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氯化铜、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和2,6-吡啶二羧酸为原料,制备了一个新型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差热分析、光电子能谱分析及TEM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可能是Na[Cu(PMBP)(PDA)].抗菌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一定的抑制作用.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配合物可能是以插入模式与DNA结合的.  相似文献   

2.
2,5-二羧甲硫基-1,3,4-噻二唑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配体2,5-二羧甲硫基-1,3,4-噻二唑和过渡金属铜(Ⅱ)、镉(Ⅱ)、钴(Ⅱ)配合物的合成,经元素分析、ICP发射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差热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并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荧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镉和钴配合物具有荧光性。  相似文献   

3.
在pH=6~7的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9个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乙醛酸稀土配合物。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Ln_2A_3·H_2O(Ln=La,Pr,Nd,Sm,Eu,Tb,Er,Yb和Y,A为配体)。通过摩尔电导,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差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认为配体为四齿配体,配合物具有双核结构。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水杨醛缩-3-羟甲基氨基甲烷锌(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溶解性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4-(2-吡啶基)-苯甲醛(fppy)和2-苯基吡啶(ppy)为配体合成了一个中性金属铱(Ⅲ)配合物Ir(ppy)_2(fppy),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法测定了晶体结构,并通过元素分析、质谱、核磁等表征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室温下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及寿命等光物理性质,此外还利用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种含线状N4O2配位点的配体1,2-二(6-羧基吡啶-2-甲胺基)乙烷(H2L),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以H2L为配体与Tb(Ⅲ)合成了环状结构的二元配合物和以2,2′-联吡啶(bipy)为第二配体的三元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及发光性质研究. 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均能发射Tb(Ⅲ)的特征光谱,最强发射峰在545 nm左右,配体极好地敏化了稀土离子的发光. 第二配体的引入使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明显大于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1-巯基-3-甲基-4-丁基-5羟基嘧啶(HSQ)与α-氯乙酸反应合成了新的配体1-(2′-硫代乙酸)-3-甲基-4-丁基-5-羟基嘧啶(HL);又用该配体与氯化稀土反应制得了4种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与化学分析,IR,UV,~1HNMR,摩尔电导,热分析等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测试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浓度在200~50mg/L 时,有一定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Cu(II)-吡啶-草酸根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试验.  相似文献   

9.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铽-α-萘甲酸-邻菲啰啉三元配合物、铽元素、α-萘甲酸、phen的抗菌性.结果表明:铽-α-萘甲酸-邻菲口罗啉配合物的抑菌性大于配体邻菲啰啉、α-萘甲酸、铽元素;稀土配合物的抗菌性存在浓度效应;配合物对6种测试菌的抑制性顺序为大肠埃希氏菌〉酿酒酵母〉枯草芽胞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对铽-α-萘甲酸-邻菲啰啉稀土配合物抑菌谱的研究有助于稀土配合物抑菌机理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丙酮溶液中合成了两种未见报道的 4′-溴-5′-硝基苯并-15-冠-5(L)与硫氰酸钠、钾的固体配合物.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和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及摩尔电导的测定.红外光谱等结果表明—NO_2、—Br 未参与配位,而 SCN~-则以 N 作为配位原子,故可推测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K~+与L 并非生成常见的夹心配合物,而是生成1:1型非溶剂合、不含水的固体配合物.  相似文献   

11.
复变函数论的边界元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把复变函数论应用于边界元方法,建立了复变函数论的边界元方法、1)提出了复位势基本解的概念.2)给出基于复位势基本解的边界元方法的基本方程及一系列基本关系式。3)导出无限平面、半无限平面及具有圆孔的无限平面问题的复位势基本解,并分别给出计算实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解决了以往边界元方法的解在边界附近紊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25℃,Ⅰ=0.1时,钢(Ⅱ)-甘氨酸配合物在纯水及8.0%,16.3%,25.0%,34.2%,43.8%叔丁醇或异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一级稳定常数,计算了配位反应的自由能变化及该配位反应从纯水到上述各混合溶剂的转移自由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溶剂中有机组分的加入,配合物更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钛(Ⅳ)—二氨替比林甲烷(简称DAM)——氯化亚锡三元配合物氯仿萃取吸光度法测定钢铁中钛进行了研究。通过条件试验,确定了配合物氯仿萃取液的最大光吸收波长λmax=395n.m.;测定了配合物的配合比为:Ti(Ⅳ)∶R∶SnCl_2=1∶3∶3;确定了酸度范围、试剂用量、配合物的稳定性等。制定出采用Ti(Ⅳ)—DAM—SnCl_2氯仿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钢铁中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复合结构的原理及实验 ,通过实例说明复合结构对消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报导了Bi(DTC)2(NO3)(H2O)配合物合成,并对这个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和XRD粉末衍射及热稳定性进行研究,提出了可能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广义梯度近似平面波超软赝势法,计算了板钛矿相TiO2的电子结构、态密度、电荷密度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板钛矿相TiO2为直接带隙氧化物,禁带宽度为2.36 eV;计算并分析了板钛矿相TiO2的复介电常数、复折射率、光电导谱、吸收系数、反射率和损失函数,计算得到其静态介电常数为(100)、(010)和(001),方向分别为4.12、3.37和3.45,折射率分别为2.03、1.83和1.89;通过对比发现,由于板钛矿相TiO2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在(100)、(010)和(001)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光学各向异性,为板钛矿相TiO2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塑性加工润滑添加剂协合效应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试了多种润滑添加剂油品的油膜承载能力,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油品在金属铝表面上自然形成的吸附膜的结构,考察了油品油膜承载能力与吸附膜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吸附膜结构强化的概念;对复合型添加剂协会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吸附膜的结构强化是引起某些复合添加剂出现协合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Kumada偶联反应为关键步骤首次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2,4-二胺基-6-(4,5-二癸基噻吩)-1,3,5-三嗪 (T),并制备了在多重氢键作用下T与全氟链苯甲酸(A)形成的超分子液晶复合物.红外光谱(IR)与偏光显微镜(POM)研究表明T与A形成的等摩尔复合物可呈现液晶柱相,其原因可能是T与A通过氢键形成的二聚超分子的中心极性区域由于氢键的存在其极性得到加强,以及全氟链的引入提高了分子内的极性对比,利于微观相分离及分子进行有序自组装.  相似文献   

19.
在常压和接近工业生产温度、浓度条件下,测定了若干过渡金属离子与多元胺配位络合催化的吸收速率和解吸速率。进而用最佳配位络合剂研究了影响吸收速率的因素、金属离子和配位活化剂的活性顺序以及最佳工艺特性;并分析了配位络合活化反应的机理,提出机理模型。由实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得到的数学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可望为改进目前的DETA脱碳工艺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Cu(OAc)(Ur)(HO)](HO)配合物,并对这个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和X-ray粉末衍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和研究,提出了可能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