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胃粘膜活检诊断时,胃癌与异型性增生、溃疡边缘再生粘膜、黄斑瘤、挫灭严重组织、重度炎症造成腺管破坏、残胃炎、溃疡底的肉芽组织,胃粘膜活检组织平切片易混淆的情况,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正确诊断、鉴别诊断,总结经验及教训。  相似文献   

2.
正常的胃粘膜上皮细胞依赖新陈代谢的过程分泌GCO-3。它依赖于跨膜Na+梯度和Na+-K+-ATP酶的活性;也可伴随NaHCO3协同转运。粘膜损伤时,紧密连结被损害或上皮脱落,可增加粘膜渗透性,使HCO-3被动转运进入胃腔。酸可刺激依赖新陈代谢的HCO-3分泌,也可造成其被动转运.中枢神经系统参与调节胃HCO-3分泌,迷走神经促进其分泌,而交感神经抑制其分泌。HCO-3参与组成一个胃粘液-HCO-3屏障,保护胃粘膜免受损伤,促进粘膜自身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发初孵扬子锷胃粘膜表面及胃腺的形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胃贲门具11-13个贲门瓣,贲门区及幽门及粘膜上皮凹稀而浅,胃体冲皮凹陷密而深,排列很规则。  相似文献   

4.
扫描电镜观察子午沙鼠胃及肠粘膜游离面的结果是:(1)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为杆状的微绒毛丛;胃角切迹乳头似部分角质化扁平上皮样。(2)十二指肠绒毛叶片状,表面具有大量粘液腺孔;微绒毛为葫芦状,表面粗糙且具杆状突出物。(3)空肠绒毛扁指状,回肠绒毛短柱状,二者无微绒毛存在。(4)结肠无绒毛结构,粘膜上皮横向隆起形成粘膜褶,且褶和褶间有大量粘液腺孔.(5)直肠段无绒毛,表面具丰富的粘液腺孔.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细胞脂多糖对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在大鼠胃内给予25,50,100,150,200μg幽门螺杆菌脂多糖(Hp-LPS),sd后取粘膜组织苏木素染色和末段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的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切口末段标记(TUNEL)。结果 脂多糖在大鼠胃粘膜能引起明显的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结论 来自于Hp的细胞脂多糖对大鼠胃上皮细胞凋亡起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患,主要为胃粘膜上皮粘膜腺体发生病理性萎缩导致病变,通常还可伴有肠上皮的化生或异型增生。文章对36例来自张掖医专附属医院住院部,张掖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的患者进行了治疗与研究,结果表明,总体的有效率为94%。  相似文献   

7.
石杉碱甲胃肠道生物粘附片的体外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考察了石杉碱甲胃肠道生物粘附片的体外粘附力;采用自制的粘附力测定装置,考察并比较了不同粘附片与大鼠的胃及肠粘膜间粘附力;同时考察了粘附片的体外溶胀百分率。结果表明粘附片与粘膜间的粘附力显著大于普通片,而粘附片与胃粘膜间的粘附力明显小于其与肠粘膜间的粘附力。  相似文献   

8.
慢性肺心病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消化道出血是常见并发症.由于老年人静脉回流不畅及肺动脉高压、缺氧、高碳酸血症及高血粘度等综合因素,使消化道粘膜静脉扩张、瘀血、水肿、营养不良及糜烂.加之药物刺激,进食不当及胃液中游离酸过多等均刺激损伤胃粘膜引起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肺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做好饮食护理是防止或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环节.临床资料患者男15例,女8例,均为肺心病失代偿期病人,年龄47-87岁,病程3-22年.嗜好:除3例无烟酒辣味嗜好外,均嗜烟酒,喜辣味饮食.可疑诱因:出血前服用上皮质腺激素7…  相似文献   

9.
大鲵消化道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中国大鲵消化道各部分的形态结构、长度和组织结构,并观察了饥饿和饱食后消化道的变化,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别主要在粘膜层和肌层。食道粘膜为复层柱状上皮,其中含有杯状细胞胃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肠粘膜上皮为含有杯状细胞的柱状上皮;在肠粘膜上皮下,有许多细胞隐窝。饥饿后,胃肠萎缩,粘膜层减薄、胃腺和隐窝等组织结构减少。饱食后,则胃肠上皮和胃体积增大,细胞处于旺盛的消化吸收状态。  相似文献   

