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5 年针对梁思成的建筑思想批判,剑指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复古主义与建筑中的“浪费现象”,却未对关涉建筑设计规律的“型范”“法式”“做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学术讨论,终不能令梁思成心悦诚服。梁思成主张传承并发展以宋《营造法式》、清《工程做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模数化设计方法,藉以创造具有中国风格的现代主义建筑。他的这一探索在 1955 年遭遇了重创,他的学术思想却未因此改弦易张。  相似文献   

2.
《世界博览》2008,(2):81-81
闻一多曾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拥有一种"建筑美",而在建筑师眼中,好的建筑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诗,一曲流动的歌。在这本《大拙至美:梁思成最美的文字建筑》中,收录了梁思成对于中国建筑形式的理解与感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了传统居住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应当充分认识到维护居民利益,正确处理保护传统民居与改善传统民居居住条件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多途径地保护传统居住建筑,使传统的居住文化精髓在当代居住建筑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城镇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适当保护,对城镇未来的发展与建设做出更加合理的规划与设计,以及保护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当下国内外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的现状,从中得出国外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中可借鉴的部分,最后对国内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工作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鄂南传统文化建筑的功能及形式分析,阐述了传统文化建筑恢复重建的必要性,运用多维视角解析传统文化建筑的再生条件,提出了鄂南传统文化建筑在当今建设中的开发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影响传统建筑环境安全的各种因素及消防、电气、室内热舒适及空气品质的安全控制策略,指出采用空气采样器探测监控消防和室内空气品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既能保护传统建筑环境安全、提高建筑物内的热舒适环境,同时也保持了传统建筑的古典风貌,做到改造与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原型建筑与标志建筑的关系及其文化传承意义,讨论了传统建筑的保护策略和城市发展与传统城市文化命脉传承的关系问题.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新的建筑应注意传承城市的地域文化传统,保存城市历史文化的命脉,保持古建筑群的用途和功能,采用"修旧如旧"的方法,保护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8.
广西侗族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研究价值等享誉千年.在大数据信息化时代,构建广西传统侗族建筑数字化平台,挖掘侗族传统建筑价值,实现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与开发同步并举,既造福当地人民,也为侗族文化的继承和研究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更为便捷的工具和资料信息数据库.该研究针对广西侗族传统建筑数字化平台建设进行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对广西传统侗族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带来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城市社会学的独特视角对南屿镇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与开发做了探索性研究,指出在对南屿镇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应该:集中保护,区别对待;立足大福州的建设,携手上街、南通两镇;保护建筑,更要保护文化,保护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自现代主义建筑传入中国后,建筑师对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的探索之路。在此基础上,从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展开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化途径。提出当代中国的建筑师应以积极的心态加强自身修养,体验并深入研究本民族的建筑文化,并从空间与形态入手,潜心钻研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方式,以抽象手法在彰显民族象征性的同时取得国际认同感,在理论和实践上开辟一条传统建筑与当代建筑融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民族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运用现代测绘与信息技术,即3S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少数民族传统建筑三维数据与信息库,其中对原始数据的采集与信息加工方法、海量空间数据与图形的存储与分析、三维数据建模与可视化技术进行了研究。所建立的民族建筑基础数据库可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论述为了建筑的创新,要赋予建筑以现代内容和民族气息,并注重传统风格在新建筑中的继承。  相似文献   

13.
绿色建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界定了绿色建筑概念,分析了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绿色建筑在我国所面临的困 境,从而提出了抓住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的机遇及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无锡城区旧建筑及历史风貌街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20余年来,无锡城区近300万平方米的各类旧建筑被“无情”地拆除,其中不乏有价值的老房子及具有无锡地域特征的历史风貌街区。作者以建筑滨方法对无锡城区目前遗存的旧建筑和历史风貌待区进行了调查和专业意义上的分析,提出了无锡新的城市建设应注意城市传统肌理的继承与发展,加强街区空间尺度的控制,注重传统单体空间建构意象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以及对有价值的旧建筑的循环再利用和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等观点。  相似文献   

15.
传统乡村建筑具有居民同宗特点和区域文化特色,具有鲜明的民间个性,凝结着民间的智慧,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当前乡村建设与改造导致了传统乡村建筑的消逝和传统乡村新建建筑地域特征弱化的局面.因此,当前新乡村建筑的发展必须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对传统古建筑有明确的保护标准;必须适宜当地气候与自然环境,新乡村建筑的规划设计必须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6.
闽西客家培田古民居的建筑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思言 《科技信息》2010,(8):I0132-I0132
培田古民居是中国建筑文化地域性特征的代表性作品。中国传统文化对培田古民居的布局、建筑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上对培田古民居的保护与研究,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及中国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贵州屯堡建筑的田野考察,剖析了屯堡建筑的特色构成,结果表明屯堡建筑独具特色以及相应的遗产保护价值.针对当前对屯堡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树立保护意识、抢救文化遗产、科学规划、制度建设等方面保护原生态的地域文化建筑,续接传统的一切有生命力的因子,创造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建筑新风格,促成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使屯堡建筑走向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传统建筑是以本结构为主,这种建筑形式蕴含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木结构更易于与传统环境相融合.易于传递传统文化和地域信息.然而,传统木结构使用的天然木材存在很多缺陷,在强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木结构进行研究,拓展其应用范畴,不论是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是对我国现代建筑技术的丰富,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海口市历史建筑的特征和保护现状着手,分析了海口市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海口市历史建筑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山西忻州秀容书院成立的历史背景。对其在空间布局、景观特点、建筑形式、保护规划等方面做了简单的调查和研究。并在总结传统文化建筑特点的同时,对忻州秀容书院的建筑技术成就和历史保护价值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书院建筑对现代文化建筑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