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伊拉克米桑油田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特征、成岩作用及储层主控因素,通过分析岩心、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实验分析资料,进行了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沉积相特征和物性特征等储层特征研究,成岩作用以及储层主控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溶蚀孔(洞),储层物性为中孔-中低渗;Mishrif组经过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充填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生物泥晶化作用;储层主控因素:沉积环境控制粒间孔、生物骨架孔等原生孔隙的发育。早期的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而溶蚀作用改善了储集性能;构造运动形成的裂缝既可形成溶蚀孔,又可成为油气储渗的空间和通道。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北部塔巴庙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储渗体特征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古岩溶作用、同生成岩作用下,鄂尔多斯北部塔巴庙地区马五5以上地层发育为典型的古岩溶储层.储层岩石特征及电性、物性特征表明研究区为低孔、低渗致密风化壳储层.根据测井地质及储层地质特征将该区储层划分为孔隙型、溶蚀孔(洞)型、裂缝型及裂缝-(溶)孔隙型.其中以孔隙型储渗体为主,溶蚀孔(洞)型及裂缝-(溶)孔隙型储渗体次之,裂缝型少量.查明并论述了风化壳储渗体在岩溶地貌与岩溶剖面中的分布与规模.储渗体的特征和分布将为确定有利的勘探目标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储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等方面的分析,系统总结并评价了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盒8储层储集性能。研究表明,高桥盒8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及少量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平均孔隙度为8.37%,平均渗透率为0.81×10-3μm2,为典型中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溶孔为主,其次为晶间孔和原生粒间孔,发育少量微裂隙;孔隙结构表现为排驱压力中等-较高、以细喉道为主、孔喉道连通性相对较差的特点。根据储层岩性、物性、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等参数,评价出4类储层,其中,Ⅱ—Ⅲ类储集岩是研究区较好-中等的储集岩,也是研究区今后增产上储的主要储层。  相似文献   

4.
以区域地质资料及岩芯分析化验数据为依据 ,参考了前人研究成果 ,分析研究了老爷庙地区庙EBX1区块第三系碎屑岩岩石类型、储渗性能以及孔隙结构等储集层特征 ,并分析了影响储渗性能的因素。认为层位由老到新 ,由浅至深 ,岩石储层物性存在由好变差的趋势 ,即上第三系属高孔、中高渗透性储层 ,下第三系Ed组属中孔、中低渗透性储层。  相似文献   

5.
针对研究区火山岩储层横纵向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发育模式不清等问题,通过开展对区内28 口井 观察取样,进行200 余块薄片的镜下观察及87 块物性样品统计分析,明确了不同岩性的储集物性特征,综合判定研究 区总体为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并总结了火山岩储层孔隙演化过程及物性变化规律;明确了冷凝固结、热液充 填作用、构造作用/风化淋滤、埋藏充填、埋藏溶蚀等控储主要因素,最终结合油气运移过程建立起火山岩储层在岩性、 不整合、断裂等综合因素控制下的发育模式,为下步有利储层的综合预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梁家构造带万昌组储层特征,为寻找有利储层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大量岩心、测井、物性数据和沉积相资料,并通过薄片鉴定、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分析了古近系万昌组储层岩石的电性-物性-含油性的关系和储层砂体分布特征,探讨储层的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声波时差与孔隙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油层比油气层、气层、水层要求孔隙度和渗透率等物性下限高,万昌组的砂体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南2个方向。水下扇的中扇储层相对较好,主要为中孔中、低渗;外扇储层主要为低孔低渗储层,物性较差。万二、万三段物性最好,主要为中孔中渗;万一段储层物性次之,以中低孔、中低渗为主。储层的控制因素有埋深、粒度及分选性、沉积微相类型、成岩作用等。万昌组储层主要为中孔中渗储层,并且万二段和水下扇的中扇物性最好,是最有利的储集层位。