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为了观察血清胆碱酯酶活力与临床肝脏疾病疗效及预后评价的关系,把140例肝病患者按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分为五组;对照组149例为通辽市传染病医院体检人员,均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力.五组肝病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及各组间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肝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碱酯酶仍较低或升高不明显,提示肝细胞受损严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肝组织输液传染性病毒DNA(TTVDNA)的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探讨TTVDNA在肝组织中的分布。方法:采用PCR扩增法,分别合成地高辛标记的Gla、G2b两种亚型的双链TTVDNA探针。同时应用两型探针对22例血清学检查无甲-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病患者肝组织TTVDNA进行原位杂交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巢式PCR法检测配对血清TTVDNA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原位杂交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肝细胞核,少数位于胞浆。22例肝病患者肝组织标本中TTVDNA原位杂交阳性率68.2%(15/22),其中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中原位杂交阳性率83.3%(15/18),4例肝破裂、肝良性肿瘤患者TTVDNA原位杂交检测皆为阴性。配对血清TTVDNA阳性率63.6%(14/22)。血清与肝组织TTVDNA检测符合率86.4%(19/22)。结论:双探针原位杂交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有助于肝病病因的分析。TTVDNA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肝组织中检出率较高,提示TTV可能与这些肝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肝病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各型肝病患者中的变化规律。用放射免疫法到定188例肝病急者50例正常人的血清IGF—Ⅰ含量。结果表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的IGF—Ⅰ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GF—Ⅰ是在肝脏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判断肝细胞功能不良的重要指标。检到IGF—Ⅰ对肝病患者尤其是判断肝硬化进展情况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肝病患者的个性化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萍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1):186-187
治疗肝病是一个长期而科学的过程,在其中良好的护理对患者也是非常重要的,肝病护理不能搞统一化,应根据患着的特殊情况和个体差异区别对待,科学的治疗配合个性化的护理就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笔者在实践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就肝病的个性化护理问题进行研讨,提出了根据不同年龄的病人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新的肝病细胞治疗方法,即肝细胞微囊化移植.对其概念、优缺点、安全性、时效性及其在国际医学界的使用和发展情况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肝得健(Essential)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脂肪肝等肝病,其主要成分为“必需”磷脂(简称EPL)。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以完整分子形式修复肝细胞膜、恢复损伤的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抗脂质过氧化等,使升高的生化指标恢复正常[1],至今未见有关其血管副作用的报道。我们近年来应用3种不同给药途径治疗135例各类肝病患者,观察到静脉注射患者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各类患者共135例,均为住院病人,男101例,女34例。年龄16~75岁,平均(40.…  相似文献   

