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构树剥皮再生中内源IAA的变化及其组织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了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Vent.)剥皮后维管组织再生过程中内源IAA浓度的变化,并用改进的免疫金银法测定了此过程中内源IAA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剥皮后内源IAA浓度迅速升高,升高幅度近100%。去除树冠和遮光抑制了维管组织的再生,但却没有影响内源IAA浓度的变化趋势。这似表明,剥皮刺激诱导的内源IAA浓度的快速升高可能是束缚态IAA的快速释放,而不是芽和幼叶新合成的结果。内源IAA组织定位的结果表明射线细胞、愈伤组织和新生维管组织内均有较多的银颗粒标记。这些似可表明,高浓度的内源IAA可启动未成熟维管组织细胞的脱分化,而较低浓度的内源IAA流则可诱导再生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相似文献   

2.
肉桂是四大南药之一,桂皮、桂油可作实用香料,药学上有避寒、止痛、化瘀、活血、使胃、壮体的功效,因而具而很高的经济价值。本人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了一套全新的肉桂剥皮的再生实用技术。应用这项技术,三年后即可再剥皮,节省生产时间两年,第二次剥皮比第一次剥皮增产50%至70%,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最佳剥皮季节是清明前后,每年3月下旬至5月份,这段时间形成层细胞较活跃,剥皮容易,剥皮后新皮生长较快。但应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操作,避免在雨天进行。剥皮前先用蘸有酒精的棉球将手和刀进行消毒,在离分枝15cm处环到一周,在…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人工剥离电缆外皮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通过材料力学分析和有限元方法对电缆车削剥皮过程进行了理论模型构建和仿真模拟分析,研究了电缆车削剥皮过程中的变形规律,为一种机械车削中间剥皮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并验证可行性。对电缆结构特性进行分析,建立电缆几何模型。采用复合材料力学理论分析与均匀化方法,进行电缆力学模型建立及参数的求解。建立影响车削剥皮质量的中间剥皮车削加工力学模型,研究影响剥皮质量的电缆弯曲与扭转变形力学特性规律,并进行了电缆线径、长度、切削位置因素显著性分析。分析了电缆绝缘外皮XLPE切削加工特点、刀具几何参数与材料选择,求解出了XLPE的修正J-C本构模型,运用ABAQUS进行热力耦合切削数值模拟,研究了切削速度、切削深度与刀具角度对切削力、切削温度及切屑形态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缆线径对电缆弯曲和扭转变形均有较大影响,线径越大产生的变形越小。长度和切削位置对线缆弯曲变形影响较大,对扭转变形影响不明显。电缆XLPE外皮切削有限元模拟结果清晰直观,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和刀具前角对XLPE外皮切削形态和切割温度影响规律明显。  相似文献   

4.
将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110KeV离子注入机上产生的Fe~ 离子注入剥皮与未剥皮的小麦种子,分别测定了这两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生长势。结果表明:注入10~(12)~10~(15)Fe~ p/cm~2能够轻微刺激未剥皮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势,但对剥皮种子来说却显示了抑制作用。可以认为Fe~ 的注入深度有限,剥皮能够明显提高注入效果。  相似文献   

5.
诗的剥趣美     
本阐述了诗歌中的一种创作技法“剥皮”,指出了剥皮诗的几种写作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剥皮诗所呈现的诗趣美。  相似文献   

6.
我们大连自然博物馆剥制室曾经制作小鳁鲸(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标本,其程序如下:一、剥皮前的工作在给小鳁鲸剥皮以前,要进行拍照和测量。1.形态拍照形态照片是在制作标本过程中用来作为对照和参考的,所以在拍照时要抓住小鳁鲸的基本特征。这就要求既要拍全整体,又要注重局  相似文献   

7.
[拆庙做屋,剥皮打鼓]地处江干区闹市的三星级酒店,据说从建造开始就事故多多,施工过程几度中断。民间传说是盖楼动了原处的乌龙庙,风水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8.
建立微粒捕集器分区域微波再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提取微粒捕集器分区域微波再生平衡过程的关键参数(孔隙率、再生时间、电机旋转角、排气温度、氧流量等),利用分区域微波再生模型对再生过程中的再生效率、功率消耗进行四水平正交模拟计算,得到各关键参数对微粒捕集器分区域微波再生过程中再生效率和微波功率消耗的影响规律,确定再生过程的最优参数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当再生时间由7.5 min减至3.0 min时,再生过程中功率消耗的最大值增大2.1倍;当孔隙率为0.6,再生时间为7.5 min,电机旋转角为30°,排气温度为500℃,氧流量为0.1 kg/s时,再生效率提高9.8%,功率消耗的平均值降低28%。  相似文献   

