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生物学研究,应用计算机图像技术,根据细胞形态计量学原理,以量化形式揭示了小麦胚性细胞发生中淀粉的代谢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淀粉的代谢呈现动态变化,在胚性细胞形成时,单个胚性细胞内淀粉的积累达到第一个峰值5.0098%,随着胚性细胞的分裂,淀粉含量逐渐下降,球形胚期淀粉再次积累,形成第二个峰值2.3656%,还结合量化结果讨论了淀粉代谢动态与体细胞胚发生,发育过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4个不同直链淀粉(AC)含量水稻品种为研究材料,研究籽粒淀粉积累规律及其相关酶的活性变化,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直链淀粉积累速率、支链淀粉积累速率、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所有水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在花后5~15 d增幅最大;支链淀粉含量在花后5~20 d有一个极显著增加的过程,B6优4761增幅最大.Logistic方程拟合淀粉积累过程发现,直链淀粉积累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最大积累速率的高低,而最大积累速率出现的早晚和活跃积累天数的长短决定了支链淀粉积累量的高低.高AC含量品种菲优188直链淀粉积累量、积累速率及GBSS活性最大值显著大于其它水稻品种;糯稻品种成糯88在花后15 d的支链淀粉积累量和积累速率最大,但其籽粒SSS活性较低.灌浆后期,高AC含量品种菲优188的籽粒千粒重明显大于其余水稻品种.相关分析表明,所有水稻品种籽粒淀粉积累速率均与GBSS、SSS活性呈正相关,说明籽粒淀粉积累量的高低还受到GBSS和SSS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假色槭种子层积过程中内含物质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以揭示种子生理物质的变化规律,阐明种子休眠解除与种子层积过程中内含物质及淀粉酶活性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在自然层积过程中,假色槭种子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从整体来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逐渐减少;α淀粉酶活性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β淀粉酶活性先迅速下降,再变化比较平缓.由此说明,假色槭种子中的贮藏物质在层积过程中不断分解代谢,为种子萌发做物质和能量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的绿色化学中核心部分之一,是保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生态自然性和经济合理性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可降解地膜研究的是一种淀粉生物天然材料的塑料膜,该膜以小麦、玉米与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成,能被微生物分解,降解后无污染物质残留在土壤中,不会对农田环境与耕层土壤造成永久性污染.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动物明胶胶囊存在的不足,植物胶囊在安全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淀粉作为最具潜力的替代传统明胶胶囊的原料之一被广泛研究,本文介绍了淀粉及其衍生物特性,并对淀粉胶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淀粉胶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将花生实生苗的幼叶接种于MS固体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体细胞胚发生。用PAS染色法观察了体细胞胚发生发育过程中的淀粉代谢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体细胞胚的发育过程中,淀粉表现出两次积累高峰,第一次在胚性细胞团中,淀粉粒大而密集;随着胚性细胞的分裂,淀粉逐渐被消耗,到多细胞原胚期胚体内淀粉趋于消失。球形胚期,淀粉粒又开始积累,出现第二次积累高峰;到成熟胚期,淀粉积累只限于生长点区域,淀粉的两次积累高峰为体  相似文献   

7.
水稻胚乳淀粉积累及其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水稻胚乳的发育,胚乳淀粉的积累、胚乳淀粉细胞的生化变化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和胚乳淀粉细胞结构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综述了水稻胚乳淀粉积累及其结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沙米为常见的固沙植物,其营养丰富淀粉含量高,对其淀粉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具有 重要的生态意义。文章借助扫描电镜、小角X射线散射仪、X射线衍射仪等淀粉多尺度结构解析设 备研究沙米淀粉的结构,发现沙米淀粉为典型的A型结晶淀粉,其多尺度结构及糊化性质与玉米 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均有所不同,为沙米淀粉的工业化应用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树脂薄切片的甲苯胺兰O-PAS反应结合苏木精整体染色法,对秦艽胚珠发育过程中淀粉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胚珠发育早期,其任何部位均未见淀粉料,稍后首先在合点区出现淀粉粒,再从合点向珠孔端逐渐扩大分布范围,开花前,珠被细胞中出现淀粉积累的两个高峰:大孢子母细胞时期;成熟胚囊时期,珠被细胞中淀粉粒增长迅速,数量多,个体大。胚囊成熟时,卵细胞内,次生核周围也积累许多淀粉粒。受精后,珠被及胚囊内淀粉  相似文献   

