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研究了用正己烷-环己醇、异辛烷-正己醇作萃取溶剂,铬天青S作萃取剂,加入N-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HNO3和HCl介质中Fe(Ⅱ),La(Ⅱ),Cu(Ⅱ)和Pd(Ⅱ)等金属离子的反相微胶团萃取行为。讨论了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和酸溶液对有机相中金属离子进行反萃取的影响,实现了Fe(Ⅲ)-Cu(Ⅱ),La(Ⅲ)-Cu(Ⅱ)等金属离子间的定量萃取分离。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月桂胺的三氯甲烷溶液从盐酸介质中对AuCl^-4的萃取,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BH^+,AuVCl^-4测得lgKex=2.18。  相似文献   

3.
石油亚砜萃取铟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在盐酸介质中,石油亚砜萃取铟的机理与水相酸度有关。低酸度时,亚砜通过氧原子与InⅢ)配位生成萃合物InCl3,2PSO.H2O,高酸度时,亚砜则通过氧原子配位溶剂化,并与In(Ⅲ)反应生成离子缔合物[PSO→H]^+[InCl4.2PSO]^-。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偶氮胂(Ⅲ)作萃取剂和显色剂,在PEG-(NH4)2SO4-Arsenazo(Ⅲ)体系中的非有机溶剂萃取光度法测定铀.将配合物从pH2.0(HCl)溶液或HCl—NaAc缓冲溶液)水溶液中萃取至PEG相,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55nm,摩吸光系数为3.0×104L.mol-1.cm-1,U(VI)的线性范围为0-4.5μ/ml,轴与ArsenazoC(Ⅲ)的配位组成为1:1.将方法用于煤渣中铀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报道了三辛基氧化磷(TOPO)从高氯酸体系中萃取钯的机理。结果表明:钯的萃取率随pH的增大而增大与高氯酸根离子浓度无庆,采用斜率法测得萃合物组成为:Pd.L4。萃取反应方程为:4TOPO(O)+Pd^2+(A)+2XIO4=「Pd.TOPO4」(CLO4)2(0)。  相似文献   

6.
该文研究了烷左膦酸单-2-乙基己酯从稀硫酸溶液中萃取铁伯机理和萃取平衡时间,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推断了萃合物可能的分子结构,研究表明,萃取机理与溶液中铁离子的存在形式有关,Fe^3+、Fe(SO4)2^-和Fe2(OH)4^2+皆可参与萃取。当pH值小于1.5,铁离子浓度不大于0.01mol/L时,主要为Fe^3+,Fe(SO4)2^-参与的2种萃取机理,萃取平衡时间分别约为10mi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用二(2.6-二甲基-4-庚基)磷酸[HD(DIBM)P]作为萃取剂,用于镍阳极电解液中的Ni2+、Co2+、Cu2+和Fe3+的萃取分离流程。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测定了各种金属离子的平衡数据,建立了Ni2+、Co2+、Cu2+和Fe3+的分配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含有 140 克/升 SO4-2和 40克/升 Cl-的镍阳极电解液体系对其中 Ni2+、Co2+、Cu2+分离工艺进行了最优计算,并确定了水法处理该溶液的萃取流程。所得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50℃;HD(DIBM)P浓度=0.23M; pH=5,74; 3级,有机相对于水相流比O/A=0.31。此时,镍回收率为99%,钴回收率为94.1%,铜回收率为99.99%。此项研究由北京第五研究所提供萃取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有硫氰酸盐存在下用MIBK(甲基异丁基酮)萃取Pd(Ⅱ),在0.5-4.0mol/L HCl介质中,有1000倍SCNˉ存在下,Pd(Ⅱ)被定量萃取,有机相:水相可达1:5,萃取容量达1.2g/L。通过对各级配合物分布的计算,表明此对Pd(Ⅱ)以Pd(SCN)4^2-形式存在,初步认为是Pd(SCN)4^2-与质子化的MIBK形成Yang(Oxonlum salt)盐而被萃取。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一类用简便方法合成的4'(ω-羧基烷基)苯并-15-冠-5(LH)萃取K^+的性能研究。考察了萃取剂LH的羧基与冠环之间桥链长短、萃取溶剂、pH值及K^+的配对阴离子对分配比(萃取率)的影响,讨论了溶液中3种配合物KL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一定pH值下生成的1:1型配合物KL中羧基与冠环发生了协同配位。  相似文献   

