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华芦荟无性系的快速克隆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了不同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 蔗糖对中华芦荟丛生芽诱导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糖对中华芦荟丛生芽诱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6-BA,而AAJ了小,筛选出中华芦荟丛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6-BA_0.3mg/LNAA 30g/L蔗糖,并对中华芦荟丛生芽进行了生根处理,生根培养基为1/2MS+0.2mg/LNAA,获得健康的组培苗移栽成功。  相似文献   

2.
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芦荟(Aloe)为试验材料,进行组培快繁实验,研究了激素对不定芽诱导、试管苗繁殖、试管苗生根等的影响,同时对不同栽培基质进行了筛选。根据研究结果,指出对芦荟不定芽诱导效果最佳,对试管苗增殖率最高的培养基一致,均为MS+6-BA4mg/L+NAA0.5mg/L(pH5.8~6.0,食糖3%,琼脂0.8%),芦荟试管苗月增殖率为19.60倍,年增殖率可达6400万倍,在芦荟生根培养中,1/2MS+IBA1.5mg/L+活性炭0.3g/L+蔗糖30g/L+琼脂7g/L的培养基较好,最佳栽培基质为河沙。  相似文献   

3.
以茉莉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茉莉直接不定芽器官发生途径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0.5 mg/L BAP和0.01 mg/LNAA的诱导效果最佳,其不定芽再生率高达92%,外植体平均不定芽数目为4.2.适宜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体系为MS+1.0 mg/L BAP+0.1 mg/L NAA.1/2MS+0.5 mg/L IBA+0.5 mg/LIAA+100mg/L适于再生幼茎的生根,生根率达91%,生根后经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4.
以库拉索芦荟茎段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了外植体的取材,激素浓度及配比,抑制外植体褐化,糖,活化炭等因素对芽分化及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荟幼茎及具芽切段适宜作为外植体材料;不定芽的分化与增殖以MS+6-BA3.0-4.0mg/L+NAA0.2mg/L,其6-BA与NAA浓度配比为15-20最佳,生根培养以1/2MS+NAA0.5-1.0mg/L+0.3%活性炭为适宜,在诱导芽和根的培养基中,食用白糖的适宜浓度为3%,抗坏血酸浓度为4%时对外植体材料的抗褐化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青花菜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不同培养基对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 Plenk.)的子叶和下胚轴进行分化培养,结果表明:青花菜不同的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效果不同,当采用MS基本培养基附加BA0.5mg/L、NAA0.1mg/L和Sucrose5%的处理时下胚轴的不定芽分化频率最高,可达50%;而当培养基中添加BA0.5mg/L、NAA0.1mg/L、Sucrose3%和AgNO34mg/L的子叶的不定芽分化频率最高,约为78%左右;同时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蔗糖和AgNO3均对其子叶不定芽的再生具有明显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赤桉叶片的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了赤桉不定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结果表明,在MS 0.8 mg/L BA 0.3 mg/L KT 0.05 mg/L NAA的培养基上,丛生芽诱导率为35.4%;附加0.8 mg/L BA 0.05 mg/L TDZ 0.1 mg/L NAA的MS培养基能促进赤桉不定芽的诱导,其诱导率达42.9%;暗培养10 d能促进不定芽的分化。当芽长至2~3 cm时,切下生长健壮的芽并接入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100%,移栽成活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7.
中华芦荟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中华芦荟的茎尖、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的研究 ,结果表明 ,适用于不定芽诱导及增殖的培养基为 :MS 6 BA 3mg·L- 1 IBA 0 .5mg·L- 1;生根的培养基是 :MS NAA 0 .5mg·L- 1 研究还表明 ,在不定芽的扩繁及生根培养中 ,用绵白糖代替蔗糖 ,自来水代替蒸馏水是完全可行的 ,这样可以把每株试管苗的培养基的成本降低 5 7%左右  相似文献   

8.
捕蝇草的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捕蝇草的叶片,叶柄为外植体,比较了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激素基对诱导不定芽生成的影响,实验证明,捕蝇草诱导芽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0.2mg/L 6-BA0.2mg/L.把分化出来的小苗分别移到不同培养基上,发现在1/5MS+NAA0.5-1.0mg/L培养基最有利于捕蝇草苗的生根。  相似文献   

9.
以水培常绿杨(Populus deltoides60/160×P.nigra'chile')枝条得到的叶柄为外植体,探讨了常绿杨植株再生的方法.结果表明:在MS BA0.3 mg/L NAA0.1 mg/L培养基上,不定芽的分化率最高,为82.5%;不定芽在MS BA0.2 mg/L NAA0.05 mg/L培养基上的继代增殖系数为7.2;在继代增殖培养基中添加0.4 mg/L GA3时,对不定芽的增殖和伸长有显著效果;在生根培养基1/2MS NAA0.05 mg/L上,生根率达到96.5%.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利用藏橐吾Ligularia rumicifolia(Drumm.)S.W.Liu资源,以其子叶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结果发现,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TDZ 1.0 mg/L+NAA 1.0 mg/L,诱导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5 mg/L,诱导率为69.56%.诱导子叶产生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8 mg/L,诱导率为72.33%.不定芽在1/2 MS+IAA 0.5 mg/L的培养基中生根率为70.00%.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