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杂交组合单季品比试验为了鉴定杂交水稻不同组合的优势及作早季栽培的生育期表现,我所就从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引入的19个杂交组合进行产量比较试验。1.试验概况组合:二九南 A×(5450×72—11),V20A×IR26,珍汕97A×IR26等19个组合。对照品种为广陆矮4号。小区面积0.1亩,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栽培情况:播种期4月2日,移栽期5月4日,插植密度7×5寸,单本(不包括分蘖苗),对照广陆矮4号为5×4寸,多本。基肥:草子1000斤/亩,鸡粪10担/亩,饼肥100斤/亩。面  相似文献   

2.
我所驻井岗山大队蔬菜基点的同志与贫下中农一起于1969年开始进行番茄杂交组合的研究,选出了“北京早红”ד粤农2号”,“北京早红”ד满丝”,“北京早红”ד东州24号”三个杂交组合(以下简称北×粤、北×满、北×东),1970年多点试种结果,杂种番茄产量比当地栽培品种“北京早红”、“长箕大红”增产1~5倍,深曼群众欢迎。1972年试种面积扩大到412亩,杭州郊区种植30亩北×粤、北×满,平均亩产11000斤。其中3亩北×粤亩产高达14130斤。此外,据井岗山9队试验,杂种番茄较亲本增产26.5~66.7%,尤以北×粤、粤×北的绝对产量与增产百分比表现最高,北×满、北×东、东×北次之。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新会县环城公社农科站,于1959年早造(早稻)播种了用胚乳交换法杂交的一个组合,“矮仔占”+→“意粳4号”。“矮仔占”是广东一个矮型高产迟熟籼稻品种,“意粳4号”是一个外国大粒型早熟粳稻品种,粒大穗大,但不抗病。希望通过胚乳注射将“意粳4号”大粒、千粒重高、早熟等特性传递给“矮仔占”,育成穗大、粒大、高产、早熟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被浙江省科委列入“百万亩高产示范项目”的汕优10号、协优46号水稻杂交组合,继1989年全省推广31.6万亩的基础上,去年一下子推广到245万亩,占全省杂交晚稻总面积的26.5%。这显示出这个水稻杂交组合的强大优势,行家们认为,这个组合将是浙江省汕优6号的理想接班组合。浙江省自推广杂交水稻以来,一直以汕优6号当家,但是随着推广年限的延长,品种抗性下降,产量不稳,然而近几年示范推广的新品种汕优10号  相似文献   

5.
早籼“科梅”系1970年用“IR—8”与“红梅早”杂交育成,于1974年选育定型。“科梅”在我省作早稻裁培,全生育期116~122天,成熟期与“广陆矮4号”相防,属早籼迟熟品种。诸暨县农科所于1973年小区测产亩产955斤比“广陆矮4号”增产10%,1974年本省7个试种点测产,都比“广陆矮4号”增产,平均增产12.1%;诸暨县农科所种植0.46亩,亩产1065.2斤;1975年据不完全统计在本省82个测产点中,“科梅”比“广陆矮4号”增产有58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杂交水稻和常规品种在病虫害发生方面的差异,从中探索发生规律,我们在晚季栽培中,作了一些初步调查,现简述如下:1.螟虫:据在石年公社山马大队第七队晚稻品比田调查,在统一用药防治第三代螟虫的情况下,常规品种(早金凤、晚粳228—9、加湖4号)无枯心苗,杂交水稻6号系统(汕优6号、早优6号、七优6号、四优6号、萎优6号、南优6号)螟害率平均0.46%,珍汕97×IR28螟害率0.21%,珍汕97×6185螟害率0.47%;从石年、田洋公社大田调查结果看,常规品种  相似文献   

7.
三元杂种鸭——“番北金”鸭(番鸭ד北金”),体型和羽色均介于两亲本之间,偏向父本,其产肉性能比二元杂种鸭——“半番”鸭(番鸭×金定鸭)具有更强的杂交优势,雌雄平均体重超过双亲及“半番”鸭。  相似文献   

8.
家蚕酯酶同工酶与品种亲缘关系及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测定“东肥”、“华合”、“华合×东肥”、“东肥×华合”、中国种“811”、日本种“812”、“811×812”、“812×811”、“肥激”(东肥经激光处理所得新种)蚕卵和蚕幼虫血液中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并观察它们的经济性状,结果表明两亲本亲缘关系愈远,则谱带相差愈大,同源性愈弱,杂种一代的酯酶同工酶谱表现出亲本的互补关系,且出现新的“杂种酶带”,其光密度也较高,经济性状较亲本有所提高。经激光处理的品种其基因型已发生变化,其酶谱及经济性状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海南早稻稻瘟病、晚稻白叶枯病发生严重,目前的常规稻抗性差,米质偏硬。通过将金 稻香与hfc水稻株系杂交,应用系统选育法选育得到常规稻新品种“绿金占1号”。2019年稻瘟病和 白叶枯病鉴定发现,绿金占1号苗瘟病鉴定为3级,白叶枯病鉴定为3级。品质检测发现,绿金占1 号稻米透明度为3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绿金占1号具有高产、抗病、优质等特点。2021年通过 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HL—CMS)杂交水稻组合及其亲本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12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具有非常明显的多态性,且只能扩增出1~5个片段的4个引物能有效地区分和鉴定红莲型(HL)2个杂交水稻组合(粤泰系列,从广系列)的杂种及其亲本。  相似文献   

