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福建两栖和爬行类的地理分布及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福建省的44种两栖类和115种爬行类在省内:闽南、闽中、闽西、闽东及闽北各地区的分布情况,及在各地区的区系成分.福建省两栖类和爬行类主要属于东洋界的种类,只少数为古北界的.关于两栖类方面,属于东洋界华南区的种类其分布只达闽中地区;而属于华中区的种类,其分布种数自闽北向闽南逐渐减少.在爬行类方面,其区域性分布,虽然不象两栖类那样明显,但大体相似.至于东洋界的华南区和华中区在福建省内的分界线,我们从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分布所得的结果与郑作新、张荣祖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初稿)"中所划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兽类资源及其区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市目前已知兽类117种,隶属于9目、31科、79属,其中,东洋界种88种,古北界种19种,季风型及广布种10种,地理分布上处于盆中平原丘陵省的物种仅54种,盆地东北缘大巴山省有85种,盆地东南缘山地省有79种,同时还探讨了重庆市兽类的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类型。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大陆翼手目动物区系与地理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省大陆翼手目动物共有 37种 ,隶属 6科 15属 ,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按照模糊聚类分析初步划分大陆翼手目动物为四个地理省 ,即粤北山地省、粤东低山丘陵省、粤西山地丘陵省、沿海台地平原省 ,翼手目物种分布表现了明显的热带———亚热带过渡性 ,大耳菊头蝠 (Rhinolophusmacrotis)、水鼠耳蝠 (Myotisdaubentoni)为广东省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共35种,分析了这35种两栖类所属的动物区系.它们当中属于古北界的仅2种,属于东洋界的有33种,其中华南区与华中区共有者13种,华中区的种类20种,说明武夷山两栖动物的区系组成是以华中区的种类占优势。  相似文献   

5.
武胰山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共35种,分析了这35种两栖类所属的动物区系。它们当中属于古北界的仅2种,属于东洋界的有33种,其中华南区与华中区共有者13种,华中区的种类20种,说明武夷山两栖动物的区系组成是以华中区的种类占优势。  相似文献   

6.
安徽动物地理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江淮分水岭作为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古北界和东洋界在我国东部安微省的分界线。在研究安微陆栖脊椎动物区系的基础上,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大别山区、沿江平原区及皖南山区共五个动物地理分布区、对各区中的兽类、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按区系组成、优势类群、珍稀和经济动物以及资源分布和利用现状,分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广西亚热带地区的鼠类及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俊勋 《广西科学》1994,1(4):67-71
广西亚热带地区农田生态环境中栖息的鼠类有31种(松鼠科除外),其中桂东北15种,桂西北14种,桂西南23种,桂南17种。鼠类组成以鼠科物种占绝对优势,种类多属于东洋界华中区(Ⅵ)种华南区(Ⅶ)的成分,除竹鼠、帚尾豪猪和青毛鼠外,广西境内的种类大多数为滇南山地亚区(ⅦB)的种类。鼠类的群落结构分为桂东北中山-黄胸鼠(Rattusflavipectus)、黑线姬鼠(Apodemusagrarius)和黄毛鼠(R.losea)群落,桂中丘陵孤峰平原-黄毛鼠、黄胸鼠和褐家鼠(R.norvegicus)群落、桂南中山低山丘陵-黄毛鼠、黄胸鼠和板齿鼠(Bandicotaindica)群落、桂西南低山丘陵-黄毛鼠、板齿鼠和黄胸鼠群落,桂西北中山丘陵-黄毛鼠、小家鼠(Musmusculus)和黄胸鼠群落.广西全区鼠密度平均11.51%,77.27%的县鼠密度>11%;92.05%的县鼠密度>7%,鼠类生物量;桂东北33.0只/hm2,桂西北37.5只/hm2.桂中42.0只/hm2,桂西南49.5只/hm2;广西全区平均42.0只/hm2。对鼠类对广西区域性农业生产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控制鼠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两栖动物的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从区系成分、垂直分布、区系从属关系,省内地理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湖北两栖类的区系特点。湖北两栖类动物计2目10科17属47种,其中38种为东洋种,占82.6%,东洋种中52.6%为华中区种,2种为古北界种;6种广布种;与四川等10省区的聚类分析表明:湖北两栖类与四川、贵州相似,可划为一个类群。  相似文献   

9.
经2004年2~6月调查,笔架山有两栖类4科、5属、9种,全为无尾目。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种类1种。东洋界种类7种,约占种数的78%。广泛分布的种类2种,约占种数的22%。爬行类动物23种,隶属3目、10科、18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种类1种。18种是东洋界的种类,约占种数的78%。5种是广布种,约占种数22%。笔架山地处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在整体上是华南区与华中区成分的共有,这是本亚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的普遍现象,也是笔架山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的重要特征。分析了两栖爬行类的种群分布,对其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爬行动物的分布,江西被划为5个动物地理省:赣南丘陵山地省、赣中丘陵山地省、赣东北丘陵山地省、赣北平原省和赣西北丘陵山地省.本研究用G-F指数分析5个动物地理省的爬行动物多样性.结果 表明:赣南丘陵山地省的属多样性(DF)、科多样性(DF)和G-F指数(DG-F)均最高,分别是3.611、7.956和0.546;赣西北丘陵山地省的DF、DF和DG-F最低,分别为3.209、5.279和0.392,赣中丘陵山地省的DG-F也是0.392.G-F指数很好地反映了江西不同动物地理省爬行动物的科属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江西七星岭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泉  宋玉赞  黄晓凤  陈小龙 《江西科学》2006,24(6):505-507,528
江西七星岭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块较完整而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2006年5月16日至7月23日首次对江西七星岭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表明:七星岭自然保护区分布有两栖动物19种,隶属2目7科10属,占江西省两栖动物总物种数38种的50.00%。其中,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两栖类和爬行类》名录2种:棘腹蛙(Ranaboulengeri Guenther)、棘胸蛙(Rana spinlsa Bavid);本次调查发现江西省两栖类新记录1种———中国瘰螈[Pa-ram esotriton chinensis(Gary,1895)]。  相似文献   

