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茶道是日本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茶和饮茶文化都是从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人在品荼时融入了佛教的禅宗思想,茶禅一味形成了具有独具文化特色的日本茶道。日本荼道的精髓在于和静清寂,它可以称之为茶道思想的精辟概括和总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同时日本茶人在荼事时也遵循了相应的文化礼仪,这体现在主人对客人的用心上。文章从日本茶道具有的和敬清寂、茶禅一味、礼仪文化进行分析,从而论述日本茶道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鹿业贞 《科技信息》2012,(3):378-378
中国和日本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渊源,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日本在中国的文明文化影响下,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一百多年以来,日本的近现代化事业迅速发展,二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又高速增长,这一切,都与独特的日本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日本文化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这对当代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不无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浅谈动漫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珏荣 《科技资讯》2006,(22):106-106
从古至今,从文学到文化,从经济到生活,动漫在日本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本文从动漫发展,古今文学作品,社会生活等方面着笔,分析了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日本文化浓厚的民族特色,展示了动漫与日本社会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兆忠 《世界知识》2008,(23):64-64
检讨起来,两种东西深刻地制约了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一日“大中华”,一日“大西方”。从文化心态上说,前者表现为华尊夷卑、崇内鄙外的文化自大,后者表现为崇洋媚欧、“月亮也是西方阿”的全盘西化。从思维方式上说,前者一切皆从中国寻找根据,以中国的尺度对日本加以裁剪,按照这种逻辑,日本的一切来自中国,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翻版;后者处处从西方寻找根据,以西方的标准对日本的一切作价值判断。其共同之处,就是都不把日本当作一个独立存在的对象对待。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鼠”的动物性质及其本质特征的认识,在日本的民俗中形成了关于“鼠”的文化传承。重点分析、介绍日本“鼠”文化的发端及其传承的形态和内涵,阐述其与福运、生殖信仰及有关禁忌的民俗,以期加深对日本民间信仰和日本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王桂兰 《科技信息》2010,(9):263-263,243
作为日本人,茶是最受青睐的饮料。按照招待客人的传统礼仪,用茶招待客人,以及其规矩作法被称为“茶道”。奈良时代,从中国传来的茶,为什么能够在异国他乡的日本,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荼道而扎根开花呢?这是由于茶道中包含着日本文化的特征。本文试就日本茶道的起源、流派以及日本的茶文化做一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王众  何勤文 《世界博览》2011,(24):70-71
日本人坚持认为捕鲸是无法替代的文化。但如此珍稀文化的日本,为何不担心他们的“文化”所依附的鲸类灭绝?  相似文献   

9.
兰学开创了日本大规模引进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的先河,对日本传统儒佛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日本文化中心主义的产生确立了思想前提。在兰学发展近300年的历史中,阿兰陀通词、荷兰商人和幕府官员都是重要的推介者,但尤以兰学者的影响最为重要,他们对日本近世思想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日本企业经营的成功是与他们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的,日本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日本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以和为贵”,正是因为这样,它才容易被企业员工所接收、认同与信守。  相似文献   

11.
从日本居民的生活方式、地域文化、传统祭祀、历史特征等方面论述日本历史文化城区保护问题.分析得出,历史城区的保护只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才是成功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日本的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出发,对日本文化的多个侧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认真研究了日本文化的特点,具体从日本文化的吸收性和独立性、日本文化崇尚团体的意识、日本文化强烈的不安定感、日本文化的缩小意识及日本文化的侵蚀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日本文化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林妙明 《科技信息》2012,(35):I0219-I0219,I0233
日本企业文化是日本企业在发展中的一个制胜法宝。本文尝试从韦伯的重视精神的视点去解读日本企业文化,勾勒出日本企业重视精神力量的一面:对内部员工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激励机制、对外树立企业为社会做贡献的信念,期望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今天日本在亚洲的孤独十分清楚地揭示,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已成为其现实进取的包袱,而现实进取中不舍时宜的价值观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羁绊。日本要实现政治抱负,有必要对其政治文化进行一番改革扬弃。日本应不要执迷于“明治情结”;不要再让人民成为“国家怪物”的奴隶;发扬日本文化中礼待他人、善待生命的“和”文化。  相似文献   

15.
求职日本     
日本是离中国最近的发达国家,日本古代文化全面承袭中国文化,在近代受西方的文化和经济影响较多。因此去日本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一直是我们出国留学的很重要的渠道。去日本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周恩来总理和鲁迅先生都曾在日本求学过。现在日本学习和工作的中国人大概有40万之多。  相似文献   

16.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此时,佛教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东传日本具有其历史必然,已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交流。同时,佛教经过印度、朝鲜特别是中国长时间的吸收沉淀,融合了各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更是对日本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把日语仅仅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来掌握,而不是在日本文化的意义上去把握的话,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掌握了日语。因此,将日本文化导入日语教学,并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进行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  相似文献   

18.
铁曼 《科技信息》2010,(9):232-232,202
从日本农业的发展、特点来看对日本文化的诸多影响,本文主要论述在日本的集团主义、日本人的纤细性、和日本的食文化三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是一体两面的有机结合,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文化又对语言有制约作用。教师在日语语言基础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导入日本文化知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这门语言。而日语专业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方向是进入日资企业工作,因此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日本企业文化,对于学生将来就业以及更好地融入日企文化氛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个性气质、主观心理、传统文化、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崛起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周作人对日本的民间文学艺术、民俗风习、宗教信仰等民俗文化极为偏爱和依恋。他对日本民族和日本民俗文化有独特的认识、理解和评价,甚至“超出日本人之上”。他对研究对象倾注着浓厚的兴趣和喜爱,善于在中日文化的比较、印证与反思中阐释其历史联系,其研究著作喜欢采用文学笔法,在闲适的谈话中作出自己的情感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