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类依赖地球生存,地球慷慨地馈赠人类矿产资源。我想用最简短的话来讲关于地球的几个重大的事情,它们既是普通老百姓应了解的基本科学知识,又是固体地球科学的前沿科学问题。(1)地球是一个演化的星球,它与万物一样,必将经历一个从出生-成熟-衰老-死亡的过程。地球约有45亿年的发展历史,前寒武纪是指显生宙最古老的地质时代-寒武纪之前的地质时代,它占  相似文献   

2.
 地球约有46亿岁,以5.42亿年的寒武纪为界,之前约40亿年的地质时代称为前寒武纪,古老的稳定大陆块体称为克拉通。地球上何时出现初始陆壳,它是如何生长并形成稳定大陆的,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前寒武纪(5.4亿年前)是陆壳形成、生长、壳幔圈层分异耦合(克拉通化)并形成稳定陆块(克拉通)的阶段,表现为漫长时间尺度上的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揭示这些事件的性质和过程,认识大陆形成和早期演化的特殊规律,对于理解大陆动力学以及未来的地球命运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球上何时出现初始陆壳,它是如何生长并形成稳定大陆的,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前寒武纪(5.4亿年前)是陆壳形成、生长、壳幔圈层分异耦合(克拉通化)并形成稳定陆块(克拉通)的阶段,表现为漫长时间尺度的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4.
已有的科学证据表明,38亿年前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就有了原始生命的存在。然而,自38亿年原始生命的开始到5.2亿年的寒武纪复杂生命动物大量出现,生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直到距今7.5亿到5.2亿年的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时期,地球才完成了从没有可见生命的荒芜状态向生物繁茂的现代蓝色星球状态的转变。在地球历史上这一非常关键的转折发展时期内,动物在地球上首次出现,其复杂的多样性(相当门一级分类水平)在寒武纪早期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达到甚至超过现代的水平,这一快速的生命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大爆发”。寒武纪大爆发与生命起源、智…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尹赞勋提出的地球历史发展的两大阶段:天文时期与地质时期,并同意废弃隐生宙与显生宙。本文着重讨论了生物的发展,从无机到有机,到蛋白质,到细胞,到后生动物的阶段性。建议地质时期代的划分,根据生物发展阶段特征,前寒武纪划分为无生代、隐生代、始生代与原生代。另把古生代下限延至900Ma,包括震旦纪。小壳动物应归属震旦纪,而不是寒武纪。  相似文献   

6.
我们居住的地球已有15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距今5.7亿年开始地球上保行了大量的硬壳无脊椎动物化石.5.7-5亿年前的这段时间在地球历史上称之为寒武纪.具硬壳的无脊椎动物在这个时期暴发式的大量发生和发展.所以,在生物演化历史中,这是一个重要的演化阶段.提起寒武纪,人们自然会想到三叶虫.的确,在寒武纪海洋中生活着大量无脊椎动物:三叶虫、腕足动物、古杯动物、海绵动物、古介形类、鹦鹉螺类…….其中,三叶虫是最重要的一类,也是保存化石最多的一类.地质工作者研究寒武纪的地理、地层分布、时间划分、生  相似文献   

7.
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前寒武纪地质人有重大的科学意义。由于技术等的推动,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已获得重大进展。已发现的同位素年龄为4.3Ga的碎屑锆石意味着4.3Ga前长英质火成岩在地壳顺存在。在3.8Ga前地幔因壳幔分离作用而明显亏损。花岗-绿岩带及高级片麻岩区是有寒武纪变质区的最基本地质单元,TTG岩组合构成太古宙基底的主体。最老的花岗-绿岩地体在3.6Ga前开始形成。从3.6~2.6Ga形成的支配上地壳的花岗-绿岩  相似文献   

8.
从构造作用、生物演化、盆地形成等方面探讨了地球自形成以来所经历的各种复杂多变的地质作用。认为这种地质作用的形成与在地球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的阶段性与不可逆性;这种特性决定了地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构造作用机制、生物进化和盆地形成等都是不一样的,都具有旋回式递进变形的特征;地质作用的旋回式递进变形既可受控于内动力地质作用,也可来自于地球之外,但尚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采用钌离子催化氧化和在线热解气相色谱质谱降解的方法研究了我国蓟县剖面洪水庄组约11.5亿年古老干酪根的分子结构特征.除描绘出这一古老干酪根的基本分子结构特征外,还暗示在地球历史演化的两个主要阶段(前寒武纪和显生宙),海洋中生物光合作用的主体及其对沉积有机质的输入在成分和分子结构上可能存在重要差异.  相似文献   

10.
泰山的地学价值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泰山是我国研究早前寒武纪地质的经典地,也是国际早前寒武纪研究的知名地区。泰山北侧张夏的寒武纪地层标准剖面,闻名中外。泰山新构造运动普遍而强烈,侵蚀地貌发育,是研究新构造运动及其形成地貌景观的理想地。泰山地学旅游资源丰富,是一个天然的地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寒武纪大爆发是地球动物门类爆发性出现和地球生态系统演化发生转折的重要时期。自此,地球海洋生态系统从前寒武纪菌藻类支撑的2极食物链生态系统转变为动物消费驱动的3极食物链生态系统,成为地球隐生宙和显生宙的分水岭,是研究和探索显生宙地球宜居性演化的关键。寒武纪大爆发以地球海洋突然大量、快速出现的两侧动物和矿化壳体为标志。这些帽状、管状的壳体化石,除了少量蜕皮类,大多数属于不明亲缘关系的冠轮动物。因此,寒武纪早期冠轮动物的起源与谱系演化是古生物学乃至现代生物学颇具争议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腕足动物是地质历史上化石保存最为丰富、地史延限最长的冠轮动物重要分支类群,是寒武纪演化动物群的核心代表,其研究对于了解古生态学、古地理学和地球生物宏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腕足动物起源存在多种假说,主要包括帚虫状祖先起源、蛤氏虫起源、托莫特壳起源和胶结质椎管状触手冠动物起源等假说。该文以寒武纪腕足动物起源为主线,以化石系统实证或证伪国内外腕足动物起源假说为目的,全面总结了寒武纪腕足动物化石生物学的重要发现和认识,探讨了地球已知最早的内肛动物、笼头虫和分节的威瓦西虫,以及胶结质椎管状腕足动物玉玕囊形贝发现...  相似文献   