10.
改性高链玉米淀粉的生物降解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生物群在半生物体内模型中分解底物的模拟人体消化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及其改性淀粉的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及其改性淀粉的生物降解性能与其链淀粉含量有关,链淀粉含量为50%的高链玉米淀粉最难降解,普通玉米淀粉(链淀粉含量为26%)最易被降解,链淀粉含量为70%的高链玉米淀粉的降解性能居中;普通玉米淀粉和链淀粉含量高的玉米淀粉经交联变性可抑制其生物降解性能,而羧甲基化变性将会加速其降解.  相似文献   

11.
木薯淀粉制备羟丙基淀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乙醇/水为溶剂,考察了活化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加料速度、环氧丙烷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羟丙基淀粉取代度的影响.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产品的摩尔取代度(MS)为0.086.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制的搅拌球磨机将普通玉米淀粉进行机械活化预处理,正磷酸盐为酯化剂,尿素为催化剂,干法制备淀粉磷酸酯.探讨了活化时间、磷酸盐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尿素用量对取代度(DS)和反应效率(RE)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活化时间1.5 h,磷酸盐用量12%,pH5.0,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 h,尿素用量3%,并对机械活化淀粉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活化破坏了淀粉的结晶结构,有效地提高淀粉的化学反应活性,使合成的磷酸酯淀粉的DS和RE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淀粉及变性淀粉在面条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淀粉及变性淀粉对改善面条品质具有显著作用.在面条中合理添加后,可改善面条的口感、耐煮性、固形物溶出率,提高面条的贮藏品质.阐述了淀粉及变性淀粉在挂面、方便面、鲜切面、米粉以及日本白盐面条的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对面条改良的效果及机制,可为面条生产企业改良面条品质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淀粉及其废弃物利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淀粉及其废弃物的利用价值.淀粉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淀粉的加工产品及其衍生物产品已在不同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加工过程中的废水、废渣成分复杂,营养丰富,对其研究和利用,不仅可变废为宝,而且还会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5.
16.
探讨淀粉加尿素的混合物是否就是尿素淀粉问题,研究了土豆淀粉与尿素机械混合物在煮浆过程中的反应性能,合成了尿素淀粉浆料.通过红外光谱图及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尿素淀粉具有优越的浆纱性能,而土豆淀粉与尿素的机械混合物在煮浆过程中未生成尿素淀粉,从而得出淀粉加尿素的混合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尿素淀粉.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淀粉和糯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制备玉米淀粉糊,并与水浴加热制备的淀粉糊相比较,以碘兰值和酶解力为指标,研究了微波法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糊化过程中水浴法和微波法糊化淀粉的碘兰值和酶解力均随糊化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其中微波糊化淀粉的速度比水浴快,但微波加热玉米淀粉糊的碘兰值和酶解力比水浴加热低.  相似文献   

18.
19.
介绍了家禽饲料中主要的水溶性非淀粉多糖的性质、含量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并对降低饲料中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含量以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淀粉选择性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碘酸钠对玉米淀粉进行选择性氧化,详细考察了酸的种类、反应时间、pH、温度、投料物质的量比等对反应的影响,并从热力学、电化学等角度进行了理论解释.发现高碘酸钠与淀粉的物质的量比为1∶1,用稀硫酸调节pH为3.5,25℃下反应6 h,获得的双醛含量能达到99.7%.并且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当物质的量比小于1时,双醛含量与投料比符合线性关系,高碘酸钠能够完全反应,因此,可以通过控制高碘酸钠与淀粉的物质的量比来严格控制产物氧化度.红外证明双醛淀粉的醛基主要以缩醛或半缩醛的形式存在,SEM分析了淀粉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