10.
用吸收光谱实验数据和d轨道理论确定了V^2+:NaCl和V^2+:NaBr中的V^2+-Cl^-(Br^-)键长,结果表明,NaCl和NaBr中的V^2+-Cl^-(Br^-)键长明显小于未掺杂晶格中的Na^+-Cl^-(Br^-)离子距离,本文所用的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可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钛与邻苯二酚紫(PV)显色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在PH=3.2的苯甲酸氢钾-盐酸缓冲溶液中,Ti(Ⅳ)与PV和CTMAB按照1:2:3的摩尔经形成绿色三元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730nm,摩尔吸光系数为7.4×10^4L.mol^-1,钛在0.08-0.4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检测限达0.02μg/mL.方法用于普碳钢和低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环烷酸和仲辛醇的混合体系萃取钪的性能和机理。实验表明,在体系Sc^3+(-10^-4mol/L)/HClKcl(μ=0.2)/HA-ROH-煤洞 (HA代表环烷酸,ROH代表工业仲辛醇),仲辛醇未参与萃合反应。利用斜率法测得萃合物在有机相中的组成为Sc(OH)2A.3HA,并计算了室温下其萃取平衡常数lgK=5.5。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Eu(Ⅲ)在有机萃取相中,5D0→7F25D0→7F1两个跃迁的荧光峰高及比值作为研究Eu(Ⅲ)配位层组成和结构的探针。研究了TBP,DBP,P204与P507等4种有机磷萃取剂和Eu(ClO4)3,Eu(NO3)3两种铕盐水溶液的萃取物的荧光光谱。发现萃取剂直接取代内配位层中水的能力不强,在萃取物中很可能形成外配位层,表现为荧光受到内层水分子的强烈猝灭。利用阴离子对Eu(Ⅲ)亲和力的差别,用NO3-先行取代或从有机萃取物中取代内层的水分子,可观测到荧光的明显增强,表明内配位层[组成与结构的变化。这一现象有可能用作改进萃取剂设计和萃取工艺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二(1-甲基庚基)磷酸酯(DMHPA)-稀土(RE)萃取体系中凝胶态形成的条件,发现DMHPA的浓度、皂化度、稀土负载率等其它诸因素对凝胶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在含二价过渡金属Cu^2+和Ni^2+离子的有机相中未观察到凝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5-吡唑酮(HA)单独萃取Y(Ⅲ)及其与二苯亚砜(DPSO),磷酸三丁酯(TBP)或三辛基氧膦(TOPO)协同萃取Y(Ⅲ)的行为。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分别为YA_3,YA_3·DPSO,YA_3·TBP和YA_2(NO_3)·2TOPO.算得萃取平衡常数分别为:logK_(A(HA))=-6.86,1ogK_(AB(HA+DPSO))=-3.89,logK_(AB(HA+TBP))=-2.53和logK_(AB(HA+TOPO))=5.13.  相似文献   

16.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HS-SPME-GC)以富勒烯取二甲基本硅氧烷(PSO-C60)固定相自制萃取头分析了水中5种苯二甲酸酯,对实验条件如萃取温度,离子强度,吸附和热解吸时间进行了研究,并与商用PDMS萃取头比较,结果显示该萃取头对高沸点半挥发邻苯二甲酸酯的萃取选择性优于PDMS。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在0.001-1000μg/L,检出限在8.4*10^-4-23.8μg/L,相对标  相似文献   

17.
N,N,N’,N’-四异丁基-3-氧戊二酰胺对锝(Ⅶ)的萃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荚醚N,N,N‘,N’-四异本基-3-氧戊二酰胺-正辛醇-煤油溶液从HNO3体系中萃取Tc的行为,萃取过程为一放热反应,反应热约为-40.1kJ/mol,确定萃合物的组成和萃取反应机理,萃取反应为:H^++TcO^-4+25iBuGA(0)=HTcO4.2TiBuGA(0)。  相似文献   

18.
在猪心提取液中添加阳离子的情况下,观察了AOT/异辛烷反胶团对蛋白质和细胞色素C的萃取效果。结果表明:萃取分相以添加Mg(2+)最好,其次分别为Na+.K+、Ca(2+)。在添加Mg(2+)、Na+,Ca(2+),K+离子后,对蛋白质的萃取率分别为:50.4%、31.5%、29.2%、27.8%。在添加Mg(2+),Na+K+离子时,对细胞色素的萃取率(以反萃取率表示)分别为40.6%、37.4%、+30.4%。  相似文献   

19.
邻苯二酚紫—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测定镧的光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度法研究了镧-邻苯二酚紫(PV)-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的显色反应。在硼砂-盐酸缓冲体系中,La ̄(3+)PV-CPB形成配位比为1∶2∶3的蓝色三元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λ_(max)=673.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4.3×10 ̄4L·mol ̄(-1)·cm ̄(-1).当La ̄(3+)的浓度在0~20μg/10mL范围内时符合比尔定律。在碱性条件下该显色反应可测定银合金中的微量镧。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用双(正-辛基亚磺酰)乙烷的乙酸丁酯溶液在盐酸介质中萃取金的性能 有在KBr下于0.1 ̄6mol/LHCl介质能定理萃取金,酸性硫脲溶液可将金定量反萃并用结晶紫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大量Fe^3+、Cu^2+、Ni^2+、Sb(V)等20余种贱金属和贵金属不干扰,斜率法,紫外和红外光谱研究萃合物组成和萃取机理,方法具有简便、准确、选择性高,可于矿物中微量金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