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及图像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扶余油层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储集物性、微观孔喉分布及不同尺度孔喉对储层物性的贡献等特征进行精细表征,并分析不同微观孔喉参数与储层物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差、孔喉半径小;储集空间以粒内和粒间溶孔为主,含部分原生孔和黏土矿物晶间孔。储层孔隙半径分布差异不明显,而喉道半径与孔喉比分布差异较大;储层物性越好,喉道半径分布范围越宽,峰值喉道半径越大,并且右偏特征越明显;储层渗透率越高,对渗透率起主要贡献的孔喉半径越大;孔喉比分布与喉道半径分布呈现相反的特征。渗透率主要由岩石中少量的微米级孔喉贡献;纳米级孔喉所占体积很大,却只有较小的渗流能力,并且渗透率越低,纳米级孔喉所占的相对比例越大。微观孔喉结构参数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渗透率上,而对孔隙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富县北部地区侏罗系延9砂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富县北部地区延9砂岩储层特征,文中利用大量岩矿分析、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资料,对延9储层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和孔隙类型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储层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是细粒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中等;岩石物性总体较好,属于中孔中低渗储层,发育剩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等孔隙类型,喉道以中喉为主。研究区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因素和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主要因素;不同沉积微相的储层物性差异较大,水下分流河道的储层物性最好,同时也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9.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黏土衍射、物性等测试分析方法,对下寺湾油田柳洛峪区块长2储层特征和物性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柳洛峪区块长2储层物性整体上呈现出低孔、低渗的特征,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是储层物性演化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晰鄂尔多斯盆地南212井区延长组长62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综合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核磁共振、X-衍射等分析测试资料,对储层岩石学、物性、孔隙结构特征、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长62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少量岩屑长石砂岩,为低孔—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孔隙组合类型主要为溶蚀孔-粒间孔型,孔隙结构分为大孔-细喉型、中孔-微细喉型以及小孔-微喉型3种类型,中孔-微细喉型最为发育;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储层物性受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在分流河道储层物性好,储层单砂体厚度越大,物性越好;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均对储层物性起破坏性作用,溶蚀作用对储层具有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朝阳沟油田杨大城子油层物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讨论了朝阳沟油田杨大城子油层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以及物性影响因素。认为压实作用和粘土矿物对孔隙空间的充填作用是导致杨大城子油层物性差的主要原因;杨大城子油层的储层类型主要为低孔、特低孔微渗储层(盖储层)和中孔、低孔特低渗储层(较有利储层),少量为中孔低渗储层(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文10块沙3中储层的地质特点,采用试验方法对注水开发前后的流体动力地质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了流体动力地质作用对储层岩石组分、储层砂岩粒度、孔喉结构、孔渗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沉积物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粒级缺失现象,经过长期的水驱开发,部分小孔隙转变为大孔隙的趋势较为明显,参与渗流的最小孔喉直径大大提高,孔喉非均质性变强。长期注水开发后,物性好的储层物性更好,物性差的储层则更差,储层物性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马太效应"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3.