10.
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胃粘膜病理研究(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大鼠证病结合模型实验 5 1周的胃粘膜病理改变 ,用Wistar雌性大鼠 ,分为对照组 8只 ,CAG组 14只 ,脾虚CAG组 9只 ,肝郁CAG组 12只和肾虚CAG组 4只。CAG造模采用主动免疫加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法 ,脾虚证造模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 ,肝郁证造模采用夹尾加肾上腺素注射法 ,肾虚证造模采用MTU饮用法。总造模时间 5 1周。造模结束后取胃粘膜制作石蜡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和形态计量。流式细胞法进行胃粘膜上皮细胞DNA倍性和增殖活性测定。结果发现胃粘膜萎缩性改变 ,以肾虚CAG组特别是脾虚CAG组最为严重。各实验组胃粘膜固有层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症均不明显 ,炎细胞浸润主要见于粘膜下层。各实验组的胃粘膜细胞DNA倍性和增殖活性变化以CAG组、脾虚CAG组、肾虚CAG组最为明显。结论 :各CAG模型组胃粘膜有明显的萎缩表现 ,不同的证病结合模型有各自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我院在8823例胃镜检查中,共检出胃黄色瘤110例,胃镇检出率为1.24%。胃黄色瘤属于良性疾病。Endo1910年首先报告。胃粘膜出现黄色斑点,像是脂肪沉积,发生部位多发生在胃窦部。多数胃黄色瘤病灶小于0.5cm,黄白色,平或略突出粘膜表面,个别呈息肉状。本身无何特异症状。发病机制不清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254例胃部疾患病人中的255例胃粘膜肠化生病人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及肠化生在发病年龄上大于55岁者较小于55岁老常见,HP阳性患者肠化生发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表明HP感染与胃粘膜肠化生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对绿孔雀消化系统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绿孔雀的消化系统与一般鸟类的大致相似,消化管各段腺体发达。食管表层为轻度角质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粘膜肌层异常发达。腺胃内腺体成宽大集合窦状,为单管状和管泡状腺。肌胃发达,肌胃粘膜肌层不明显;十二脂肠绒毛长而密集,分支现象异常明显,有中央乳糜管存在,粘膜下层不明显,无十二指肠腺。空肠上皮细胞中坏状细胞增多,肠绒毛粗短,少有分支,中央乳糜烂管明显可见。盲肠一对,呈“V”形,管壁较厚,固有层有淋巴结存在,粘膜下层异常发达,内充填有脂肪组织。直肠壁环行肌发达。肝胆管、两胰管分别汇合后开口于十二指肠内壁。肝脏、胰脏小叶界限不清晰。  相似文献   

14.
肉鸽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各地创办鸽场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多数养鸽场户对鸽病重视不够,对鸽病的了解也少,不利于鸽业的健康发展,现将肉鸽常见病的防治介绍一下,供肉鸽饲养户参考。鸽新城疫它是由鸽I型付粘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病鸽精神萎靡、垂头缩颈、嗜睡、食欲减退、多数咳嗽、张口呼吸、部分病鸽口角流粘液,频频甩头,有的病鸽拉黄色稀粪等。病程长短不一,多数在1~3天内死亡。剖检可见口腔内有大量粘液,气管粘膜严重充血,少数出血;嚷嚷充满液体,味酸臭、难闻;腺胃粘膜充血、小肠粘膜呈卡地性炎症,该病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细胞脂多糖对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方法 在大鼠胃内给予 2 5 ,5 0 ,10 0 ,15 0 ,2 0 0 μg幽门螺杆菌脂多糖 (Hp LPS) ,2d后取粘膜组织苏木素染色和末段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的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切口末段标记 (TUNEL) .结果 脂多糖在大鼠胃粘膜能引起明显的上皮细胞凋亡增加 .结论 来自于Hp的细胞脂多糖对大鼠胃上皮细胞凋亡起诱导作用 .  相似文献   

16.
根据统计分析,约90%的人不同程度地患有胃病,胃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胃及二十指肠溃疡。其病因是由于胃酸或和胃幽门螺杆菌对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的侵蚀作用,破坏了胃粘膜的屏障保护功能,使胃蛋白酶消化分解胃壁肌肉,因而破坏了胃脏的消化功能。令病人苦不堪言,为解  相似文献   

17.
龙洞山溪鲵胃体、十二指肠及皮肤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胃粘膜表面分布有许多胃小凹;粘膜上皮细胞大小不等,呈圆形、椭圆形和梭形等形状;细胞表面具短小的微绒毛.(2)十二指肠粘膜上皮向腔端突起,呈半球状;细胞表面具微绒毛结构.(3)皮肤表层下陷,形成近似平行的“埂”和“槽”相间结构;皮肤表层有丰富的粘液腺孔,细胞表面具丰富的微绒毛.  相似文献   

18.
观察了牛乳对大鼠捆缚冷冻应激造成的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在应激前3h用0.5ml11.0ml、2.0ml的牛乳在应激前0.5h,1.5h,2.5h用2.0ml剂量牛乳分别灌胃,对应激性胃粘膜损伤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同时胃液酸度降低,胃蛋白酸洗性抑制家但胃液中前列腺素PGE2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啤酒对胃粘膜下神经丛神经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用20只刚断乳昆明种(清洁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10只)饲以标准饲料,强制以啤酒为饮料,B组(10只)饲以标准饲料,自由饮自来水,经2周喂养后处死,取小鼠胃体部胃壁做SDH、LDH酶组织化学检测。结果:(1)A、B组小鼠胃壁均无明显组织学损害。(2)A组粘膜下神经丛SDH强阳性(+++)者占总数的52.1%,阳性(++)者占47.9%;B组粘膜下神经丛SDH强阳性(+++)者占总数的78.1%,阳性(++)者占21.9%;(3)A组粘膜下神经丛LDH强阳性(+++)者为零,阳性(++)者为100%;B组粘膜下神经丛LDH强阳性(+++)者占总数的20%,阳性(++)者占80%;结论:长期饮用啤酒,A组小鼠胃壁组织结构与B组对比,无明显组织学损害;A组小鼠胃壁粘膜下神经丛神经元的有氧代谢和无氧酵解较B组有所减弱,显示其增加胃粘膜肌层活动及降低胃腺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20.
长蛸消化道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长蛸消化道进行了研究,长蛸消化道由口、食道、嗉囊、胃、胃盲囊、肠和直肠组成,消化管壁由3层组成:粘膜层、粘膜下层和肌层。粘膜层为单层上皮,由柱状或立方细胞组成,在胃盲囊、肠和直肠还含有粘液细胞、食道、嗉囊和胃粘膜上皮表面衬有护膜,胃盲囊内壁形成长的侧褶,胃盲囊和肠柱状细胞呈现蛋白酶、非特异性酯酶、脂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表面有密集的微绒毛,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胃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