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设计一个利用8086PC 机实现多台电阻炉温度的自动巡回检测控制系统.该系统以8086为基础,以并行I/O接口8255A为核心,并配以适当的外围接口电路,实现对电阻炉温度自动检测与控制.设计了一种过零检测电路,利用硬件方法实现普通双向可控硅的同步过零触发从而实现功率可调.该控制系统具有电路简单、功能强、使用方便、测量控制精度高、工作稳定可靠、性价比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以AT90S8535为控制芯片的电炉炉温控制系统的设计.该控制器由AT90S853单片机、键盘/显示、热电偶、温度变送器、可控硅触发电路等组成.控制器采用了PID控制算法.由AT90S8535单片机构成的炉温控制器具有高效、控制精度高、外围电路简单、可靠性好、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它具有很好的市场推行价值.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套单片机控制的盐浴炉温度控制系统.利用S型铂铑—铑热电偶检测温度,热电偶进行冷端补偿,热电偶检测的信号通过放大、采样保持、模数转换再送单片机保存,采用分段查表法获取各点温度.选用可控硅过零触发自动控制盐浴炉温度,控制周期为100个三相交流市电周期,即2s.由单片机控制可按预设温度曲线进行加热,并可实时显示加温曲线.  相似文献   

4.
克服加热炉温度惯性的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服加热炉炉温的惯性是炉温控制系统的难点,本文介绍了在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中采用分时周期采样与P.I.D输出限幅的方法克服加热炉炉温热惯性。  相似文献   

5.
段崇涛 《科技信息》2009,(16):299-300
本文简要介绍了加热炉仪表控制系统结构及系统功能,并着重介绍了炉温自动调节控制,对所采用的双交叉限幅燃烧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原理详细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以模糊控制在炉温控制系统中的研究为例,阐述了系统的组成、炉温控制器的设计、运行过程及其结果分析,系统采用了两级Bang-Bang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这对于那些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过程,可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反应式功率步进电动机可控硅逆变器电路中的换流过程,阐明了可控硅失控的原因,提出了抗干扰触发系统的设计要点,并提供实际电路的范例.实践证明,采用抗干扰触发系统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改进集成化数字可控硅触发器的基础上形成了微机可控硅触发器,使得在微机化控制系统中简化了可控硅触发电路,同时使得微机控制系统中与软件接口方便,从而为系统的微机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模糊控制在炉温控制系统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模糊控制在炉温控制系统中的研究为例,阐述了系统的组成、炉温控制器的设计、运行过程及其结果分析,系统采用了两级Bang-Bang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这对于那些难以建立数字模型的过程,可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功率可控硅和二极管构成交直交变频调速系统。逆变器的可控硅用电容器关断,电容器贮存的初始电荷用预充电的形式给定,放电和再充电在逆变器工作过程中自动切换。给出了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结构,并说明了系统的特点。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并设计了多级升温保温微机控制系统的硬软件。在过程量输出通道上采用了SCR过零触发器。用软件实现了温度实时显示,采样控制以及工艺曲线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基于PC机的电加热炉计算机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由PC机、单片机子系统、温度检测电路、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控制电路等组成,利用串行通信组成PC-单片机组合,具有控制灵活、价格低廉和界面友好等特点.对该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PC-单片机的监控程序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硅钢工业退火炉温度控制具有强耦合、纯滞后、多扰动等特点,它的控制方法代表着一类非线性系统控制的解决方法。以硅钢工业退火炉温度为控制对象,在双交叉限幅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了智能学习系统,形成了基于智能学习系统的双交叉限幅控制方法来解决此类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并通过模块化的编程来实现其功能。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D控制相比,该控制方法的控制精度、抗扰性等控制指标有明显提高,是解决此类非线性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加热炉待轧时炉温模糊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加热炉动态过程受控特征分析,将数学模型方法、模糊控制理论和模糊优化方法应用于加热炉动态过程炉温优化及控制研究.建立了加热炉待轧时炉温模糊优化模型,构造了以钢坯导热机理模型为基础的炉温在线模糊控制决策系统.在此基础上对典型待轧过程进行了炉温控制决策的计算机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炉温模糊决策结果使在炉钢坯获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本文的模型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加热炉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原燃料条件较差、炉况稳定程度较低和检测仪表不多的湘潭钢铁公司2号高炉铁水含硅量数据的统计学特征。按照现代控制论的观点,将高炉视作多输入-单输出系统。当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可以用若干个操作变量和模型预报偏差的多项式预报下一铁次的含硅量;根据赤池法则确定模型中包括的自变量及其阶数。应用该模型对915炉铁次的含硅量作离线预报研究,结果证明了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使用传统的高温炉时采用机械式方法进行操作,升温速度靠人工手动电流调节旋钮来控制。在升温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观察并调节电流大小以控制升温速度,因而在烧结样品时温度控制不够准确,且花费较多的时间、耗费较多的电量。为了满足烧结工艺对炉温的高要求,选用智能控温仪,通过改进线路,对老式高温炉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的高温炉能通过控温程序准确控制烧结过程,温差为±1℃~2℃,并达到了节能、省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单神经元自适应炉温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单神经元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与传统的PID控制相结合,构成一种智能调节器,解决炉温控制中的大惯性和纯滞后问题,最后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数字仿真,证明该控制方法的可实现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高炉炼铁生产过程中,铁水硅含量反映高炉炉温,预测和控制炉温对高炉生产的节能、降耗、顺行至关重要.基于包钢6号高炉生产数据,建立了RBF神经网络铁水硅含量预测模型.研究表明:考虑时滞因素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当误差范围<±0.10时,预报准确率达到了85%,其准确度高于不考虑时滞因素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对在线预测高炉铁水硅含量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国内某乙烯装置裂解炉通过增加先进控制系统,实现精确控制辐射段炉管出口温度目的,系统运行后,减少了辐射段炉管出口温度波动、降低了炉膛横向温度差、提高了对裂解深度的稳定控制,取得提高双烯收率及降低乙烯装置能耗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日本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炉对板坯加热生产高磁感的机理:电磁感应加热炉加热时脱碳量控制;加热炉温度控制;连续热轧设备系统的联接与功能;热轧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