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Negativity研究了自旋为1的海森堡XY链的纠缠特性.对两粒子位和多粒子位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求解和讨论.发现磁场的存在能明显的降低纠缠,但磁场并不改变临界温度.纠缠会随各向异性参数γ的增加而降低,同时伴随交换作用系数|J1|和|J2|单调增加,而且关于J1和J2为零处对称.多业子位情况时,临界温度并不随粒子数的增加而改变.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体对微带电磁波传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微带线间隙填充均匀等离子体层对电磁波传输的影响. 得到了在大小两种间隙下等离子体频率(密度)、电子碰撞频率、等离子体厚度和宽度等参数与电磁波传输效率的关系. 仿真结果表明,对给定微带间隙,较高频率电磁波将无损或低损通过间隙,而较低频率电磁波被截止. 填充一定密度等离子体后,被截止的低频电磁波可以通过间隙,其传输效率随等离子体密度(频率)增大而增大,随碰撞频率增大而减小,而且间隙等离子体应具有适当的宽度和厚度. 等离子体在高频段产生一个衰减峰,其位置与等离子体频率成正比,但与碰撞频率无关. 利用等离子体可以控制微带线上电磁波的传输.  相似文献   

3.
研究探索了直流辉光低温等离子体对Sn-S合金熔体的精炼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氢等离子体作用下熔体中的硫可以脱除到极低的水平,但是只有在熔体作为阴极时才能获得良好的精炼效果.通过改变气体种类、压力和熔体极性,研究了各种因素对熔体脱硫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和等离子体物理知识,讨论了直流辉光等离子体精炼效应的机理,认为主要是由于低温等离子体中活性氢粒子与熔体中杂质反应生成气态的产物,它们随气体排出而达到精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以热力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假设为前提,在求解电弧等离子体统计热力学参数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考虑了粒子激发态的影响,得到精确的粒子配分函数,进而运用德拜模型将等离子体粒子相作用的影响包含在内,从化学平衡方程得到氮气和氩气平衡态电弧等离子体内部粒子成分与温度、气压的函数,并以此计算获得相应的统计热力学参数.利用此方法计算出了不同气压条件下(0.01、0.10、0.30、0.50、1.00MPa)、不同温度范围内(300~40 000K)氮气和氩气电弧等离子体热力学参数,并与以往文献中的部分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在15 000K以内统计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良好,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计算结果产生了误差,误差主要来源于配分函数计算方法和德拜修正带来的计算精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流动气体(N2,Ar2)作为反应环境。利用开放式激光熔蒸系统。通过改变制备参数:熔蒸激光强度,流动气体种类及其流速,激光熔蒸时间,制备出一系列纳米硅样品.利用Raman光谱对在不同参数下所得到的样品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激光强度对生成的样品表面形貌有最直接的影响。并决定生成粒子的大小.而流动气体的种类则影响着沉积粒子的分布及其大小.流动的气体防止生成的纳米硅在开放系统中被氧化。而激光熔蒸时间对样品表面形貌的作用则表现的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的应用集成模型开放性差、应用范围小以及灵活性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松耦合应用集成模型LMAI(Loose Model of Application Integration).LMAI模型在J2EE平台上实现,通过J2EE连接器来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互操作,采用Web服务技术来进行B2B商务数据传输,并且拥有一个功能强大而又形式灵活、使用简便的数据交换系统.整个系统采用一种松散的集成,所有的连接都不是固化的.  相似文献   

7.
由脉冲波入射一层非球形粒子植被层和下垫粗糙面的矢量辐射传输(VRT)方程,得到时间相关的Mueller矩阵解M;由脉冲波回波波形构造系统响应函数模型,建立散射系统参数组:植被散射强度矩阵Q、衰减系数矩阵a和地表面散射强度矩阵B以及下垫面散射时延τ.可以证明M与系统参数组是一致的.用自适应LM方法从M产生的脉冲回波波形估计系统参数组,然后从系统参数组解析地和数值地反演植被层和地表面物理参数.由Q,a及τ反演:粒子层厚度、粒子尺寸、取向、密度、介电常数,由B反演地面粗糙度和介电常数.数值结果显示,由回波波形估计系统参数组,再由系统参数组反演物理参数,是一种可行的反演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空间电荷效应对束流的影响,对注入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减少了传输过程中的粒子损失,建立了一个高效率的强流回旋加速器注入系统.通过模拟束流的传输过程,观察空间电荷效应对束流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对注入系统的元件参数进行适当的优化,从而对束流包络进行控制.经修改光路设计后,束流已经明显地趋于平缓,各个关键点的束半径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从而减小了空间电荷效应所带来的束流损失,提高了注入系统的注入效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非平衡等离子体及发生在内部过程的理论分析,讨论了煤在非平衡等离子体内热解制乙炔的机理,提出了这种复杂的多相反应不象一般的非平衡等离子体反应主要由活性粒子参与,而是通过等离子体中粒子的平动能将煤粒加热,使煤的挥发释放,挥发分进一步与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发生作用,最后裂解形成乙炔。活性粒子直接与煤粒作用难以发生煤的直接裂解。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双流体模型,在高频场对密度扰动的调制作用基础上,又考虑了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流的非残性效应,在等离子体中得到了一个包含这两种作用的电双层解.从而较合理地解释了实验室中产生电双层现象所必须引入的条件──必须有带电粒子流的注入.  相似文献   

