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内生真菌Hd3菌株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设计方法对Hd3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了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Hd3菌株的摇瓶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4.71 g/L,MgSO4·7H2O 1.08 g/L,土豆244.17 g/L.发酵条件为pH 6~7,250 mL三角瓶装90 mL发酵液,接入9×103 cfu/mL菌量,31℃培养9 d.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到有利于小球藻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采用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方法,在无菌条件和开放培养条件下对小球藻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和放大,并考察小球藻对氨氮和硝酸盐氮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在无菌条件下利于小球藻生长的培养基组成为:0.2 g/L(NH_2)_2CO,0.5 g/L NH_4Cl,0.75 g/L NaHCO_3,0.03 g/L KH_2PO_4,5 g/L葡萄糖,0.3 g/L MgSO_4·7H_2O,0.008 g/L FeSO_4·7H_2O.在此培养基中培养4 d小球藻的浓度可达2.15×10~8 CFU/mL,为优化前的26.7倍.在开放培养条件下,当葡萄糖质量浓度为0.3 g/L,其他成分与无菌条件相同时,小球藻细胞浓度可达9.9×10~7 CFU/mL,并在1 000 L的容器中得到成功放大.小球藻对氨氮和硝酸盐氮的绝对去除速率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底物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小球藻对氨氮和硝酸盐氮的去除速率分别达到16.4 mg/(L·h)和17.8 mg/(L·h).  相似文献   

3.
鼠李糖乳杆菌L7-13增菌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到的鼠李糖乳杆菌L7-13进行增菌培养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通过对其吸光度和活菌数的测定来优化鼠李糖乳杆菌L7-13的培养基.结果表明:葡萄糖65 g/L、酵母粉15 g/L、牛肉粉28 g/L、大豆蛋白胨30 g/L、KH2PO43 g/L、无水乙酸钠3 g/L、柠檬酸铵2 g/L、Tween80 1.5 mL/L、MgSO4.7H2O 1.0 g/L、MnSO4.4H2O 0.5 g/L,培养28 h,所得鼠李糖乳杆菌L7-13的最大菌体密度约1010cfu/mL.此增殖优化培养基适于鼠李糖乳杆菌L7-13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4.
验证了高层半固体琼脂试管法比固体琼脂平板法更具有良好的厌氧性能,能准确地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进行活菌计数.通过对发酵培养基中不同碳源、氮源、生长因子进行单因素研究,L9(33)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为(g/L):胰蛋白胨10,葡萄糖8,酵母膏4.用此培养基在37℃培养24 h,活菌数可达4.1×108 mL–1.培养基中添加K2HPO4 5 g/L、MgSO4.7H2O 0.2 g/L、MnSO4.H2O 0.2 g/L、CaCO3 1 g/L培养32 h时,酪酸梭状芽孢杆菌芽孢转化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显著因子筛选实验设计法、爬坡实验设计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534-16嗜热脱硫菌的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为:葡萄糖21.00g/L,酵母粉5.25g/L,Na2HPO4·2H2O 6.60g/L时,脱硫菌生长速率最快。最适合菌种生长的条件为:培养基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53.39℃。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B .9菌株菌体的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应用均匀设计的方法 ,对B .9菌株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 ,得到的优化条件为 :丙酸钠 1.0g/L ,乙酸钠 1.1g/L ,麸皮 0 .7g/L ,(NH4 ) 2 HPO4 1.2g/L ,ZnSO4 ·7H2 O 5mg/L ,MnSO4 ·H2 O 0 .4mg/L ,MnSO4 ·7H2 O 135mg/L ,CoCl2 ·6H2 O 3mg/L ,FeCl3 ·6H2 O 10mg/L。将色素提纯后菌体色素含量比原培养基菌体色素含量提高 16 1%。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光合沼泽红假单胞菌B.9菌株菌体的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应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对B.0菌株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得到的优化条件为:丙酸钠1.0g/L,乙酸钠1.1g/L,麸皮0.7g/L,(NH4)2(HPO4 1.2g/L,ZnSO4.7H2O 5mg/L,MnSO4.H2O 0.4mg/L,MnSO4.7H2O 135mg/L,CoCl2.6H2O 3mg/L,FeCl3.6H2O 10mg/L,将色素提纯后菌体色素含量比原培养基菌体色素含量提高161%。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 BsR05发酵液的芽孢产量,采用响应面法对BsR05发酵培养基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玉米粉、(NH_4)_2SO_4和MgSO_4·7H_2O为影响产孢的主要因子。采用最陡爬坡路径法确定3个因素的响应中心点及最适浓度范围,最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建立主要培养基成分与芽孢产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并确定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葡萄糖5 g/L、玉米粉15.9 g/L、豆粕40.0 g/L、K_2HPO_4 3.0 g/L、KH_2PO_4 1.0 g/L、(NH_4)_2SO_4 2.1 g/L、MgSO_4·7H_2O 0.40 g/L、MnSO_4 0.02 g/L。经重复实验验证,平均芽孢含量与预测芽孢含量基本一致,发酵液中BsR05的芽孢产量从优化前的4.73×10~9 CFU/m L提高到6.02×10~9 CFU/m L。  相似文献   

9.
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K5多糖的生物合成条件进行优化.然后,在摇瓶及5L发酵罐中进行K5多糖发酵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麦芽糖20 g/L,蛋白胨15 g/L,MnCl4·4H2O0.1 g/L,MgSO4 ·7H2O 2.0g/L,KH2PO4 2.0 g/L,K2HPO4 9.7 g/L,脱水枸橼酸钠0.5 g/L;250 mL摇瓶最佳装液量为15 mL.优化后5L发酵罐中K5多糖的质量浓度为1.8 g/L,较优化前的0.3 g/L提高了5倍.  相似文献   