9.
活性炭的电化学再生机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研究PH值对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的影响,活性炭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再生效率和循环再生对活性炭再生效率的影响,结合以前的有关研究结果分析认为活性炭的电化学再生过程机理中包括电脱附。NaOH碱再生,NaClO化学氧化等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再生活性炭具有较高的再生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制作巨蜥生态标本所需要的材料、工具、药品及剥皮和制作步骤。对皮肤内残余物不便剔除的指部、趾部和尾脊骨部分等使用了一些新的处理方法。探讨了在剥制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包括躯体和内脏等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11.
碳纳米管是新型的吸附剂,腐殖酸去除是饮用水处理的难点。在已开发出对水中腐殖酸具有良好吸附去除性能的载Ca磁性碳纳米管的基础上,为减少吸附剂应用成本,以超声预处理结合微波再生吸附剂。研究各再生条件对再生效果的影响,并对再生条件进行优化,对吸附剂及再生后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考察再生对吸附剂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预处理结合微波对吸附腐殖酸的载Ca磁性碳纳米管具有较好的再生效果。超声时间对再生效果没有影响。再生率随微波功率的增大稍有增大,吸附剂溶液的溶剂量少则较快达到较高的再生率。再生率随着吸附剂质量增大而下降,但当吸附剂浓度高到125 g/L时再生效果仍保持良好。正交试验得到影响再生效果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吸附剂质量微波时间溶剂量微波功率。在最佳再生条件下,再生率为100.14%。吸附剂经吸附—再生循环5次后再生率仍高于98%。再生后吸附剂比表面积有所上升,磁强略有下降,吸附质腐殖酸被降解,是载Ca磁性碳纳米管吸附腐殖酸的经济高效环保再生方法,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一种简单方法提高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提高从灿稻品种Pusa Basmati1建立的超过1年龄悬浮细胞系中游离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频率。两步再生法,即先将愈伤组织转入含高浓度琼脂糖(10g/L)的再生培养基中培养后再转入含低浓度琼脂糖(4g/L)的再生培养基中培养,有助于植株再生,两步再生法结合使用含高浓度激动素Kinetin(10mg/L)的再生培养基,显著提高植株再生频率,利用此法,可使来源于超过1年龄的悬  相似文献   

13.
甘薯离体培养直接再生形成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甘薯8129-4叶片,叶柄和茎的结果表明,甘薯外植体直接再生植株的能力以茎为最强,叶片次之,叶柄最差;NAA对外植体直接再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促进生根,而且可促进长芽;采用南薯88,8129-4和川薯101所作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仅添加NAA,甘薯茎段便可直接再生形成植株,而6-BA和ABA的作用依品种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车用柴油机微粒捕集器过滤体孔道内的加热再生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加热再生过程中过滤体孔道内微粒燃烧与壁面温度沿轴向分布以及过滤体结构参数对再生过程的影响规律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过滤体的壁面温度从过滤体前端向后端依次升高,且整个过滤体的峰值温度出现在过滤体后端;较小的过滤体壁面厚度会增加过滤体前端的再生时间,缩短后端的再生时间;较小的过滤体长度及较大的过滤体孔道宽度都可使整个过滤体的再生时间缩短。研究结果可为微粒捕集器再生过程的优化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电热再生法研究吸附了不同沸点、不同分子量的挥发性有机溶剂(VOCs)异辛烷、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活性炭纤维的再生效果,考察了再生温度对活性炭纤维再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温度低于VOCs沸点时,VOCs在活性炭纤维中难被脱附;相同再生条件下,长链状分子结构VOCs气体比较难从活性炭纤维中脱附出来;当再生温度高于200℃时,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随再生次数增多而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植物组织离体培养过程器官发生途径所经历的3 个阶段的分子机制,包括已分化器官脱分化、根器官再生和芽器官再生。重点概述了禾谷类作物组织培养再生途径中的细胞遗传学机理。分析了当前植物再生性状分子基础研究存在的3 个主要问题,即具有稳定表现的高再生性能植物品种有限,再生性状相关主效基因发掘不足,已鉴定的再生相关基因功能不明显。提出应加强高再生性能植物品种选育,为发掘、控制植物离体组织培养再生关键基因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推动植物再生性状的分子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泥稳定全深式就地再生基层,设计4种旧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铣刨料掺配比例方案,通过室内试验与工程现场试验,对水泥稳定全深式就地再生基层厚度与旧沥青面层掺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当原路面基层顶面弯沉值大于100(0.01mm),旧沥青面层占再生基层质量比例低于27%时,全深式就地再生基层的厚度应控制在18~25cm;当原路面基层顶面弯沉值在80~100(0.01mm),旧沥青面层占再生基层质量比例在27%~50%时,全深式就地再生基层的厚度应控制在15~22cm.根据旧沥青面层掺量对水泥稳定全深式就地再生基层的厚度进行控制,保障再生基层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从种类、用量、浓度、纯度、温度、流速等方面分析再生剂对交换器再生效果的影响,并讨论如何通过各项再生条件的优化实验获得最佳再生参数,增加交换器周期制水量,提高出水水质,使水处理设备达到低耗及环保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电镀废水处理中强碱型阴树脂的再生研究,得出了再生条件(NaOH溶液的浓度、用量、流速等)和分等再生与再生效率的关系。认为用1.25~2.5mol/L用量为树脂体积2~4倍的NaOH溶液,流速维持在1~3m/h,则再生效率可以在80%以上。此外,同样再生剂用量,仅仅增加再生剂浓度分级数,可以提高再生效率约10%,提高再生剂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