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认股权证定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中认股权证也作为一种对价支付手段,而目前对认股权证的定价大多是简单地套用B-S模型。将我国证券市场上现有的认股权证分为欧式备兑认购权证、欧式认沽权证、欧式股本认购权证和美式认沽权证四类,根据不同类型分别采用相应的定价模型,并对含有认股权证对价方案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给流通股股东的补偿度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股市发展中存在的股权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对我国股票市场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国家对股改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尚未给出明确规定.本文在股权分置改革中,从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两方面探讨所存在的会计问题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利益输送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控股股东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追逐目标的不同,分别建立了利益输送模型。虽然控股股东股改前以上市公司净资产最大化为目标,而股权分置改革后以市值最大化为目标,然而研究发现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对利益输送的影响方式没有变化,但是影响程度都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权证是一个极其风靡的交易工具。它起源于美国,发展却在欧亚,我国香港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权证交易市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权证作为“对价”方案在我国资本市场有了新的运用。本文将对权证这一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详细的介绍,其中包括权证的定义、分类、简单的定价分析、发展概况及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应用的方式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志梅  夏宁  任一鑫 《科技信息》2007,(16):361-362
本文从股权分置改革手段、大股东激励效应、股东制衡关系、激励机制、公司并购等五个方面分析了股改对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地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股市估值体系的冲击,指出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支付的不合理和配套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是造成股市长期持续低迷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引言 股权分置问题却始终是困扰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难题,最为根本的是股权分置的存在导致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利益的高度不一致.这种机制使得公司治理促成公司绩效提高的渠道无法通畅,内部人控制严重,董事会形同虚设,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股权分置改革实际上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股权分置解决之后,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至少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这种共同基础为完善公司治理提供了基本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8.
宋将林 《科技资讯》2006,(4):238-239
当前,股权分置已成为制约我国证券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解决股权分置已经刻不容缓。利用基金业的发展促进解决股权分置,发挥基金业对中国证券市场解决股权分置,实现证券市场全流通。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投资基金,解决非流通股得以流通所带来的潜在的压力,实现稳定的流通性变革,同时基金业也会取得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这一体制性矛盾,一些上市公司推出了派发创新型权证的股改方案,该创新型权证将股票与权证相捆绑,从而不能假定股票收益呈现几何布朗运动.为了对该创新型权证定价,利用研究信用风险的结构化方法,以公司资产作为基本变量,对有担保与无担保的情况分别计算出该创新型权证的定价公式,对不同市场变量对于创新型权证价格的影响作了理论和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10.
虽然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已经顺利完成,但是对于流通股股东权益的保护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流通股股东承受的"不明之屈"、"求救无门"等值得我们反思。笔者试图通过本文的探讨,为股改中如何更好的保护流通股股东贡献自己的劣见。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是中国证券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困扰A股市场十多年的股权分置问题终于破题.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管理办法、操作指引以及国有股权管理通知相继发布,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推开,股改大局势不可挡.作为一场前所未有且多方利益复杂博弈的改革,股改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中,市场给出了我们新的课题G股边缘化、扩容压力、新的道德风险.如何解决这些新课题,打好股权分置改革这场"歼灭战",直接影响着未来资本市场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巩静 《科技信息》2008,(5):205-206
2005年4月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06年底32家公司赶搭第64批股改“末班车”,中国证券市场这场重大改革年末收官。如何有效制约大股东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股改后很多情况发生改变,大股东行为可能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研究即是围绕这方面展开,分析后股权分置时代大股东行为特征和对市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监管策略,以引导股票市场良性、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2005年证监会实行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权证重新出现在我国证券市场上. 怎样合理地给权证定价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传统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的局部调整与修改,充分考虑了稀释效应和发放红利等因素,创造性地推导出不支付红利具有稀释效应的欧式认股权证定价模型,从而推导出带红利具有稀释效应的欧式认股权证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是解决中国股市非流通股流通问题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为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所特有。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在一股独大的国有企业中,高管变更概率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在非一股独大的国有企业中,高管变更概率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中国股市混沌分形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分置一直是困扰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通过计算股改前后沪深两市4种指数的Hurst指数和分形维,来比较股改前后市场的混沌分形特征.得出一系列结论:中国股票市场具有混沌分形特征,股改明显加快了丧失初始条件记忆的速度;股改后市场的投资风险有加大的趋势;深市最少需要4个变量来建立市场的动力学方程,而沪市就至少需要5个变量,沪市比深市复杂些;股改后两市分形维有下降趋势,股改有提高市场效率的趋势.这些结论可为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作为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一项策略,无论对宏观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抑或微观的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利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保护投资者权益作为资本市场最核心的制度理念与价值取向,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更应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投入成本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现有解决股权分置主要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投入成本法.其核心是依据由不同股份的投入成本与对应流通股的市场价格确定非流通股价值,进而进行流通.最后建议运用投入成本法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2至2004年度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增发融资的影响因素,得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和第一股东持股比率是影响上市公司增发融资主要因素的结论,从而也在这方面证实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10%的增量国有股减持和4000多亿非流通股的可流通实际上是一对“子母雷”。监管者只看到了增量10%国有股市价减持的小地雷,但股民看到的却是如果国有股按市价减持,那么高达4700亿股的非流通股也可能将按市价减持这颗大地雷。市场存在分歧,股改亟待推出新模式,不仅方向要对,方法也要对。预设可流通底价能够在价值的提升中实现双赢,用价格锁定上涨预期,理论上也正确理解了对价内涵。股改方向之争确定对价改革思路此前由海归派带来的国有股市价减持理念目的有两个,即“挤压股市泡沫”和“筹集社保资金”。但是,自从2001年5月推出按照市价减持国…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股权分置改革是一场“挖空国有资产的游戏”。这种论调如果成为判断改革的依据,就会严重阻碍改革。股权分置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严重的制度障碍。为了构建以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体制,必须对股权分置进行改革。改革势在必行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