10.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理论,对高产L-乳酸突变株NAF-032的最佳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最佳发酵培养基为(g/L):葡萄糖160,氯化铵2,KH2PO4 0.3,MgSO4·7H2O 0.25,ZnSO4·7H2O 0.08.最佳培养条件为:34℃,摇床转速200 r/min,250 mL三角瓶装培养液50 mL,一次性添加CaCO380 g/L用于调节pH值.在最适发酵条件下,米根霉NAF-032的摇瓶发酵产L-乳酸产量达123.3 g/L.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因子试验对苏云金芽孢杆菌MS7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为:蔗糖10.0g/L、牛肉膏10.0g/L、K2HPO42.0g/L,初始发酵pH7.0,装液量25mL,培养温度35℃,培养时间36h,优化后细菌总数可达1.2×10^8CFU/mL.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不同营养成分及培养条件对金针菇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及为金针菇液体发酵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子及正交试验,分别测定不同培养基组合及培养条件下的金针菇菌丝体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金针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40g/L黄豆粉、20g/L可溶性淀粉、2g/L KH2PO4和1g/L MgSO4·7H2O.最优培养条件是:起始pH值6.0、接种量200mL/L、装液量400mL/L、摇床转速160r/min、培养温度25℃和恒温培养8d.  相似文献   

13.
干酪乳杆菌HC12具有降低培养基中胆固醇的能力,通过单因子、正交试验对其培养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在MRS培养基的基础上,培养基最佳配比为酵母粉2.0%,葡萄糖2.5%,胰蛋白胨1.5%,牛肉膏1.0%;最适的起始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28℃.优化后的培养基、培养条件使干酪乳杆菌HC12的生长量(OD值)达到了1.502,去除胆固醇的量达到54.3 ug/mL.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红曲霉产多糖的液态发酵条件,得出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5 g/L,酵母粉4.5 g/L,KH2PO4·3H2O 3.5 g/L,MgSO4·7H2O 0.85 g/L.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红曲霉N产多糖的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为:种龄30 h,接种量7.5%,发酵培养基初始pH 5.75,装液量162.5mL/1 000 mL三角瓶,发酵时间84 h.在此条件下,红曲霉液态发酵的多糖质量浓度达999.8 mg/L,比优化前的684.2 mg/L提高46.1%。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小球藻(Chlorella sp.)的生物量,须对f/2配方培养基进行响应面优化。首先须确定小球藻培养基的最佳pH值和盐度。在此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方案筛选出影响小球藻生长的3个主要因素分别为NaHCO3、KNO3和维生素B12,然后通过 Box-Behnken 设计试验确定这3个主要因素的最佳质量浓度参数。结果表明,当培养基组成为:NaHCO3 0.93 g/L、MgSO4 0.40 g/L、KNO3 0.46 g/L、K2HPO4 0.020 g/L、维生素B1 0.60 mg/L、维生素B12 1.8 μg/L、生物素 2.0 μg/L时,小球藻经实验室培养72 h后的生物量达到4.5×107个/mL,较优化前提高了32.5%。  相似文献   

16.
对一株高温蛋白酶高产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Y25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与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培养基中各因子对产酶影响从高到低为:豆饼粉、葡萄糖、硫酸镁、麸皮、磷酸氢二钠、氯化钙。在此基础上进行培养基组成优化,将豆饼粉、麸皮混合氮源改为以豆饼粉为单一氮源进行蛋白酶发酵。单因素试验发现,在单一氮源培养条件下,培养基中各因子对产酶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豆饼粉、葡萄糖、氯化钙、磷酸氢二钠。除微量氯化钙外,金属盐,尤其是金属硫酸盐的添加对产酶有显著抑制作用。此外,培养初始pH和培养时间对产酶有显著影响,接种量也有一定影响。通过绘制120 h产酶曲线发现,BY25产酶曲线为双峰,产酶曲线顶峰出现在发酵后72 h,优化后BY25发酵培养基各组分添加量为豆饼粉60 g/L、葡萄糖60 g/L、氯化钙 0.5 g/L、磷酸氢二钠 4 g/L,接种量为4.5%~5%,初始培养pH为8.0。优化产酶培养基和产酶条件后,发酵液酶活力可达到101.1 μmol/(min·mL)。  相似文献   

17.
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对Stenotroph-omonas sp.NTa发酵产琼胶酶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优化,研究该菌株发酵产酶的动态规律,并利用薄层色谱和MALDI-TOF MS进行酶解产物的鉴定.结果显示,在琼脂、酵母浸膏、CaCl2、MgSO4·7H2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YH-18是优良的抗病促生微生物,其制成的微生物菌剂具有无害、高效、环保等特点。通过优化菌株YH-18的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提高发酵液中的有效活菌数,以期增加发酵液中的芽孢数,延长储存时间,降低发酵成本,提高其在工业化生产发酵中的质量效益。【方法】以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菌株YH-18发酵液芽孢数为质量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发酵液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及其浓度)和培养条件(温度、转速、初始pH、装液量、接菌量)进行初步筛选。将初筛结果结合响应面试验设计[plackett-burman(PB)、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 design(BBD)],筛选出对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YH-18产芽孢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进一步验证,建立各显著性因素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完成对菌株YH-18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的系统优化。对比优化前后发酵液产品的去菌体滤液对根癌农杆病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C58生长的抑制效果。每隔4个月测定优化后发酵液中的活菌数和芽孢数,考察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