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大学工科专业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涵盖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微机接口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为了提高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文中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方法并研究了基于建构主义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指导,通过帮助学生构建该课程的理论认知结构,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要点和精华,采用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浅谈《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浩 《科技咨询导报》2009,(17):129-129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本文阐述该课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给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福吉  刘巍  卢晓红  陈星 《科技信息》2011,(33):46-46,60
由《微机原理》和《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整合而成的"微机原理与控制技术"课程已成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分析整合后该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教学环节要求,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探索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通过对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践,最终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为"微机原理与控制技术"新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探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普通高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具有教学面广、逻辑性强、实践性高等特点,在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授课以教师的讲课为主;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的考核方式则是单一的一张考卷定结果,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微机原理及接口课程进行了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彻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证明,该改革方法行之有效,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荀启峰 《科技咨询导报》2011,(35):132-132,134
本文对应用型本科盐城师范学院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当前该课程实践环节的开设现状,提出了推进研究型教学的具体措施。通过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微机原理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实践性强,教学知识点多,学生感觉难掌握,本文介绍了在教学实践中对该课程进行的一些改革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于兵 《科技信息》2011,(2):136-136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新概念繁多而杂乱的课程,需要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使学生对课程理解加深。本文对微机原理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效率引导"和"紧扣主线"教学思想,实践表明该方法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改进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彤 《实验室科学》2011,14(2):46-48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本科教学中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改进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更新的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该文针对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椿玲  刘彩虹 《甘肃科技》2009,25(22):184-186,17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内容抽象,教学难度较大,尤其是学生实践环节的实现更是目前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此,提出了一种"四元渐进融合教学法",将该法应用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论述了正在探索研究中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微机原理与单片机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是电类专业承前启后的重要课程,是电子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的平台,是电子类学生进一步学习提高的基础,也是将来就业的基本技能。文中就微机及单片机课程综合改革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介绍了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利弊,实施的方案与效果,对相关学校进行同类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民办大学学生的特点,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改革的必要性。通过Proteus8与EMU8086构建仿真平台,对以8086CPU为核心的微机原理课程内容以模块化的形式进行软件仿真,以此作为传统教学过程的补充。通过教学实践,该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微机原理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对锻炼学生的硬件开发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课程的特点并给出了课程现状。针对这些情况,从内容筛选、能力培养、实验室开放等几方面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以期通过该门实验课程的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各项实验相关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该文主要阐述了《继电保护及微机保护》课程建设的过程,其主要包括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社会调研、实验室建设、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制作教学视频并上网。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除了要利用传统的方法建设该课程的整体框架,还应该注意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该课程的建设,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微机保护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技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该专业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尹成波  孙守强 《科技资讯》2008,(36):155-156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并且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以及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程,通过多年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感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由于受到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和学校教学条件的影响,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相当的困难。本文主要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种叫做"形象化教学法"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体会到这门课程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系列课程通常包括“微机原理与应用”和“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两门课程,它们也是结合非常紧密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模式存在较多的重叠现象,造成学生概念混淆,知识结构不清晰,动手能力较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了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思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丽华  王泽梁 《科技信息》2010,(17):I0034-I0035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若教学方法不当,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本文先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力争达到更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徐红梅  姜欣欣 《科技信息》2011,(15):J0147-J0147,J0048
从"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特点出发,结合教学,科研实际,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与研究。教学实践证明,"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而且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法。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在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中,把该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难点和重点的学习贯穿于整个任务中。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经过实际教学验证,该教学模式不但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而且提高了学生进行软硬件开发的综合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牛继来 《科技信息》2013,(36):165-165
微型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使得中等职业学校微机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挑战,它已跟不上微机技术发展的节奏,不利于学生掌握微机技能。如何改革创新微机基础课程,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最新的微机技术,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二类院校电类专业,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的为基础,通过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课堂教学上,通过采用类比法使学生容易对微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提出多媒体与板书应当并存的课堂讲授形式;在实验教学中,强调把握好实验内容,设计了启发诱导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在课程考核方面,建议利用考核来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