11.
层次递进耦合:产业集群的动态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前提是正确把握集群的形成机理,现有的相关研究基本局限在静态的条件性及原因性分析。以动态过程作为分析视角,认为产业集群的整个形成过程由于受不同驱动因素的作用,会先后出现三个不同的关键阶段,即萌芽、企业聚集和集群化。通过构建反映集群动态形成的层次递进耦合模型,描述了各个关键形成阶段的特征,分析了促进每一关键阶段出现的驱动因素及其层次递进关系,揭示了各层驱动因素的构成方式,并指出了该研究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优化设计的方法,分析了电机机械特性及气液螺旋压力机负载特性,建立了气液螺旋压力机带飞轮拖动系统参数计算数学模型.根据带飞轮拖动系统设计计算的一般步骤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完善了气液螺旋压力机动力系统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驾驶行为对重型柴油车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利用车载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MES,portable emissions measurement system)对3辆车分别进行了平稳驾驶、正常驾驶和激烈驾驶共9次PEMS试验.对每辆车前后3次试验的市区、市郊、高速路段和总行程路段动力学参数v·apos[95]和比排放进行了计算,并利用动力学参数v·apos[95]对污染物排放特性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平稳驾驶,正常驾驶和激烈驾驶行为下3辆车NOx比排放增加33.73%~621.10%,PN比排放增加21.26%~122.40%;同时CO比排放与车辆动力学参数v·apos[95]之间无明显影响关系,市郊、高速路段NOx比排放和PN比排放与车辆动力学参数v·apos[95]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可见其驾驶行为对车辆排放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车与两轮车事故中驾驶员转向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文对172例车与两轮车真实案例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挑选出65例车辆具有驾驶转向行为的事故案例,并利用PC-CRASH对其进行事故再现仿真。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事故数据进行分析,得到驾驶员转向行为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最后利用拟合优度检验法和预测准确度检验法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置信度为95%时,模型的回判正确率为87.7%,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在车与两轮车事故中车流量、两者相对距离以及本车速度对驾驶员转向行为影响显著性较高,发生比依次为0.049、0.036、0.025,在车辆横向辅助驾驶系统开发及转向策略确定时应作为重点考虑因素,本研究可为汽车自动驾驶、紧急转向系统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次任务驾驶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借助驾驶模拟器对正常和次任务驾驶过程中的车辆运行状态参数进行了采集. 基于差异显著原则,选取速度、加速度、方向盘转角等变量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最少变量体现最多信息为优化目标,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3类因子,进而确定出不同评价指标对因子的影响载荷系数,完成了基于车辆运行状态的次任务驾驶安全性评价模型构建. 综合实验数据和驾驶人类型因素,确立了模型评价得分与驾驶安全等级间的数量关系. 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准确判断不同驾驶状态下的行车安全性,为驾驶安全的监测和预警提供了一种有效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识别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研究模型和理论假设,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研究模型和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驱动因素中,企业整体支持、企业内部信息需求是关键驱动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优化高压直流断路器的刚分速度和始动时间,改善电磁斥力机构的运动特性,本文提出增加电磁吸力作为驱动力的增强型三线圈电磁斥力机构,采用运动学、瞬态电磁场以及电路理论进行数学模型耦合分析,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二维模型,求解其运动特性,最后通过仿真试验进行验证。首先,本文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其运动特性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合闸线圈介入时刻对其运动特性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了增强型三线圈模型与双线圈模型的运动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增加电容容值和电容电压可以缩短行程时间,提高刚分速度,且三个线圈中改变运动线圈驱动电路参数的优化效果最佳;适当增加线圈匝数和截面宽度可以增大电磁驱动力,缩短始动时间;从0时刻介入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机构的运动速度;同参数条件下,三线圈模型可在2ms内完成25mm行程,对应的双线圈模型在2ms内只能完成16mm行程。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具有侧向自由度的半挂汽车列车行驶特性,建立了包含车身侧倾和转向系刚度的车辆模型,对车辆在典型工况下的运行状态进行仿真分析;并对模型中的牵引鞍座参数进行调试和匹配,分析这些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车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行驶状况和牵引鞍座参数的变化,可能造成车身侧倾、两车存在夹角等,应通过...  相似文献   

19.
轿车车内噪声品质偏好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汽车噪声品质主观评价所需周期长、可重复性差且仅能比较出具有较明显差别的噪声样本等问题,在研究声品质客观量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心理声学客观参数来描述噪声主观评价结果的计算方法.以6辆同类轿车匀速行驶时的车内噪声样本为评价对象,采用成对比较法进行声品质主观评价,计算各噪声样本的主要心理声学客观参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声品质偏好性主观评价客观量化的数学模型.模型结果表明,相对于噪声分析中常用的A计权声压级和线性声压级,心理声学客观参数更适合于描述车内的噪声品质,其中响度和尖锐度是匀速行驶工况下车内声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交叉口通行能力测算模型的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交叉口作为车辆汇集、转向和疏散的枢纽,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影响其通行能力的因素众多.为直观反映系统参数变化对交叉口的影响趋势,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分析交叉口各因素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各元素的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建立了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测算模型,并利用Vensim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进口道宽度、交叉口有序度和行驶速度是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可从这3个方面着手以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其中,控制交叉口行驶速度可成为新的交叉口扩容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