12.
云南部分地区两栖类寄生吸虫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部分地区的两栖类动物寄生吸虫进行调查,共采集到2目6科6属9种两栖动物,在解剖的228号标本中,仅在无尾目的 4种192只蛙体内查到吸虫13种,其中单殖目吸虫1科1属3种,复殖目吸虫5科6属10种.在滇蛙(Rana.Pleuraden Boulenger)直肠、小肠、膀胱内检获吸虫10种,其中重盘吸虫属2种(Diplodiscus spp.);在云南双团棘胸蛙(Rana yunnanensis)膀胱内检获拟发状吸虫属1种(Gorgoderidae spp.);在无指盘臭蛙(Rana.grahami Boulenger)、日本林蛙昭觉亚种(Rana.japonica chaochiaoensis Liu)中分别检获多盘属吸虫各1种(Polystoma spp.).  相似文献   

13.
2008年8月对亿比措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采集到西藏齿突蟾、西藏蟾蜍、高原林蛙、倭蛙、高原蝮等5种标本,结合文献资料记载,亿比措湿地自然保护区共有两栖爬行动物9种,隶属于2纲3目6科8属.该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以东洋界成份为主,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两栖动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河南省两栖动物的调查研究,至今尚无全面系统的报导。付桐生(1963)在《河南两栖类志》一文中记载了河南两栖动物7种;周家兴,单元勋(1961)在《河南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目录》中综合报导了河南两栖动物14种(和亚种);四川生物研究所(1977)在《中国两栖动物系统检索》一书中记载了河南两栖动物13种(和亚种)。1979~1981作者等人对  相似文献   

15.
两栖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健康的指示动物。两栖动物多样性研究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领域。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们对吉安市郊稻田环境的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吉安市郊稻田环境有两栖动物8种,隶属1目4科。动物区系为广布种3种,东洋界5种。生态类型为静水型3种,陆栖静水型4种,树栖型1种。泽陆蛙为稻田环境中的优势种,饰纹姬蛙为亚优势种。  相似文献   

16.
对两栖动物沼蛙的呼吸系统进行解剖学和组织学的观察.结果表明:沼蛙与蛙科的其它物种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沼蛙呼吸系统的结构比有尾目的结构复杂;而比爬行类的呼吸系统的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17.
六盘水野钟两栖动物垂直分布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刚  徐宁 《贵州科学》2004,22(2):83-87
本文报道了野钟地区两栖动物9种及亚种,讨论了棘胸蛙、滇蛙和日本林蛙指名亚种的形态变异。发现了野钟地区的两栖动物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即水平分布范围广的种类其垂直分布范围也较广,西南区区系成分垂直分布范围较广,华中区区系成分和华中及华南区区系成分垂直分布范围较窄;亲缘关系较近的种类其垂直分布多发生重叠,亲缘关系较远的种类,其垂直分布可重叠,也可发生垂直替代。本文还运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相对多样性指数对野钟、绥阳宽阔水和荔波茂兰3个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类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个保护区中,野钟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Ds和相对多样性指数Es最低。多样性低,意味着食物链短,共生现象少,波动性大,恒定性小。表明野钟两栖类区系是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新建立的区系。根据野钟、宽阔水和茂兰3个保护区的自然条件和两栖类分布情况,本文认为两栖类种数一般与面积、热量、相对高差和森林覆盖率成正比。在一定环境中,一定的环境因子为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对四川省的城镇进行了地貌分类,划分为平原型城镇、丘陵型城镇、山谷型城镇、高原型城镇等,并讨论了它们的特点.还分析了城镇地貌与灾害的关系;平原城镇的主要灾害是洪涝与沉陷;沿江城镇拔河高度低,易受洪水灾害;峡谷口的城镇洪灾严重;山区城镇多滑坡、泥石流;城镇建设时不合理改变地貌,会引起灾害.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分布的两栖动物有2目6科15种,在吉林省东部地区分布的黑斑蛙、黑龙江林蛙是重要的经济蛙类。保护两栖动物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江苏省旅游舒适度精细化估算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ArcGIS),以江苏省1971~2008年气象站的气象常规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参照人体舒适度指数等级标准,对江苏省各地区实际地形下的旅游舒适度进行精细化估算与评价.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江苏省的最佳旅游时间为3月下旬~6月上旬、9月中旬~11月上旬这两个时间段,其中5月,10月最舒适.季节上,春秋两季全省范围都很舒适,其中苏南、苏中地区最为舒适;夏季除江苏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和西北丘陵地区相对舒适之外,其他地区普遍高温,不建议进行旅游活动;冬季全省范围寒冷干燥,舒适度指数低,不适宜旅游.就每个季节舒适情况来看,秋季〉春季〉夏季〉冬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