7.
《创新科技》2005,(10):53
日本一研究小组日前开发出提前检测肝细胞癌的新技术,且方法简便,利于患者提早治疗。据报道,日本鹿儿岛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坪内博仁和宫崎大学医学部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分析了肝细胞癌患者和健康人共110人的血液,比较后发现了肝细胞癌患者血液中特有的6种蛋白质。研究人员用专用装置分析这6种蛋白质的数量,并和标准值比较,判断肝细胞癌发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肝病患者采用血浆置换人工肝治疗方法与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通过体外循环代替肝脏解毒,促进肝细胞再生,使患者肝功能在正常内环境下逐渐修复。结果:通过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成功治疗肝患者高达103例,肝患者治愈好转率由31.2%显著上升至66.4%,肝病患者体内的血浆内毒素和病毒载量明显下降,意识障碍消失或明显好转,能显著延缓和有效控制肝患者病情,为等待供体赢得时间,降低肝患者的病死率。结论:临床护理是人工肝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护理能有效提高人工肝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持续推进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肝病是一类常见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肝癌等,对这类疾病在初期阶段的保肝治疗是重要措施,很多中药能对抗或减轻肝细胞损伤,修复和再生受损伤的肝细胞,从而达到保肝、恢复肝功能的目的.对国内近十年来几种中药具有的的保肝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治疗药物中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其发生机理与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乙肝病毒携带、个体免疫状态、既往肝病史等均是影响药物性肝炎的主要因素.为避免结核病人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治疗前须先检测乙肝标志物,并密切观察其肝功能的变化,以减轻抗结核治疗中的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11.
酒精性肝病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医生及时且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十分重要.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已被广泛运用于预测多种肝病患者的预后,本文就MELD评分对酒精性肝病(ALD)患者短期预后预测价值研究展开综述,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促反应终点法检测50例健康人和137例肝病患者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结果 脯氨酸肽酶的正常参考范围为(854.6±191.8)U/L,肝病各组脯氨酸肽酶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经过治疗后各组肝病患者脯氨酸肽酶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血清脯氨酸肽酶活性的检测可估测肝病患者的病情及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3.
酒精性肝损伤与小肠通透性改变的关系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肠道内毒素及其激活肝库普弗细胞产生炎症细胞因子机制是酒精性肝损伤机理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酒精不仅作为一种肝脏毒剂,可削弱正常肝细胞的代谢及肝细胞的稳定性,损伤线粒体功能;同时酒精可致小肠通透性增加,使肠源性内毒素渗漏形成二次攻击,加重肝损伤。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病有悠久历史,其中健脾、调理脾胃运化功能,“升清降浊”是重要治则。这提示中药可能可以通过纠正酒精引起的小肠通透性改变以防治酒精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得健治疗慢性肝病临床价值,方法对256例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12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维得健,对照组常规治疗,全部病例于治疗前后检测FⅡ:CA,ALB,ALT,结果维得健明显升高FⅡ:CA,ALB,降低ALT。结论 维得健改善各种慢性肝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乙肝、戍肝病毒带毒人群的不断增加,慢性肝病的患病率也不断上升,而且治疗十分棘手,如何防治和减缓病情的发展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最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的世界肝病防治大会上的一项报告中指出,饮食中的锰诱发慢性肝病并发肝昏迷,因此饮食中的锰是肝病患者的危险因子之一。一般的食物都含有锰,其中99%是由肝脏清除,经胆道排出。由于慢性肝病病人的肝脏清除能力下降,大量的锰在血液中不能排泄,会出现肝昏迷症状,表现为语  相似文献   

16.
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细菌性肝脓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林贞(福州大学医院,福州,350002)肝脓种患者,细菌易入侵血循环中,播行全身,引起发热和毒血症症状,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如不及时治疗,就酿成脓毒血症,危及生命,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到,用西药治疗肝脓肿患者,疗程很...  相似文献   

17.
肝干细胞及其在肝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它们可以跨系、甚至跨胚层分化,这种现象称为"可塑性"(plasticity).多种成体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可在受者(包括小鼠、大鼠和人)肝脏内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为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提供了新思路.文中就不同来源的肝干细胞是否可以向肝细胞分化、影响干细胞分化的因素和调控机制以及干细胞在肝再生医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肝炎灵注射液是中药山豆根提取物。山豆根有抑制病毒、抗肝损伤、减轻肝细胞坏死、保肝降酶、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此外,还有升高白细胞,提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的作用。笔者采用肝炎灵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复肽对慢性肝病患者过血酶原活性(FⅡ:CA)、血浆白蛋白(ALB)及丙氨酸转移酶(ALT)的影响。方法;采用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结果:肝腹肽能升高各种慢性肝病的FⅡ:CA、ALB,降低ALT。结论:肝复肽是改善慢性肝病肝功能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钱英 《科技潮》1998,(8):100-100
我国是一个肝病大国,据最近一次全国调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仍为9.7%,同70年代末相比较依然居高不下。研究表明,慢性肝炎(在我国,特别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估侧,近30~40年中,慢性肝病还将陆续发生,至少最近十几年内肝癌的发病数仍将逐年增加。慢性肝病包括病毒性、酒精性、药物性、血吸虫性、代谢性等多种肝病,其中最常见而且危害最大的是病毒性肝病。本文将着重讨论病毒性肝病的中医药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