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田明 《科技信息》2012,(21):481-481,487
我国《合同法》第142—149条是关于买卖合同风险负担的规定,占买卖合同这一章四十六个条文的六分之一,足见风险负担问题对买卖合同的重要性。另外,标的物的风险损失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经济利益,所以当事人在如何承担买卖合同风险责任的问题上易引起纠纷。因此.当事人对风险负担的约定及明确法定的风险负担划分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标的物风险的转移是买卖合同的重要法律问题,本文结合案例阐述了我国新合同法关于买卖合同标的物风险转移规则,并指出在买卖合同中人们要树立“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3.
由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与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无论是各国的国内立法,还是有关的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都非常重视买卖合同的风险责任问题。然而,各国或地区的法律在此问题上却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规定,而且它们在处理风险的方法上也互不相同。因此,对有关风险责任负担的种种规则进行分析、评判,进而汰劣选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买卖的风险负担是合同法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关系到买卖双方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各国立法均对如何在当事人之间适当分配风险,设计了不同的风险负担规则和制度。当今国际上主要有两大风险转移原则,即主要以法国、英国为代表的所有权主义和主要以德国、美国为代表的交付主义,两种原则各有优缺点。我国合同法在参照各国立法和总结我国立法、司法经验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我国买卖合同的风险负担原则。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国际贸易交往中,货物买卖是比较普遍的方式。而国际货物买卖,其实质也是一种物的所有权的买卖,这一点与国内的货物买卖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国际货物买卖过程更为复杂,标的额更大且涉及运输、金融、保险等相关内容。因此其风险相对国内来说更大,所以对于直接关系到双方当事人切身利益的所有权与风险转移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风险转移应遵循合法原则、公平合理原则、责权利平衡原则和双赢原则,将风险的承担责任转嫁给最能有效地防止和控制风险,或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方面的承担者,强化其风险管理责任;同时给以其管理风险的权力,使其享有管理该风险所取得的大部分的利益,最大限度发挥其进行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中介绍了每种风险转移方式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招标人与投标人在整个招投标活动直至后续工程活动都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投标人尽可能的利用招标文件的不足之处,为企业谋取更高的利润。招标人则利用买方市场优势将标的物风险转移。本文结合过往工作经验提出规避、转移设备采购的风险的措施,完善现有条件下的风险控制措施。更好更合理的兼顾招标人与投标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损失风险的转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直接涉及到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风险是否能如期正常转移,是买卖双方当事人承担货损责任的关键。文章简要分析了《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关于风险转移的有关规定,最后对比我国《合同法》指出几个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交易过程存在房屋买卖合同、商品房预售合同、房屋所有权转移、定金与订金的区分、开发商承诺等法律风险。了解交易法律规范、规避交易风险,对于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具有重要法律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物流金融业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多赢特性的物流服务品种,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蕴含了很多风险因素,包括物流和金融业务自身的风险,还有业务发展过程中的经营风险。只有从风险降低、风险消除、风险保留、风险转移等角度积极应对,才能保证物流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动产抵押权客体的范围是动产抵押制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我国动产抵押采取了登记对抗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这就使得动产抵押制度因为物权的公示公信力而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通过分析国内外动产抵押权客体的立法例证,研究限制动产抵押权客体的范围与解决物权公示公信力问题的关系,为如何认定动产抵押物转让的效力、实现动产抵押制度中各方当事人利益平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共同危险行为理论的合理性能体现出法律调控、平衡加害人与受害人利益的高度技巧,准确把握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要件理论非常必要。如果从实质内容上理解,应主张主体的复数性、加害人行为的危险性及不可确定性、主观上实际致害人(惹起人)的过失以及主张择一的因果关系说和推定的因果关系说。  相似文献   

13.
对传统民法买卖合同风险承担前提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民法将买卖合同风险承担的前提归结为合同的成立。但是在买卖合同成立后生效前,双方当事人并没有确立确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就谈不上风险承担问题。买卖合同风险承担的前提应为合同的生效,只有在合同生效后,才产生确定的债权债务关系,风险承担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益均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利益失衡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和冲突增加。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均衡机制就是要主动调节利益分配格局和协调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重视对出版者的版权保护,但逐渐注意平衡作者与出版者的利益。2001修改的《著作权法》对于专有出版权的内容由强制性规定向尊重当事人意愿方面转变,法定的专有范围也有所缩小。法律应该对编辑的文字修改权作进一步限定。《著作权法》第32条应该予以废除,不应该在投稿环节对作者设置限制。出版者能否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林权改革是各利益主体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博弈的过程。本文在博弈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林地转出方和林地转入方三个主要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模型,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要促进林地流转,需要三方共同的努力,政府协调,加强利益主体之间的沟通,并创新林地流转经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著作权法律制度是一种分配围绕作品所产生的各方权益的利益平衡机制,其中著作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是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立足点,其体现了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之精髓。在当代各国的著作权立法和著作权国际公约中,利益平衡始终是永恒的主题。作为著作权法的价值目标和理论基石,利益平衡机制的建立对著作权法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任何商业活动中都存在.建筑施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业务.指导原则、建议、法规、合同甚至法律裁决等都仅仅提供了一种判断特定情况的方向.施工参与各方必须要在施工开始前,坐下来一起讨论风险责任、风险承担和风险分配,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施工带来的风险.一些风险可能会通过合阿转移给另一方.但是,需要知道的是,所有的风险都应由业主承担,除非是在公平补偿的情况下转移给另一方,由另一方来承担.判断风险是否应该转移给另一方的主要指导原则是看这一方是否同时具有评价风险的能力和控制或者最小化风险的必需的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9.
税收筹划作为一种节税行为应当符合政府的立法意图。但在现实条件下,由于政府征税与纳税人追求最大利益是相违背的,双方就形成了一种博弈关系。政府在实际征管中要考虑政府的政策选择和纳税人对此的反应和行为选择;纳税人在实行筹划行为时会权衡自己所能得到利益和可能受到的惩罚,双方博弈的后果最终会达到一种均衡,使得征纳双方都能接受。  相似文献   

20.
物体处在保守力场中的某个位置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势能存在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的保守力,其性质由保守力而定,数值随状态而变.势能属于整个系统.主要探讨了如何应用势能函数和势能曲线以及势能函数的微分来判断刚体是否处于平衡和平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