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5 毫秒
1.
针对大通古镇的历史概况与文化特色、传统建筑的现状、保护发展规划及大通古镇保护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应从维护大通古镇原真性、文化性、差异性、持续性出发,坚持宜游、宜商、宜居的开发原则,对古镇的保护开发应以抢救濒危古建筑、保护整修传统建筑院落为基础,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重组,找准定位、打造特色,运用市场运作方式保障大通古镇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鄂南传统文化建筑的功能及形式分析,阐述了传统文化建筑恢复重建的必要性,运用多维视角解析传统文化建筑的再生条件,提出了鄂南传统文化建筑在当今建设中的开发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广西侗族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研究价值等享誉千年.在大数据信息化时代,构建广西传统侗族建筑数字化平台,挖掘侗族传统建筑价值,实现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与开发同步并举,既造福当地人民,也为侗族文化的继承和研究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更为便捷的工具和资料信息数据库.该研究针对广西侗族传统建筑数字化平台建设进行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对广西传统侗族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带来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城镇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适当保护,对城镇未来的发展与建设做出更加合理的规划与设计,以及保护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当下国内外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的现状,从中得出国外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中可借鉴的部分,最后对国内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工作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科学合理地保护山地传统民居,弘扬民居文化,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方法】初步构建了由建筑环境、建筑群和建筑单体构成的理论系统;确立了个体、关系、重点和整体的识别原则;确定了位置、类型、结构和图形的识别方法,明确了信息识别的排序步骤。并以重庆市江津区中山镇龙塘村为例,对山地传统民居建筑景观信息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得出了民居建筑景观信息中所体现的特色地域文化。【结论】该研究思路与方法能够进一步促进传统民居建筑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有利于城乡统筹规划、民居保护、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等一系列工作。关键词:传统民居建筑;建筑景观信息;景观信息识别
  相似文献   

6.
目前重庆传统民间建筑传承、保护与开发虽然得到政府的一些支持,但具体措施往往滞后,从而导致很多明清时期的院落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合理的规划和健康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川东地区农耕文化精髓和底蕴的一处活化载体——望水古镇的调研和考察,在借鉴国内外古镇保护成功案例和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重新构建古镇的整体保护和开发,实现乡镇民居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  相似文献   