11.
我站去年进行了晚稻拔秧带土移栽试验,供试品种为“矮粳23”,杂交稻“汕优6号”,在其它栽培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拔秧带泥插的晚粳亩产583.5斤,比对照不带泥的增产42.2斤;拔秧带泥插的杂交水稻亩产为645.4斤,比对照增57.1斤。晚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法分析了孤雌来源的杂交油菜:F_1(3529 ×奥罗)F_1(3529—5×瑞士—5)及其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在不同发育期的同工酶谱和过氧化物酶的总酶活。结果表明:两个杂交组合(F_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其亲本比较,为杂种酶谱型或为互补酶谱型,并具有比亲本(或亲本之一)更丰富的同工酶谱。其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均高于亲本,而且随发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孤雌生殖来源的两个杂交组合(F_1)的遗传素质得到改良,基因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的两亲本。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广陆矮4号作连晚栽培面积有所扩大,它有早熟、省肥、省专用秧田、产量较高的优点,并有利于扩种早稻,有利于后作春粮播种。但是,往往因气候条件和施肥管理方面不当,容易发生早衰,影响产量的提高。去年我们在晚稻生长后期,对广陆矮4号进行施粒肥试验,结果很好,有防早衰作用,增产显著。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水稻广陆矮4号与杂交水稻杂优1号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广陆矮4号和杂交水稻杂优1号2个不同品种水稻前中期和正中期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染色体的臂长、臂比和形态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广陆矮4号水稻的核型公式:2n=2x=24=16m+8sm,杂交水稻杂优1号的核型公式:2n=2z=24=18m+6sm.同时结合G-显带技术,对2种水稻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G-显带区别较大。说明水稻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变异.  相似文献   

15.
“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科院以培矮64S为母本、9311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因其丰产性和米质较好,几年来,已经成为许多地方单季晚稻的一个主栽品种。为了更好地指导面上生产,本研究在开展“两优培九”特征特性及其相关栽培技术试验观察的基础上,从移栽密度与施肥技术人手,对单季晚稻“两优培九”的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三熟制早稻广陆矮四号亩产突破千斤以后,如何再进一步提高产量?在栽培技术上主要抓什么?通过对一九七六年十六个单位三熟制早稻广陆矮四号高产试验的资料整理分析,谈谈我们对夺取高产的几个问题的认识。一、高产田的群体结构问题苗数、穗数和每穗实粒数,这三者能否比较合理地得到相互协调是直接影响到水稻高产群体结构的形成与产量的高低。从一九七六年早稻高产试验来看,亩产千斤以上的三熟制早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早稻一些主要品种的生理特性和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在1975年叶龄观察的基础上,1976年又在永福十五队进行了重复观察。品种有军协、青马早、科梅、广陆矮四号、广陆莲、陆广早二号、原丰早、二九青。除二九青外均在5/19移栽在同一丘品比试验田中,品比田前作早熟三号,小区面积0.072亩,耕种和栽培管理完全在高标准、高质量要求下进行的;密植规格4×2.5,实插6万丛(其中原丰早5.6万丛);每亩标准肥71担,高  相似文献   

18.
十里铺大队地处温黄平原。1977年晚季杂交水稻种植441亩,占晚稻总面积的51.6%,平均亩产858.5斤。全大队晚稻853亩,平均亩产820斤,比1976年晚稻亩产708斤每亩增产112斤,比历史上最高的1974年每亩增产67斤。由于种植了杂交水稻,使1977年晚稻的产量超过了当年早稻的产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一季跨过了纲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8 个啤酒大麦品种配置的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针对株高等8 个农艺性状,依据配合力效应对亲本和组合进行了评价,并且对这8 个农艺性状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矮秆早和浙皮1 号是较好的矮秆亲本,91282 和91272 具有分蘖力强、长穗和粒大的特点,甘木二棱和浙皮1 号是较好的多粒亲本;Schooner×浙皮1 号、矮秆早×91272 、91282×甘木二棱是丰产性状较好的组合;主穗长和株高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比其它性状较高。  相似文献   

20.
沙田柚×菊花法柚杂种子一代果实,在果重、果形指数、品质、种子数等诸方面都表现出遗传性状的广泛分离现象。其中果重、果形指数和可溶性图形物含量等性状大多数接近亲本值或介于双亲之间,种子数偏多,与大多数杂交组合的后代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