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决供热企业收费难的问题,市政府要求在3年内基本实现供热计量,从而进行供热收费机制的改革,实现供热计量后,室内采暖系统是一个变流量系统时,它必然反映到热网及热源,为适应热网的变流量,热源、热网、换热站,要具有必要的自控调节措施。本文以热源热网间接连接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供热系统的调节问题,采用在热源处集中调节和在热力站局部调节来实现统一的调节。从而达到节能15%-25%。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计量供热系统热源超量调节和超前调节的要求,避免自主调节用户加热过程的热滞后,实现及时、足量、节能运行,笔者引入同类用户及其室内设计热负荷所占总热负荷的逐时负荷比值,建立了计量供热系统间连网一、二次侧主动质调节-被动量调节的运行调节方程.通过实例计算,证实了在逐时负荷比值确定后,虽然用户自主调节随机性很大,但仍然能够确定供热系统在调节状态下的供、回水温度及其流量,进而预测自主调节状态下的逐时供热量.  相似文献   

3.
韩风毅  石久胜  王浩 《科技资讯》2006,31(26):188-189
本文提出了由于当施行计量供热之后,热用户具备了自主调节的能力,因而使整个供热系统为变负荷供热系统。分析了计量供热系统中公共建筑与民用建筑的供热特性及热负荷变化情况。最后提出了热源应具有超量性与预测性以适应末端变化着的热负荷需要。  相似文献   

4.
质调节是只改变供水温度,不改变循环流量的调节。论述了质调节在热网运行中的应用情况,建立了日平均气温与日最低气温的经验公式,根据日最低气温进行热网质调节,既保证供热效果,又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5.
针对吉林省肿瘤医院供热管网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在满足区域内现有及新建建筑物供热需求并兼顾原热网敷设条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热网改造方案,进行了设计。重点加强了热网的热力平衡和调节手段的设置。并通过系统热力平衡分析和加设调节装置等技术手段解决了水力失衡问题,达到较满意的效果,为供热管网进行热力平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1前言在通常情况下,供热系统多采用质调节的方法,特别在间接连接的系统中,二次网采用集中质调节,将使系统的运行调节变得最为简单、方便。但是,集中质调节不能完全满足各种运行工况的要求。另外质调节耗电多,不利于节能。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进行系统的流量平衡,即实行变流量运行。在以往的供热系统中,一般采用多泵并联的方式实现运行调节中的变流量要求。但这种方法调节范围小、耗电大、并不理想,随着变频调速水泵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供热系统实现无级的变流量运行成为可能,而且节电效果显著。目前,分析供热系统中能…  相似文献   

7.
城市供热系统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集中供热基本上都是按热用户的采暖面积收费,缺乏计量设备和调节手段,绝大多数居住建筑是非节能建筑,没有供热计量设施,热用户无法进行自主调节;新建居住建筑相当一部分也未安装供热计量设施;许多城市的供热设施严重老化,供热能源浪费严重,城市供热热源、管网、热力站、建筑入口无计量装置,无法考核单位和设施的能耗。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新建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集中供暖系统按热计量收费的国家政策,室内采暖系统也由传统的定流量运行方式转变为变流量运行方式.通过分析目前两种常用室内采暖计量系统的变流量特性,提出了双管系统是室内计量供热系统设计的首选形式,同时也论证了单管跨越式系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定流量系统.  相似文献   

9.
计量供热系统楼栋动态特性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供热系统安装散热器温控阀后的流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建立建筑层次的计量供热系统动态模型,并结合算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供热系统供水温度一定时,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太阳辐射、外温及用户行为.北京某一典型日的计算结果表明,当楼内所有用户对温控阀均不进行调节时,楼栋相对流量在1 d内的降幅约30%;当50%的用户按作息调节阀门时,流量降幅范围约60%~90%.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城市集中供热的具体供热形式,针对供热形式、供热建设投资、供热热源、供热热网、供热热费的收缴、供热环境等问题,提出集中锅炉房供热是弥补热电联产供热不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选取状态空间法和热容量质点法,在房间热平衡的理论前提下,对热系统建立多维的、动态的数学模型.由简入繁地从单个热用户到整幢建筑物热系统在不同扰量影响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系统运行下的不利工况(不确定房间).旨在达到能够指导计量供热系统设计的作用,从而来适应计量供热系统负荷的多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采暖发展历程的阐述,以及对多种采暖方式的对比,得出电热膜采暖是一种新型式采暖.提出,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需要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电热膜采暖在未来采暖方式中会有一定市场.  相似文献   

