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采用2002年黄河流域流经的主要省区的投入产出表计算研究区以及三产业的用水系数、水足迹和净外部水足迹,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第一产业的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均最高,其次二、三产业;地区间用水系数相差很大;2002年黄河流域的总水足迹是1 461.0亿m3,46.9%缘于地区内最终消费、53.1%缘于资本积累;人均水足迹是359.7 m3.a-1地区差异明显;2002研究区净外部水足迹132.5亿m3,占总水足迹的9.1%.  相似文献   

2.
基于灰水足迹对2009—2020年长江流域的生态补偿额度进行量化,为完善长江流域生态补偿保护机制提供支持。从农业、工业、生活等3方面计算了2009—2020年长江流域15个省、2个直辖市和2个自治区的灰水足迹及它的载荷系数,利用零和模型和生态补偿标准修正指数计算了流域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生态补偿标准。结果显示:1) 2009—2020年长江流域灰水足迹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015年达到峰值为9 131.44亿m3,中下游地区灰水足迹随时间推移而减少的趋势更明显;流域内灰水足迹载荷系数较大且水资源分布较少区域中大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在2019—2020年灰水足迹载荷系数呈下降趋势,淡水资源压力减弱;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绝对值总量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呈波动趋势,最低值在2011年为570.92亿元,最高值在2019年为1 090.45亿元。2)长江流域内上游地区农业年平均灰水足迹最大,然后依次是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中游地区工业和生活年平均灰水足迹最大,然后依次是下游地区和上游地区;在区域灰水足迹中农业灰水足迹的占比最大,然后依次是生活和工业灰水足迹的占比。...  相似文献   

3.
在量化江苏省农业生产水足迹、消费水足迹及虚拟水流动基础上,分析与水资源消耗相关的环境影响,以及对人类健康、生态质量及资源的影响。江苏省农业生产水足迹、消费水足迹、虚拟水流出及流入分别为110.97亿m3、37.98亿m3、74.99亿m3和2.00亿m3,前三者主要受水稻和小麦的影响,后者主要受奶类、油料和牛肉的影响;其相关的人类健康影响分别为26.02万DALY、9.30万DALY、17.58万DALY和0.87万DALY,生态质量影响分别为19.02亿m2·a、6.69亿m2·a、12.85亿m2·a和0.53亿m2·a,资源影响分别为0、1.47亿MJ、0和1.47亿MJ。分析结果表明:节水技术应用及节水品种培育有助于减小生产水足迹,消费模式转变有助于降低消费水足迹,贸易结构调整及贸易地区选择有利于改变现有虚拟水流动模式;水足迹及虚拟水流动量值是影响江苏省水资源消费相关环境影响的重要因素,减少水资源消耗,降低农业用水比重,改变产品调入区域等均有助于减小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连市旅顺口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水足迹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足迹将实物形态的水与虚拟形态的水联系起来,为分析经济模式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解决区域水资源缺乏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计算了大连市旅顺口区和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水足迹.结果表明,2003年旅顺口区的总水足迹不足开发区的50%,但实体水的消耗量约为开发区的1.5倍.旅顺口区水资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区施行农业为主要产业、在贸易过程中大量输出虚拟水的发展模式.考虑到两个地区的水资源特点及经济模式对用水的影响,提出了增加工业在产业中的比率和发展精品农业等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上饶地区水资源利用、经济增长与水环境压力的关系,以水足迹法和"脱钩、复钩"理论对上饶地区水资源利用、经济增长与水环境压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饶地区从2003-2011年,平均水足迹为134.35亿m3,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为主要耗水部门;在水资源消耗量增加的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也在不断提高,9年间增加了3.36倍;水资源压力远远小于1,水资源自给率值为1.124,说明上饶水资源丰富,属富水区。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的评价结果中多数年份为强"脱钩"状态,经济增长与水环境压力的评价结果中多数呈弱"脱钩"状态,说明上饶市的经济发展依赖于水资源的消耗,但经济增长是在恰当利用水资源情况下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位于中国北方的辽宁省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现代化进程受到制约。基于水足迹和虚拟水理论,利用单区域投入产出法,构建"实物-价值"型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根据2012年辽宁省投入产出表和部门的用水数据,计算辽宁省2012年各产业部门的用水系数、水足迹和虚拟水贸易量。结果表明:1)辽宁省完全用水系数和直接用水系数最高的部门是水的生产供应业,农业位居第二;2)辽宁省农业直接水足迹最高,完全水足迹和间接水足迹最高的部门是制造业;3)辽宁省是虚拟水净输出地区,虚拟水净输出量为40 009万m3。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为例,运用水足迹和和虚拟水理论开展了融合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通过计算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水足迹,对北京市现状水资源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区域水资源需求量,评价水资源承载力是否在合理程度.通过分析计算近20年北京市虚拟水的输入量,预测未来虚拟水贸易变化能否满足北京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用水需求,从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调整思路.分析结果表明,北京需要进一步加强虚拟水战略的运用,这样可以有更多的实体水用于生态用水,从而改善北京市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支撑,对水资源的规划决定着对城市总体的规划,水足迹和虚拟水理论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水足迹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和安全问题的一个新概念,由于其考虑了经济消费中虚拟水的消费量,从而较为深刻的揭示了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真实消费情况,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引用水足迹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对山东省2006年的水足迹及其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总体水足迹为408.75亿m^3,人均水足迹439.09m^3·人^-1·a^-1,大大高于所统计的水资源的利用量.山东省今后水资源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分析并提出了降低水足迹以缓解水资源压力的儿条途径,探讨了水足迹今后的研究方向及重点.  相似文献   

