐。同时,外来语也是中国人学习日语时的一个困难区域。对与英语有关联的外来语从语音、词形、语法等举例分析,有助于日语学习者对日语及其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丁河川 《科技信息》2010,(4):136-137
There ismuch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assive constructions,which givesgreat difficulty in translation.Thisarticle studies the difference in terms of frequency,genre and semantic prosody and gives som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changes between passive and active voice in translating English to Chinese.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常出现词语和语法的误用。从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三方面分析各类病句产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订正,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认识汉语和日语在表达形式上的差异,掌握日语近义词、类意语的微妙差别和不同用法,使学习者快速提高日语的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日本动漫文化对日语学习者的影响,并从加强动漫文化在日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培养日语教师运用动漫文化辅佐教学的意识;正确认清日本动漫文化,努力发展本国动漫产业;强化民族观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日语学习者水平与认识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语用学的角度阐述了日语中拒绝言语行为因语境的不同,或说话人亲疏关系,熟悉程度以及说话人对对方的印象,当时的心情,所采取的方式各不相同。分析了日本人经常采用“道歉+理由”, “感谢+理由”,中途停止句,模糊型,搪塞型等策略来进行拒绝。并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方海燕 《科技信息》2008,(4):187-188
公元5世纪,中国文化传到日本列岛,开始了中日在各个方面的相互交流。其中,两国间饮食文化的交流便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日本的饮食,在两千多年来与中国的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对方的先进成果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造.从而使日本的饮食文化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升。这一引进和改造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日本文化形成过程的一个缩影。通过对中日饮食关系的探讨和分析,可以发现日本的饮食正如日本文化一般充满了极大的混杂性。“混杂”一词,不仅反映了日本饮食的特征,也概括了日本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