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研究发现,自然界材料表面结构的特异性,可通过制备相似仿生材料实现。鉴于抗菌材料的广泛需求和应用,仿生抗菌材料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廉价易得及生物相容性良好,TiO2材料可被用于仿生抗菌材料的研究,而制备具有仿生结构的可控TiO2纳米阵列材料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利用简易的水热合成法,通过调控反应时间在掺杂氟的SnO2导电玻璃(FTO)上成功制备TiO2纳米阵列材料,进行了物化性能和抗菌性能测试。材料物化分析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TiO2纳米阵列沿(002)晶相排布更密集,且表面水接触角从85.97°逐渐变化为19.11°。材料的表面抗菌实验结果表明,TiO2纳米阵列材料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菌效果,这将为制备表面亲水性的抗菌复合材料提供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石墨烯基银抗菌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石墨烯基银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抗菌机理研究.在石墨烯基银抗菌材料的应用方面,展望了该类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材料,制备氧化石墨烯与银纳米线的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制备的氧化石墨烯、银纳米线和氧化石墨烯与银纳米线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大肠杆菌为试验菌株进行抗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与银纳米线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从氧化应激理论和膜损伤理论等方面探讨了抗菌材料的抗菌机制.以DMPO(5,5-二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和TEMP(2,2,6,6-四甲基哌啶)为捕获剂,采用ESR方法分别测定了材料在光照射下产生的3种活性氧(O·-2,1 O2,·OH),并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大肠杆菌的微观形态.  相似文献   

4.
无机抗菌材料及其抗菌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功能材料领域,以抗菌杀菌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材料,尤其是具有无毒、抗菌功效持久等特点的无机抗菌材料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介绍了无机抗菌材料抗菌机理、抗菌特点以及该类材料的应用领域与前景,提出了抗菌材料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铸造WC/钢铁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国内外用铸造法制备的WC颗粒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了WC颗粒的选择,制备方法和工艺。重点分析了复合材料中增强相和基体相间的相互作用和界面问题,并讨论了优化制备工艺和提高材料性能的途径。文章指出,铸造WC钢铁基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复合材料,在工艺性和性价比上都有很大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6.
纳米二氧化钛抗菌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纳米TiO2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及表面改性处理,概述了纳米TiO2抗菌材料的抗菌机理及抗菌特点,综述了国内外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探讨了纳米TiO2抗菌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TiO2/Ag纳米抗菌材料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以工业级普通二氧化钛和硝酸银为原料,经溶解、净化及沉淀等过程制备了TiO2/Ag系纳米复合抗菌材料。抗菌检验表明,该抗菌材料浓度100mg·L-1,作用60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杀率均可达99.0%以上,同时,表明该抗菌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持久性。  相似文献   

8.
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通过溶剂蒸发诱导自组装技术(EISA),以硝酸铈和硝酸铜为原料,合成CuO/CeO2稀土复合抗菌材料,比较了无机原料摩尔比对产物微观结构和抗菌性能的影响。当CuO/CeO2比例等于0.15∶0.85时,复合材料为固溶体材料,且比表面积最大为125.7 m2·g-1,抗菌缓释时间最长达66 h以上。当氧化铜含量升高后,氧化铜从固溶体中析出,大大缩短了抗菌的缓释时间;当氧化铜含量降低时,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随之减少,影响了长效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插层聚合方法,制备出银氨蒙脱土/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共聚物复合调湿抗菌材料,并对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构、吸放湿和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复合调湿抗菌材料的结构疏松,表面存在较大孔隙;丙烯酸.丙烯酰胺分子单体经插层聚合成功地引入到蒙脱土层间,层间距扩大为2.143nm.与聚丙烯酰胺、银氨蒙脱土/聚丙烯酰胺材料相比,银氨蒙脱土/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共聚物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吸放湿容量和吸放湿速度;且对大肠杆菌和藤黄微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抑菌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抗菌建筑陶瓷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陶瓷釉中引入自制新型无机抗菌材料,研究出了制备抗菌建筑陶瓷的配方和一次烧成工艺,并完成了工业性中间试验.其各种性能指标除达到建筑陶瓷的标准要求外还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滥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超级细菌的出现,使开发新型抗菌药物迫在眉睫.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在抗菌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主要介绍了三类稀土基纳米抗菌材料:稀土氧化物、稀土配合物、稀土掺杂复合物,简述了这三类材料的抗菌机制和应用现状,同时对材料未来的抗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抗菌剂及抗菌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综述了近年来抗菌剂在国内外的研究开发及抗菌材料的应用发展状况,探讨了抗菌剂在今后几年内的发展方向,指出国内抗菌剂在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电网设备的载银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给出原子团簇形成过程,制备研究的载银纳米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子微观结构,显示纳米粒子外形。通过微量注射泵获取去离子水,令水滴和纳米薄膜接触,利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二者间的接触角。测试纳米材料亲水/疏水性;并对纳米薄膜进行力学性能测试。通过计算抑菌圈大小对纳米材料抗菌性进行测试。对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沉积时间下的纳米材料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研究沉积量、沉积形态对载银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获取一组最优性能的工艺参数。进行细胞膜完整性实验,通过温度对纳米颗粒的速度分布进行有效控制,提高抗菌镀层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纳米材料疏水性和力学性能均较高;在沉积时间为30 min、Ag沉积量为7%、沉积形态为柱状时,纳米材料的抗菌性能最佳;通过细胞膜完整性实验可知,优化后的纳米材料能够提高细胞死亡率,有效实现杀菌。  相似文献   

14.
抗菌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抗菌材料、抗菌剂的种类及其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方式;介绍了纳米抗菌材料、复合型抗菌材料等新型抗菌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同时指出新型功能材料在中国应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前景十分广观.  相似文献   

15.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是临床上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所导致疾病的常用药物,已发展到第4代.目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研究热点在于寻找对耐药的革兰氏阳性致病菌敏感,尤其是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萄球菌(MRSA)敏感的头孢烯酸类化合物及对高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改善其药学性质.就研发中的头孢菌素类化合物的结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新型水溶性壳聚糖纳米抑菌材料,采用油酸作为酰化试剂,氯乙酸为羧甲基试剂,对壳聚糖(CS)进行修饰,制备出了水溶性羧甲基油酰壳聚糖(OCMCS),进而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OCMCS纳米粒,并将其用于大肠埃希氏茵(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抑茵活...  相似文献   

17.
银的抗菌作用机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银的抗菌机理的4种理论:静电吸附杀菌、金属溶出杀菌、光催化杀菌和复合作用杀菌。分析银的抗菌机理与抗菌材料载体种类、细菌结构与成分及银的价态的关系。要得到既长效又广谱、既高效又安全的银系抗菌材料,有必要对银的抗菌机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光催化型、复合型及载有抗菌离子(银、铈及铜)的抗菌金属材料的特点,重点概述了含铜抗菌不锈钢的种类、制备工艺及发展应用状况,归纳了铜离子的抗菌机理、富铜相的形貌及结构、富铜相析出对耐蚀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Fe-based,Ni-based and Cu-based metallic glasses has been studied in this research.All test metallic glasses were found to inhibit growth of Esherichia coli.The optical density value of E.coli flocculation exposed to metallic glasses,from which the number of bacteria was determined,was 65% lower than that of the match group,and 57% lower than that of the ferrite group.Moreover,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σ=0.05) between Cu-based,Ni-based and Fe-based metallic glasses.These results exte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metallic antibacterial materials,and suggest new applications for metallic gla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