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河南省旅游竞争力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竞争力是资源优势、市场能力、产业发展潜力和支持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旅游竞争力的内涵,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出河南省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河南省旅游竞争力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为0.43,旅游竞争力较弱;4个子系统中,旅游资源条件、市场开拓能力、产业发展能力较弱,产业支持能力则很弱。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了5个子系统40个指标,用统计软件SPSS13.0分析了河南省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并对河南省及部分省份的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旅游综合竞争力比广东省弱,主要是由于前者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后者,但河南省旅游综合竞争力比湖南、湖北等地要强,主要得益于河南省旅游资源的丰富.最后,提出了河南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2):100-105
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高低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度的研究至关重要.采用产业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等研究方法,选取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测算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并构建区域产业集聚度竞争态模型,分析各省辖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产业整体集聚水平降低;各省辖市之间旅游产业集聚度差异显著;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的竞争态势空间分布不均,豫西、豫北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其他地区集聚水平较低.最后,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对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刘伟  李若凝 《河南科学》2009,27(11):1470-1472
在对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产业规模不经济、旅游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旅游产业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旅游产业创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发展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作者运用H指数分析了1998-2007年10年间浙江省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时间演变规律;基于区位熵建立了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分类矩阵,评价了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在浙江各市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0年来浙江省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不断降低,省内大多数城市旅游产业的集聚度和竞争力都不强.据此,提出了提高浙江省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16,(11):1934-1942
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为旅游产业水平的提高提供经济基础.首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对河南省18地市进行空间和时间两个层面的耦合协调研究,随后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做进一步探讨和优化.结果表明,在空间层面上,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和南阳市实现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其他14地市则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调状态,同时,除郑州市达到优质协调外,开封市、洛阳市和焦作市为区域经济相对滞后型,其他14地市均属于旅游产业相对滞后型;在时间层面,河南省不同地市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郑州市提高幅度最大,济源市提高幅度最小,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不断拉大.最后提出促进旅游产业内涵式发展、打造国际旅游品牌等提高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建议,促进河南省由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食品产业集群是河南省第一大产业集群,是重点培育和扶植的支柱产业.在充分了解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基于GEM模型从基础要素、产业要素、市场要素3个方面对河南省食品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河南省食品产业集群竞争力得分为392分,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在基础要素方面表现突出,但在产业要素和市场要素方面的竞争力表现较弱;最后,从发挥自身优势资源、充分利用政府优惠政策、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对外贸易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集群创新是旅游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源泉.分析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子,构建了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张家界市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提升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资源产品、市场竞争力、基础设施水平和经济、社会环境保障4个方面选取指标,采用熵权法赋予权重,对河南省18个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因素按权重大小排列依次为市场竞争力、环境竞争力、资源产品竞争力和设施竞争力;河南省18个城市中,旅游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依次为郑州、洛阳、焦作、开封和南阳,排名靠后的城市依次为商丘、漯河、周口和鹤壁。最后通过对具体城市旅游竞争力特点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竞争力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南旅游业在中部地区的竞争力评价及发展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了5个子系统45个指标,用统计软件SPSS13.0分析了中部六省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并对河南省未来旅游业收入和旅游人数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中部六省旅游综合竞争力的排序为:河南省>湖南省>湖北省>山西省>江西省>安徽省,且未来河南省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将大幅增长.最后,提出了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河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如何科学开发这些旅游资源,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迈进,提高河南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是河南各级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从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河南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对提升河南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首先构建区域旅游经济竞争力评价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在河南省范围内,选取18个城市,结合2008年的相关数据,借助计量软件SPSS13.0,确定24个指标,对河南区域旅游经济竞争力进行分析和横向评价,进而得出:2008年河南区域旅游经济竞争力强弱不同及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后,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对提升河南区域旅游经济竞争力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5):108-114
旅游经济系统和交通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选取中部地区的河南省为样本区域,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4—2018年河南省的旅游经济系统和交通系统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经济系统与交通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近年来逐步提升,两系统间互动明显,耦合度不断加深,耦合协调度也逐年提升,整体态势较好.总体上,河南省旅游经济系统发展速度优于交通系统,但其入境和国内旅游业务都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交通发展的短板效应也对二者的耦合协调起一定制约作用.河南省应加快入境业务开发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完善空中交通网的布局,推动提升两系统的发展状况和协调程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主成份分析的河南省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城市竞争力的涵义,选取河南省18个城市的17项指标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利用SPSS15.0进行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河南省各城市的竞争力得分及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差异较大,中原城市群和豫北地区发展水平较高,豫西南和黄淮地区较为落后.并针对各类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与特点,提出了全面提高竞...  相似文献   

15.
以竞争力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选择评价指标体系,以2012年数据为基准,借助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全国31个省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水平现状,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促进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地处中原,有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资源,为河南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以"中部崛起战略"为契机,提出了今后河南发展体育旅游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水体旅游资源是集审美、疗养、娱乐和文化为一体的重要旅游资源,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水体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开发优势明显.以河南省水体旅游资源的开发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河南省水体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开发对策和建议,以实现河南省水体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希望能够对河南省水体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