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利用悬浮聚合法,首次以乙丙共聚物和甲苯为共致孔剂制备了具有高比表面积、孔连通性良好的聚二乙烯基苯(PDVB)微球.通过改变共致孔剂中乙丙共聚物的用量研究其对微球孔结构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微球的表面形貌,氮气吸脱附和压汞法表征了微球的孔结构参数及孔径分布曲线.结果表明该共致孔剂中PEP的用量达到2.0 %时,可诱导PDVB发生双相分离,其中,与基体不相容的PEP诱导第一次早期的相分离,而与基体相容的甲苯则诱导了第二次晚期的相分离.双相分离对微球的孔连通性、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平均孔径等结构参数均有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为可控制备具有可控孔结构的聚合物微球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
采用悬浮聚合法和种子溶胀聚合法合成直径约为5.6μm的多孔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交联高分子微球.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合成方法在微球直径分布、环己醇和2-辛醇两种成孔剂的使用量在微球中形成的孔结构的特点,并对高分子微球填充色谱柱的压力与性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原位聚合制备了一种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的连续棒状疏水色谱柱,并对蜗牛酶进行了分离.考察了致孔剂及单体对柱体疏水性及蜗牛酶分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模板法制备明胶多孔微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粒为致孔剂,采用模板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明胶多孔微球,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调节PS微粒的用量和粒径大小可以控制微球和孔径的大小,且微球表面有均匀的孔结构.  相似文献   

5.
对多空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以环己烷作致孔剂,利用液体石蜡作有机分散介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采用悬浮交联法进行制备.多孔壳聚糖微球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60℃,pH8~9,提取时间48 h,可得到90%的多孔壳聚糖微球大小为3~12μm.该法具有耗时短,制备的壳聚糖微球粒径小、粒度分布窄、多孔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用传统方法制备微球粒径不均的缺点,实验使用自制的膜乳化装置,通过膜乳化法制备粒径在12~20μm、单分散系数小于20%的聚苯乙烯多孔微球.使用扫描电镜考察多孔微球的表面形貌及孔径.结果表明:膜孔径是影响微球粒径的决定性因素;适当的膜乳化压力、乳化剂和分散剂浓度是生产粒径均一微球的重要条件;在致孔剂DBP质量分数为20%时,微球的平均孔径为0.12 μm.  相似文献   

7.
选用4-乙烯基苯硼酸(VPBA)为亲和单体、乙二醇/二甘醇为致孔剂,在常规液相色谱柱内,通过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交联作用原位聚合,制备了一种硼酸整体柱。通过优化VPBA与EDMA的质量比优化整体柱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N2吸附法(BET)测定其结构及孔径分布。结果表明:聚(VPBA-co-EDMA)整体柱对辣根过氧化物酶(糖蛋白)的动态吸附量为2.338 mg/g,大于牛血清白蛋白(非糖蛋白)的吸附量0.025mg/g。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中,该柱可快速分离含顺式羟基的化合物,进一步应用于对人全血试样的糖化血红蛋白分离,表现了优良的分离性能,且准确度与酶法测试结果相近,相对标准偏差(RSD)=2.6%。  相似文献   

8.
含环氧基团的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Fe3O4 磁流体的存在下,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磁性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三元共聚物/Fe3O4复合微球,对所得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形貌及磁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GMA、引发剂、亲水单体的含量及磁流体用量对磁性高分子微球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单体中GMA含量增加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分散性变差,随磁流体和亲水性单体含量增加磁性高分子微球的粒径减小,引发剂的含量对其粒径影响不明显。磁性复合微球中Fe3O4的质量分数可达19.80%,微球具有超顺磁性,其饱和磁化强度可达12.62emu/g。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逆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药物载体淀粉微球。其过程为水溶性的单体接枝到淀粉上,同时接技共聚物的支链间发生交联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微球。 借助于扫锚电镜,粒度分布测试仪,压汞仪可以容易地将这些淀粉微球进行粒度分级和分类,测得总孔体积为1.3001~0.8344ml/g。总孔面积为50.900~31.280m~2/g,此外还测得微球直径约为40μm。这些微球可以根据要求携带不同种类的电荷,因而利用吸附的方法,淀粉微球可以用做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步悬浮聚合法制备的大孔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IPN),经过乙二胺氨解,得到新型疏水/亲水性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酰乙二胺互穿网络(polydivinylbenzene/poly acrylethylenediamine IPN即PDVB/PAEMIPN).孔结构研究表明,树脂的平均孔径达8.6~136nm.研究了混合致孔剂中良致孔剂与非良致孔剂的比例、两网质量比以及第二网交联度对树脂孔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原料,合成了大孔树脂,并研究了交联度、混合致孔剂用量和配比对其孔结构的影响。该树脂与间氨基苯硼酸偶联,制得硼基-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价亲和层析介质,介质的硼基偶联量可达1.036mmol/g。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酯类微凝胶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12-羟基硬酯酸的聚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开环加成,制得大分子单体,用此大分子单体与甲丙基烯酸甲酯(MMA)、GMA共聚制得分散稳定剂。在此分散稳定剂的存在下,通过分散聚合方法,制备了亚微米级的丙烯酸酯类微凝胶。用酸碱滴定、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平均粒径分布等方法对该凝胶进行了测定,并对微凝胶在涂料中的应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微凝胶能够显著改  相似文献   