针对陆表海台内浅滩单滩体规模小、储层厚度薄、非均质性强、平面分布具随机性、地震预测难度大等问题,以四川盆地自贡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为例,采用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压汞及测井等多种资料,开展了陆表海台内浅滩型储层基本特征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研究,认为陆表海台内浅滩型储层岩性、储集空间类型、孔喉结构及孔渗关系等均存在较大差异,储层非均质性强。指出了台内浅滩型储层为典型的相控型储层,储层发育受多因素联合控制,其中海平面多旋回的震荡变化决定了台内滩单个储集体厚度小、纵向上多期叠置的分布样式,而台地内部次一级微地貌差异决定了台内滩型储层在早期就具有较强的平面非均质性,同生期岩溶作用是台内浅滩型储层主要的溶蚀作用类型,云化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储渗性能,构造破裂及埋藏溶蚀作用进一步优化了储层质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埃及阿布吉拉迪盆地Alam El Shawish West区块(简称AESW区块)下白垩统Kharita组三角洲碎屑岩储层特征认识不明确,预测难度大等问题,综合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物性分析、地震及测井等资料,对砂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harita组砂岩以石英砂岩为主,成分及结构成熟度较高。剩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的粒间及粒内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形成以孔隙型为主的砂岩储层。储层发育及分布明显受沉积古地貌、沉积层序、沉积微相及成岩作用等多种因素控制。沉积古地貌低部位砂岩储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易于形成规模型砂岩储集体。砂岩储层主要发育于水进体系域内部,厚度较大且物性较好。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及分支河口坝微相物性条件好,席状砂、支流间湾及前三角洲泥等微相较差。压实及胶结作用导致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重要的改善作用,所形成的次生粒间及粒内溶孔为重要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2油层为低孔低渗储层,利用岩心、测井和砂岩薄片等资料对储层岩石学类型、孔隙类型和物性特征分析表明:长82油层储层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砂岩粒度以细砂岩、细-中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其次为溶孔,属于小孔微喉型储层。进一步研究表明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发育受沉积和成岩双重作用控制:沉积作用形成的中砂岩与细砂岩孔隙度相差不大;而渗透率相差悬殊,厚层砂岩的物性好于薄层砂岩的物性;成岩作用造成河道主体微相中部发育绿泥石膜,保存了大量的粒间孔物性好,薄层非河道主体微相压实与胶结作用强烈,储层物性差。  相似文献   

16.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等资料,对扶新隆起带扶余油层进行了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类型主要为特低孔-低孔、非渗-超低渗储层,物性受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微观孔隙结构等多因素影响。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溶蚀作用是其主要成因。选用物性、岩性、微观孔隙结构等多个参数,将扶余油层储层划分为3类,其中Ⅱ类储层物性中等,是扶余油层产能贡献的主体储层,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以松辽盆地中央隆起带变质岩潜山储层为对象,利用钻井岩心、铸体薄片、锆石测年、测井及试气资料对松辽盆地中央隆起带中—浅变质岩潜山储层特征、发育模式和成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变质岩潜山储层主要分布于变质砂砾岩、片岩、碎裂花岗岩、糜棱岩等岩性中。储层主要分为风化壳型储层和内幕型储层2类,风化壳型储层发育在隆起带顶部,主要发育溶蚀缝和破碎粒间孔;风化壳下部为内幕型储层,受纵向岩性影响可分为2套(内幕Ⅰ和内幕Ⅱ)。内幕Ⅰ主要发育构造裂缝+粒间孔+晶内溶蚀孔;内幕Ⅱ主要发育片理缝+局部晶内溶蚀孔。风化壳型储层的物性和含气性优于内幕型储层。该区变质岩潜山储层形成的主要机制是溶蚀作用和隆升挤压等构造作用,深部内幕Ⅰ储层不发育的主要原因是埋深、热液作用使储层孔隙减少甚至完全充填。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用物性资料、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阴极发光等测试方法,对环江-刘峁塬地区长4+5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带进行了研究,划分出四种成岩相,其中绿泥石薄膜胶结+粒间孔、长石溶孔相和高岭石胶结+粒间孔、长石溶孔相是储层发育有利的成岩相带,水云母胶结相次之,铁方解石胶结相最差。油气地质意义表明,长4+5砂岩储层生、储、盖配置合理,成藏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可作为下步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9.
低孔低渗油气储层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而物性下限是评价低孔低渗储层的一个重要参数。针对低孔低渗储层的物性下限,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过诸多研究,但缺乏方法对比分析及适用性研究。鉴于此,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储层物性下限这一概念的来源及定义;结合实例归纳了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的影响因素;总结了3类确定方法:以岩芯资料为基础的方法、岩芯与试油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的方法,阐述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性,建议根据研究区地质背景、资料占有情况选择适当方法,并且要多种方法相互结合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层物性下限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对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定边油田新安边油区延9油层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安边油区现有资料的收集、分析、研究,结合本油区前人所做的基础工作,通过对延9油层组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等研究,分析新安边油区物性特性以及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等.研究表明延9储层物性较好,主要为一套中孔-中渗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