13.
吸收式热泵区域供热最大供热范围与节能判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耗电输热比EHR的基础上,结合一次能耗率引申得到一次能源消耗输热比PEHR的能耗比较标准,并根据对吸收式热泵区域供热系统PEHR指标的控制要求,得到了系统的最大作用范围,推导计算了吸收式热泵区域供热系统比传统的锅炉房区域供热系统节能时,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的下限值表达式。结果表明,当吸收式热泵制热性能系数一定时,PEHR控制值越大,吸收式热泵的作用范围越大;a值越大,系统的供热范围越小。吸收式热泵的制热系数的下限值不仅随锅炉热效率的提高而升高,而且随区域供热作用范围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小规模的吸收式热泵区域供热系统有利于系统节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邓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6):6782-6786
对于电加热采油技术,明确井筒温度场分布是确定合理加热参数的关键。为了满足生产和节能的需要,探讨电加热井井筒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从研究井筒温度分布出发,建立了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绘制实际生产井井筒温度分布曲线,进而提出一种确定电加热井加热深度和加热功率的方法,为该采油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析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技术及其优缺点 ,说明此技术是符合国家提倡的高效、低耗、环保、节能基本原则的采暖方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通电加热烫漂对胡萝卜、油菜中维生素含量的影响,并与普通电炉加热进行了比较;研究了胡萝卜、油菜通电加热烫漂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随着烫漂时间的延长,胡萝卜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降低,油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也明显降低;通电加热烫漂后的维生素含量明显高于电炉加热.而胡萝卜通电加热的最佳烫漂工艺为:烫漂时间为3 m in,颗粒尺寸为10 mm,料液比(质量比)为1∶4,电压为220 V.油菜通电加热烫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质量比)为1∶4,烫漂时间为0.5 m in,电压为220 V.  相似文献   

17.
探讨改善冬季浴室温热环境的取暖方法,通过在空气制暖和地面热辐射同时作用下的被验者实验,分析浴室环境的热特性,比较被验者的冷热感、舒适感,分析不同取暖条件下的人体反应,探索冷热感不“冷”、舒适感“舒适”的适当取暖条件.阐明在适当的地面热辐射下,人体脚底部冷热感被改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以电磁感应为基础的液体加热装置,采用电压源型、负载串联谐振高频逆变器,并且能够自然实现功率因数校正。试验表明该方法在液体加热中是可行的和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散热器对流采暖和地板辐射采暖两种采暖方式的形式和特点,并以热力学分析为基础,从熵和火用两方面讨论计算了地板辐射采暖和散热器对流采暖这两种常用的采暖方式的熵变和火用效率,进而分析其节能性.结果表明,在相同供暖负荷条件下,地板辐射采暖的熵增较散热器对流采暖的熵增小,而火用效率大说明地板辐射采暖比散热器对流采暖节能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To predict and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ionospheric modification quantitatively, the electron temperature and density perturbations are analyzed at different heating conditions, based on a developed model including momentum equation, continuity equation and energy eq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powerful HF radio waves can cause the electron temperature to increase markedly, and the largest perturbation is near the reflection layer, but the electron density decreases at this area; (2) the lower neutral gas density in the ionosphere, the larger disturbance of the electron temperature and density; the higher radio frequency, the lower increment of electron temperature; and the higher radio power, the larger disturbance of electron temperature and density are caused, but there are no 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radio power and disturbance amplitude; (3) the perturbations at nighttime are larger than at daytime when heated by HF radio waves with the same powers; the electron temperature perturbations in the solar minimum are larger than that in solar maximum; and the electron temperature perturbations in spring and autumn are larger than in winter and summer; (4) compared with the low-latitude, the mid-latitude has the smaller perturbations, the maximum electron temperature perturbation is ~30% (at daytime of winter), and the density is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