7.
【目的】科学合理地保护山地传统民居,弘扬民居文化,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方法】初步构建了由建筑环境、建筑群和建筑单体构成的理论系统;确立了个体、关系、重点和整体的识别原则;确定了位置、类型、结构和图形的识别方法,明确了信息识别的排序步骤。并以重庆市江津区中山镇龙塘村为例,对山地传统民居建筑景观信息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得出了民居建筑景观信息中所体现的特色地域文化。【结论】该研究思路与方法能够进一步促进传统民居建筑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有利于城乡统筹规划、民居保护、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等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原型建筑与标志建筑的关系及其文化传承意义,讨论了传统建筑的保护策略和城市发展与传统城市文化命脉传承的关系问题.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新的建筑应注意传承城市的地域文化传统,保存城市历史文化的命脉,保持古建筑群的用途和功能,采用"修旧如旧"的方法,保护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9.
闽西客家培田古民居的建筑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思言 《科技信息》2010,(8):I0132-I0132
培田古民居是中国建筑文化地域性特征的代表性作品。中国传统文化对培田古民居的布局、建筑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上对培田古民居的保护与研究,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及中国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传万 《科技信息》2013,(26):18-18
安徽境内明文化资源丰富,如何保护和开发好这些资源对凤阳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以凤阳、蚌埠为例,从明文化资源品位高,内涵厚重,科研、艺术价值高;明文化资源还没有充分挖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对明文化资源保护、整理、挖掘、传承、开发不够,人才缺乏三个方面,对安徽明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四点对策:一是编制明文化产业规划,实施重大文化产业带动战略;二是加大明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以"建筑为形,文化为魂",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三是建立"凤阳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打造明文化旅游品牌;四是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发展规模和文化品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弊端越发明显.分析了城市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建筑文化发展的现状:传统建筑保护不当和过度保护、现代建筑存在千篇一律和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建筑伦理文化观等;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建筑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加强监管建筑伦理道德、确定传统建筑在城市中的定位、发展地域性的城市建筑文化等建议.以益阳市为例,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建筑文化建设的多项措施,以期解决现有城市发展中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地云南省丽江为例,以文化遗产地与旅游业结合发展的“丽江模式”为切入点,阐明传统文化的保护对旅游开发积极意义,同时,也深入分析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商业化冲击对传统文化保护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探寻兼顾保护与开发的新思路,以便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了传统居住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应当充分认识到维护居民利益,正确处理保护传统民居与改善传统民居居住条件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多途径地保护传统居住建筑,使传统的居住文化精髓在当代居住建筑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传统乡村建筑具有居民同宗特点和区域文化特色,具有鲜明的民间个性,凝结着民间的智慧,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当前乡村建设与改造导致了传统乡村建筑的消逝和传统乡村新建建筑地域特征弱化的局面.因此,当前新乡村建筑的发展必须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对传统古建筑有明确的保护标准;必须适宜当地气候与自然环境,新乡村建筑的规划设计必须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贵州屯堡建筑的田野考察,剖析了屯堡建筑的特色构成,结果表明屯堡建筑独具特色以及相应的遗产保护价值.针对当前对屯堡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树立保护意识、抢救文化遗产、科学规划、制度建设等方面保护原生态的地域文化建筑,续接传统的一切有生命力的因子,创造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建筑新风格,促成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使屯堡建筑走向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从闽南民居独特建筑风格的研究入手,分析地域文化对当地建筑的影响,以及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继承与发展,从而确定保护传统、保护地域性建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山西忻州秀容书院成立的历史背景。对其在空间布局、景观特点、建筑形式、保护规划等方面做了简单的调查和研究。并在总结传统文化建筑特点的同时,对忻州秀容书院的建筑技术成就和历史保护价值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书院建筑对现代文化建筑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山地区有十种少数民族,在特定的生态环境和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由于交通不便,开发力度较小,一些边远民族地区仍保留有相对原生态的传统文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民族文化缺乏足够的关注,得不到有效的整理、研究、保护、开发,致使民族文化资源面临着严重流失的局面,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远未构建起来。要加强对文山民族文化的整理、研究、保护和开发,一是要转变观念,确立文化力的理念;二是加强宏观规划,尽早进行全面的民族文化资源调查;三是整合力量,加强研究,避免急功近利的民族文化开发;四是民族文化开发要以旅游业为先导,凸现民族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地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高校图书馆的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这对传统的图书馆民族民间文化的搜集与保护提出了挑战。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中一方面要加强地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搜集、整理、开发与保护,另一方面应为区域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平台与支持,这既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创新,又可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底蕴,拓展图书馆的服务教育职能,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使高校图书馆更有作为。  相似文献   

20.
邢台市区西部太行山前古民居具有一定规模,大多为清朝中晚期和民国时期石砖木结构建筑;建筑布局独具特色且有防卫设施,建筑坚固厚重、精致耐用;石木构件精雕细刻,图案较多,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门楣刻字极具教化和励志功能;民居内人员生产生活遵从特定的规则。太行山前古民居属传统农业社会太行山区和华北平原结合部古民居,具有较高历史人文和旅游开发价值。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古民居已经破旧不堪,甚至露天漏雨,有的木雕已脱落残损。如果十年不维修保护,将彻底毁坏。针对古民居现状,建议有关部门要尽快加强调研,制定保护规划,积极进行保护、开发,以形成邢台市"古城区历史文化观光游——太行山前区古民居乡村文化休闲游——太行山水自然风光游"连线成片旅游格局,弥补冬季旅游资源之不足,促进邢台市旅游和文化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