9.
潘冰  李洁美 《科技信息》2006,(9):157-158
水足迹和虚拟水是近年来国际水资源研究的新动向,也是当今国际水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水资源足迹真实地反映了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为水资源科学管理,粮食安全,水安全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应用了水资源足迹和虚拟水的相关概念及计算方法,计算并分析了辽宁省2002年和2003年的水资源足迹,充分利用此战略可以有助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水劣化足迹的评价方法,对江西省不同工业行业在多个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水富营养化足迹、水酸化足迹和水生态毒性足迹的核算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i)2017年,对江西省水富营养化足迹影响最大的关键行业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其次是造纸和纸制品业,再次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关键污染物是氨氮(NH3-N); 对水酸化足迹影响较大的关键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与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关键污染物是SO2; 对水生态毒性足迹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关键污染物是Cd.(ii)空间维度评估表明对水富营养化足迹贡献最大的是赣州市,对水酸化和水生态毒性足迹影响最突出的均为宜春市.(iii)2006—2017年江西省3种水劣化足迹均总体呈下降趋势,水富营养化足迹与峰值相比降低了70.06%,水酸化足迹与峰值相比降低了59.99%,水生态毒性足迹与峰值相比降低了24.33%.  相似文献   

11.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 基于该区域2005—2017年人口变化、经济优化、社会发展以及水资源利用等数据, 通过构建城市化综合评价体系, 对该区域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 利用改进的水足迹计算方法, 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 量化及验证城市化水平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 从城市化发展水平来看, 可将珠三角城市群划分为4个等级, 其中广州市和深圳市处于高水平城市化等级; 2) 通过水足迹计算方法, 得出2016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水足迹总量为580.58 亿m3, 显著大于根据《2016年广东省水资源公报》中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289.90 亿m3); 3) 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 水足迹总量变化趋势不同, 阶段性特征明显; 4)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水资源利用效率将会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进行变化环境下区域部门未来用水的不确定性研究,引入经济学中的合作博弈理论,在考虑各用水部门组成的用水联盟机会收益的前提下,依据国家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以广东省东江流域及其各分区为例,建立了基于合作博弈的各用水户用水分解模型并对其求解,给出了研究区2020年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合作博弈核心,即未来流域各用水户基于用水总量控制的用水量合理分配区间。东江流域2020年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控制量区间分别为42.61~62.89亿m~3,25.2~42.06亿m~3和0.46~9.31亿m~3。通过各用水户用水量控制指标集的确定,为用水总量控制下流域未来用水管理目标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影响着中俄两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两国水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意义重大。通过分析黑龙江流域中俄9个相关政区的供水情况及生产水足迹,采用RG-RP关系图法对比分析流域中俄相关政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中国四个政区中黑龙江省供水能力最强,俄罗斯侧五个政区中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供水能力最强;中国生产水足迹明显多于俄罗斯侧,且水资源压力较大,其中辽宁省最为显著。可见中国各政区的用水效率较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水资源承载力优于俄罗斯侧。为中俄跨境流域水资源监测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水量调度的自校正控制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克服单纯人工调水的局限,满足现代黄河水调工作的需要,建立了黄河流域水量调度的自校正控制模型。以防凌、防断流以及"公平分水"为模型控制目标,以黄河干流骨干水库为调节器,及时跟踪、掌握水调系统控制流量、引水流量、水库泄量、水位等状态参数,调节水库泄流、调整引水计划。运用该模型编制了黄河流域2001至2002水文年的水调方案并与当年实际情况对比。结果显示与实际水调情况下的控制断面流量平均偏差1.05%,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平均偏差2.77%,各省区耗水量平均偏差4.40%,省区耗水过程偏差14.37%。该模型目前已经在黄河水量调度中心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15.
谢永琴  刘莉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7):1311-1322
基于2004~2018年黄河流域9省区截面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以及引力模型,探讨了黄河流域地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以及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省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3大系统的评价值均呈增长态势,但生态环境的发展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2)9省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两极分化,发展不均衡,黄河下游地区协同水平明显优于黄河中游和上游地区;(3)黄河流域整体耦合协调的空间联系强度弱,需要强化高耦合协调地区对流域其他省区的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流域内人口众多,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2000-2008年黄河流域(片)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结果,结合河流水质评价标准,推断黄河流域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然而污染程度正在加剧,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推测主要原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属于水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河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建立了以水质为标准和以灰水足迹为标准的水污染程度评价指标,采用灰水足迹的方法对河北省水资源进行水质—水量评价.结果表明:1)2013年河北省的灰水足迹为242.41×108 m3,相比2005年下降了19.7%,2005—2013年河北省的灰水足迹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2种水污染程度评价指标的走势大体相同,说明水质性缺水状况可以粗略地用本文计算的灰水足迹进行表征.3)2005—2013年间河北省的灰水足迹远大于当年河北省的水资源量,呈现出明显的水质性缺水特征.  相似文献   

18.
水足迹是一个与消费有关的水资源占用情况的综合性指标,它提供了一个更为广泛的视角来认识人们是如何利用水资源的,能够较好地评价区域水资源利用情况.通过引入水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估算了银川市2007年水足迹情况.结果表明,银川市2007年总的水足迹为16.403×10^8m^3,人均水足迹为1102m^3/a,水资源压力指数为0.93,水资源自给率为0.99,水资源进口依赖度为0.01,过高的自给率和水足迹给银川市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同时,分析了银川市水资源利用状况,探讨了降低水足迹、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