13.
以自制3.0μm无孔单分散亲水性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树脂P(GMA/EDMA)为载体,间氨基苯硼酸为配体制备了一种新型高效硼酸基亲合色谱填料.考察了抗生素:去甲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和庆大霉素,与硼酸配体的特异性作用,以及流动相中盐离子浓度和pH对抗生素保留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带有邻羟基的抗生素和硼酸基具有特异性亲合作用,且抗体结构中具有不同的邻羟基数目表现出不同的保留能力.用所合成的硼酸基亲合色谱柱纯化去甲万古霉素,结合反相色谱检测其纯化液,证明所制备的硼酸基亲和色谱柱具备纯化去甲万古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自由基引发、原位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醋-乙叉二甲基丙烯酸醇(GMA-EDMA)大孔聚合物连续床,并利用两性试剂L-lysine进行衍生化,制备了1种带两性电荷、具备多种分离机理的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通过优化流动相pH、竞争离子浓度、电压等因素,实现了NO2^-、NO^-、Br^-、I^-、SCN^- 5种无机阴离子的基线分离,并对该柱其它分离机理进行了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多孔聚苯乙烯凝胶小球孔径大小及其孔径分布,用两种合成方法制备了孔径分布不同的凝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压汞仪测定不同水灰比下混凝土的孔径分布;以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不同孔径范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孔径范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是不同的,养护龄期为7 d和28 d的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拉强度与孔径范围为10~20 nm的关联度最大,91 d时与>400 nm的孔径关联度最大.随着龄期的增长,孔径为50 nm以下孔的关联度不断减小,50 nm以上孔的关联度不断增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混凝土28 d强度与孔径的灰色模型GM(1,4).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壳聚糖化学改性,引入羧甲基和丙烯酸酯功能基,合成水溶性、可聚合和可交联的壳聚糖衍生物.FTIR分析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通过环氧基团开环反应与羧甲基壳聚糖(CM-CS)的羟基形成醚键键联,生成的壳聚糖衍生物(CMCS-GMA)可在过硫酸铵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采用表面接枝的方法在聚苯乙烯微孔板上形成CMCS-GMA的聚合物薄层,并用于在水相中印迹血红蛋白分子.蛋白质实验的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明显高于非印迹聚合物.进一步考察该印迹聚合物对血红蛋白的结构相似物(溶菌酶)的结合特性,显示了较高的识别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出球形度良好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并讨论了初始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稳定剂用量及加料方式对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反应条件下,随着初始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的增大,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增大,分布变宽;随着分散稳定剂PVP浓度的增大,微球粒径变大,分布变窄。且一次加料有助于形成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19.
Molecularly imprinted microspheres (MIMs) of D-mandelic acid were synthesized in this study. Chloromethylated polystyrene beads modified with iniferter were used as supports for photo-grafting of a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P) layer. The 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elemental analysis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o testify the polymer formation and its thermal stability. Scan- 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SEM) show that the MIP particles are mono-dispersed and well-spherical, with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4.38 μm and siz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1.02. Furthermore, the MIMs were packed in a stainless steel column and evaluated as stationary phases i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 matography (HPLC). The prepared MIP exhibited a considerable capability of chiral separation between template and its enantiomer. Accordingly, this kind of MIP is likely to have wide applications in chemical sensing,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an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相似文献   

20.
膜蒸馏用膜是一种孔径不均一的多孔介质。文中考察孔径分布的存在对直接接触式膜蒸馏跨膜传质速率的影响。按“熵最大”原则导出了膜孔面积的取值服从指数分布规律,其不对称性可能导致按平均孔径预测的传质速率与考虑孔径分布时预测的传质速率有差异,后者应该更接近于真实情况。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按这两种方法预测的传质速率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别。两种聚四氟乙烯(PTFE)平面膜的直接接触式膜蒸馏实验结果表明,考虑孔径分布的传质速率预测值更接近于实测值。因此,考虑孔径分布的质量传递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直接接触式膜蒸馏的跨膜传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