12.
寒武纪 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寒武纪之前(统称为前寒武纪),地球生命还非常单一,可到了寒武纪,地球突然热闹了起来,几乎一瞬间,现代各种动物的祖先都出现了。这个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物种大爆发”。 之前的每次穿越,各种各样的动物总能hold住全场,成为最大的亮点。于是孩子们不禁好奇起来:这么多千奇百怪的生命,都是从哪儿来的呢?所以,这一次玉米博士决定带他们去一趟寒武纪,找找地球生命的“老祖先”。  相似文献   

13.
南秦岭前寒武纪岩浆构造事件与地壳生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寒武纪构造体制与地球动力学机制是当前南秦岭构造带研究的薄弱环节,利用南秦岭广泛分布的前寒武纪岩石地层、岩浆-构造事件,尤其是记录前寒武纪地壳生长、演化及其地幔动力学机制的岩浆构造事件,对南秦岭前寒武纪地质体、岩浆活动、构造事件的组成、特征与年代学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南秦岭太古代类似于华北太古代地幔的特征;元古代地幔则发生了先亏损后富集的演化;其中,8-9亿年南秦岭发生了急剧的地壳生长事件,并以垂向加积增生为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地质信息报》1990年1月20日报道澳大利亚I.B.Lambert在第28届国际地质会议上发表的《地质时代的前寒武纪矿床》一文认为,影响前寒武纪矿化型式的主要因素是:  相似文献   

15.
在漫长的地质时代,地球气候变迁是以温暖时期与寒冷时期交替出现、冰期与间冰期多次旋回为其基本特点.认为气候的冷暖交替、巨大变迁直接影响着生物世界的演变和人类及其文化发展,揭示长江流域在这种气候多变而严酷的时期,却闪烁着“人类起源的光芒”,形成了一条神秘的“人类演化时光隧道”.论述了全新世是一个干载难逢的气候适宜期,人类迈人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大发展,古文化得以蓬勃兴起,产生了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史前文化,其中尤以稻作文化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27届国际地质大会是1984年8月4日至14日在苏联首都莫斯科举行的,会议地点主要是莫斯科大学和苏联外贸中心,开幕和闭幕式都在克里姆林宫.参加会议的人数多达5600,来自112个国家。这届大会分为地层、古生物、第四纪地质、沉积学、前寒武纪地质、海洋地质、构造地质、地球物理、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金属矿床学、油气地质、固体燃料矿床、非金属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遥感、比较行星学、数学地质、地质学史和地质教育等22个学科组。每个学科组的工作可按主题分别在各组进行,也有各相关组之间的讨论.地层组的主题有:地层学的原理及方法,地层学与地质年代学,地层单位的准确限度及地理稳定性,地层界限的性质及类型,显生宙地层问题。地层学的组间讨论有不同相和生物地理区沉积的对比,文德系(前寒武最后的系),前寒武系与显生宙的界限,二迭系,胞粉地层学。古生物组的主题有:早期的生物,生态系统的古生态学及演化,脊椎动物的起源及分布,作为系统发育分析钥匙的古构造与结构形态学,化石的微细构造及化学。古生物的组间讨论有地球历史中的基本生物变化与化石群的灭绝,迭层石,类迭层石的微小生物和灰藻,植物群的生成与大陆的历史,古植物群分区的起源及演化,寒武纪动物群、植物群的演化、迁移与区划,牙形刺的生物学及生物地层学。考虑到世界地层工作的进展,作者提出了加强与我国地层有关的古地理、同位素、磁性的研究。至于我国古生物的研究则应特别注意于早期的生物,古生态与进化论,寒武纪植物群,化石的微细构造与化学,牙形刺的生物学及生物地层学等。  相似文献   

17.
扬子板块西缘的盐边群及其周边岩体,作为前寒武纪构造岩浆活动带的核心,是观察和研究新元古代大陆壳生长的重要窗口.查明这一构造岩浆活动带内地质体的产出时代及构造岩浆活动的轨迹,是揭示新元古代大陆壳产生、发展地球动力学过程的重点环节.对盐边群及周边岩体的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1)区内大规模的岩浆事件集中在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  相似文献   

18.
泰山风景区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泰山风景名胜区是以泰山为依托建立起来的。经过数亿年的漫长演化,泰山形成并保留了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价值极高的地质旅游资源。泰山又于2005年8月第四批列入国家地质公园。要借建立泰山国家地质目的契机,进一步加强泰山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研究。本文系统分析了泰山风景地质旅游资源特点、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福建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东南,经历了自新太古代以来漫长地质运动后,形成众多有特色的地质遗迹.这些遗迹集典型性、稀有性、观赏性于一体,已成为福建重要的自然风景旅游区.本文对福建主要地质风景区进行空间布局、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这个研究对开展地质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引导科学旅游,对地区保护地质遗迹,充分利用地质资源进行旅游经济建设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20.
亚洲季风是今日地球一个最有趣味的气候现象,并具有许多环视效应。然而季风为何存在?它的驾驭因素是什么?它如何影响亚洲气候和地质?它如何度过漫长的地质时间?本书主要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