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五种不同类型的贪污罪,其构成要素各不相同。贪污罪的主体包括在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有单位委托从事公务的其他人员,单纯从事劳务的人员非本罪的主体;客观上要利用职务之便;侵占的对象根据主体及从事职务的性质的不同可能是国有财产、公共财产或其他性质的财产。若行为主体非从事公务或没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单位财产,不能构成贪污罪,可根据情况构成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等犯罪。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修正了盗窃罪,增加了构成盗窃的新罪状,在社会治安不容乐观的形势下,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的政策和立法受到社会的欢迎,本文仅从学术讨论的层面探讨扒窃入刑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扒窃不宜独立入刑,并针对如何规制扒窃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由表面活性刑和助刑组成的餐具洗涤剂,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法确定最佳原料配比,对所配洗涤刑的去污力和泡沫性能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4.
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与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共同实施真正身份犯时,构成共同犯罪。对这一点,学界几乎没有争议。但“构成共同犯罪”并不等于认定罪名。如何认定其罪名呢?在这里需要注意一个前提,就是所谓“不具有特定身份者”包括两种主体:一为无身份者,这是与身份犯相对应的,如盗窃罪中的犯罪主体;一为彼身份者,这是与其他身份犯相比较而言,如国家工作人员是贪污罪中的特定主体,而公司、企业人员则为职务侵占罪中的主体,这两种主体彼此之间就属于其他身份者。而在此,本文重点讨论前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犯罪是由各种主客观事实情况即情节构成的,宏观上的犯罪与刑罚的关系实质上是微观上的情节与刑罚的关系。情节与刑罚有三种结构关系,起点刑情节与量刑起点是抽象个罪的基本刑关系;增加刑情节与增加刑罚量是具体个罪的单独增加刑关系;调节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比是具体个罪的整体调节刑关系。情节与刑罚有二种数量关系,一种是单一数量关系,即量刑情节对应的刑罚是一个具体值而非幅度,如量刑起点;另一种是幅度数量关系,即量刑情节对应的刑罚有一个可变化的幅度,如对基准刑的调节比。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17,(3):51-56
非法占有目的是贪污罪必备之主观要素,贪污罪是断绝的结果犯,非法占有目的是责任要素,不是主观的超过要素。贪污罪中非法占有目的核心就是永久性的、以所有人身份的占有。无非法占有目的的对向行为不是贪污罪的共犯。贪污罪的行为对象不能等同于非法占有目的的对象,挪用公款以外的其他公共财物造成财物价值转移、损失较大的,依然可以构成贪污罪。  相似文献   

7.
许俭  熊建华 《科技信息》2007,(35):152-152
盗窃罪是最古老的犯罪之一,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而对盗窃罪进行一番历史性考察,对当今我国盗窃罪立法有重大的意义。盗窃罪从古至今,都是统治阶级倍加重视的刑事犯罪,是治国安邦首要的任务。一、古代西方立法关于盗窃罪的规定《汉谟拉比法典》记载,窃取宫廷、神殿的财产和窃取自由民的孩子或者自由民的奴隶、金银、牛羊的,构成盗窃罪。奴隶制时期,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历代王朝都把盗窃罪当作重点打击的犯罪.近期广州许霆案而引发社会强烈反响,从无期徒刑到5年有期徒刑的突变,引来了人们对盗窃罪的思考与反省,究竟我们的法律哪里掉了链条.本文就以许霆案为切入点,对中国盗窃罪及其中加重处罚的盗窃金融机构作一些初步考察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有关罚金刑执行的研究是一个历久而常新的课题,它需要理论和法律实践的长期磨合。现从人权保障角度,论证了罚金刑执行与人权保障的相辅相成关系,指出了罚金刑执行中存在的罪犯权利缺损现状,并为克服这一弊端探寻了解决的三条途径:第一,明确罚金刑执行主体;第二,完善罚金刑执行立法;第三,规范罚金刑执行程序。  相似文献   

10.
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是侵犯财产罪中的两个重要罪名,从功利主义视角可以探讨两罪的刑罚设置依据。从功利主义看,盗窃罪的刑罚比故意毁坏财物罪设置的刑罚要重的主要原因在于犯罪的恶害程度不同以及罪刑相称的目的两方面。这种方法有助于从立法高度上研究刑罚设置的合理性,加深对两罪的理解,有助于实现刑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犯罪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介绍了学术界存在的关于计算机犯罪定义的广义论、狭义论和折衷说,并提出了作用自己的见解;分析了计算机犯罪的三个主要特征和现实存在的六种犯罪形式;提出了如何从管理上、技术上和法制上防范计算机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经济犯罪的概念、特征、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探讨了预防和打击经济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环境定义的基础上,指出用法律手段来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限度,分析了环境犯罪的概念和特征及其分类.  相似文献   

14.
城市犯罪的空间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犯罪是深深植根于城市空间地域环境并与各种城市问题相伴而孳生的社会毒瘤.城市犯罪的载体——城市犯罪空间,对真正认知犯罪并开展空间防控有着特殊的意义.文章在阐明城市犯罪的空间性的基础上,论述了对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的基本认识,提出了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的主要途径,并论证了综合治理城市犯罪空间盲区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对犯罪预备阶段成立中止犯的理论通说出发,从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方面分析了通说的渊源;从中止犯成立条件的重新界定和刑罚的基础、刑罚的可行性、刑罚的必要性等角度对通说提出了质疑,进而提出刑法概念精确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问题是我国刑法确立了单位犯罪主体之后所产生的一个程序问题。但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单位犯罪的诉讼程序 ,这一问题的研究就是要解决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单位犯罪诉讼程序上与刑法的失衡问题。就单位犯罪诉讼程序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同时对单位犯罪诉讼程序所应当包含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论纲式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吸收国内共同犯罪理论中的观点,并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对"原因力说"进行了进一步修正,认为:"通说"主张的"部分行为承担全部责任"不仅无法实现区别对待的量刑原则,更违背了法律的公平价值;在共同犯罪中止"有效性"的认定上,原则上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刑法基本立场,并区别对待不同的犯罪类型和各个犯罪人在共同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例外情况下,对主观方面的认定要求不宜过严。  相似文献   

18.
介绍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产生的背景及网络犯罪的特点,剖析青少年网络犯罪心理,通过对青少年网络犯罪实例的分析,提出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浅论过失共同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失犯罪能否构成共同犯罪,国内外刑法学界对此争议颇多。我国刑法理论界通说认为各个共同犯罪人之间主观上应当是故意的,而不可能存在过失,过失共同犯罪通常被认为是难以成立的。但笔者认为无论是在刑法理论上还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过失共同犯罪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在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去骗取财物的情况下,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笔者认为要彻底解决这些矛盾,可以考虑对诈骗罪、招摇撞骗罪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在立法上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