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谈高职高专学生心理问题针对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高专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异常和失衡主要表现为学习引发的心理问题、人际交往引发的心理问题、贫困引发的心理问题、自我意识引发的心理问题、情感引发的心理问题、毕业与就业方面的心理问题、网络引发的心理问题等方面。为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帮助高职高专学生解决心理问题:1)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2)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3)调适性教育与发展性教育有机结合;4)个体教育与群体教育有机结合;5)情与理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文翁兴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文化财富。文章先介绍了"文翁兴学"的背景和过程、内容,然后对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做了论述,最后从当代中国社会教育的现状出发,借鉴以社会教化为宗旨的"文翁兴学"的经验,对我国的社会教育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期社会教育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历史中,国人曾经十分重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但到了今天,除了图书馆从业人员以外,普通读者却较少意识到图书馆有社会教育的职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于图书馆宝贵资源的利用,但实际上这十分重要,值得被重视。本文追溯了我国图书馆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图书馆教育职能到了现代反而不受重视的原因,并探讨了图书馆教育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展,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国家社会的发展繁荣而服务(本文中的图书馆教育专指面对大众的教育,而非专业培养图书馆专业从业者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博物馆,是青少年成长教育的第二课堂。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重新定位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是每个博物馆人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是博物馆拓宽其教育功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产社会教育是提升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主要途径。我国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特定的目标包括意识目标、知识目标、态度目标、技能目标、参与目标。与之相应的内容包括文化遗产知识教育、文化遗产法制教育、文化遗产道德教育、文化遗产意识教育、文化遗产技能教育。发达国家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经验主要集中在:博物馆教育、现场参观遗产、公众考古。参照国际经验,我国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模式可构建为博物馆教育、遗产旅游教育和公众考古教育三种。  相似文献   

6.
浅谈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我国教育中长期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导致历史教育不被重视;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历史教育不被重视的局面不仅没有改观,反而进一步被冷落,历史教育没有摆在一个应有的位置。但在美英等西方国家,历史教育却不断得到加强,在中小学历史被定为必修基础课,在高校日益得到普及。我认为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①历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②历史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③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健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历史教育可以为培养社会科学人才打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藉由亚太经合会(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mtion,APEC)2003年知识经济指标,采量化方式评价世界部分主要国家在“知识经济”方面的现况与成效。并据以分析两岸未采教育发展之趋势应主要包括:①企业专门知识培训;(2)产业与学术结合创新;③投资技术与招商辅导:④高科技产业(含园区)开发研究;⑤普及社区网路教育;⑥资讯与通讯专门技术养成;⑦加速电子商务与电子化政府运作效率;⑧人才培育与奖助制度;⑨教育政策与组织(含学校及社会教育)调整9个方向,并可进而归纳为①满足企业在知识经济模式下之教育需求;②累积知识经济所需之丰厚人力资本;③普及资讯与通讯的科技知识;④整合建构全方位教育体系4点主要内涵。此外,两岸未采则可针对评价较低指标,从两阶段改善方式,达到提升知识经济之目标。  相似文献   

8.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历史教学三大任务之一,也是历史教学所具有的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实现这一功能的途径,依笔者之见,除了我们以前在教学中曾经十分重视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之外,还应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整个人类教育的历史证明,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是造就人才的有效途径.在现时的普通中小学教育中,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已取得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但高等学校因存在学生分布广难于实施的客观困难,学生家长工作今尚未全面开展.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地方高等学校,具有许多与老大学不同的特色,它的办学方针与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它的招生对象仅限于本地区,学生录取后走读上学.这不仅为地方高等学校实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创造了前提条件,而且向学校提出了加强学生家长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少年儿童的特点,探讨了少儿图书馆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少儿图书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性,阐述了少儿图书馆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百谷村是著名的“红军村”,在革命战争年代百谷人用壮语创编、传唱革命歌曲,号召和激励村民参加革命,开展根据地建设,这些歌曲被称为“红军歌”。“红军歌”具有深刻的揭露性、强烈的鼓动性和良好的教育性,产生了积极的历史影响。今天,百谷人用忆唱“红军歌”的方式,怀念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激发村民建设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2.
公民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公民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程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在如何开展公民教育,如何提高公民素养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首先,在观念上厘清"公民教育"与"西方民主"的关系,是清除思想障碍,在我国顺利开展公民教育的关键;其次,在实施过程中,应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到社会制度的建设与公民素养教育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3.
四川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四川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前奏和导火线;重庆三三一惨案是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和汪精卫“七一五政变”的预演;川东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川东游击军是川陕苏区即全国第二大苏区最初最早并伴随始终的开创者;万源保卫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反蒋介石第五次围剿中取得的惟一一场巨大的胜利;红军长征入川铸就四川成为长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抗战时期的四川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步伐,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大农村各级政府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就业促进法》的力度,依靠法律手段加快办好农村职业教育的步伐;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家长要提高对举办农村职业教育的认识;贯彻《义务教育法》,努力提高农民素质,为乡村职业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农村职业教育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招生及办学模式,增加农民进入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机会;乡村职业学校的开办,有助于促进农民个人收入的增加、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转移;农村职业学校及各种农民职业培训机构应该培养农民新的国际化工业理念,加快我国传统农村向国际化产业结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目标定位与历史使命之一就是构建"两型社会"。而构建"两型社会"就必然使各项工作法治化,这不仅是理论之使然,也是历史的选择,同时也是构建"两型社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6.
“红军精神”与“川陕苏区精神”是不同内涵和定位的两个精神实质,川陕苏区红色城市在其文化宣传中,长期用红四方面军“十六字”军训训词解读“红军精神”,并用这个单一、平淡的红色文化口号进行宣传,使川陕苏区红色城市文化氛围和文化自觉意识正在淡化,挖掘“川陕苏区精神”更多更深的文化内涵,重新进行红色文化名城定位迫在眉睫。由此界定“红军精神”与“川陕苏区精神”的内涵,对巴中地区开发红色城市历史文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红军对川陕苏区开发的历史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认为,一部川陕苏区的革命史,就是一部红军对川陕苏区全面开发的奋斗史,有几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值得汲取;红色理论的传播是川陕苏区建立和开发的前提;追求苏区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川陕苏区开发的主要内容;关于结合部的属性认定;关于川陕苏区的区位定性。  相似文献   

18.
红楼三题     
康乾盛世是封建"末世"的回光反照,资本主义因素正在增多增强。但没有形成什么"市民阶层"。贾宝玉不是"将要转换着的社会中即将出现的新人的萌芽",而是个抑封建之尊、不满封建制度的人物。读《红楼梦》,可提高文化修养,更可形象化地了解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代,传统的商业伦理观念在变化了的经济形态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双重冲击下,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和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呼唤着具有时代特征新型商业伦理思想的产生。为此,薛福成提出了以"握四民之纲者,商也"为核心的商业伦理观念,其内涵包括"商握四民之纲的崇商观"、"工基商用的重商观"、"藏富商民的恤商观"、"机器富民的富商观"四个方面,倡导要崇商、重商、恤商、富商,以提高商民(包括手工业者)的社会伦理地位。他的商业伦理思想不仅是对明清以来商业伦理思想的总结,而且对近代商业伦理思想的形成也具有思想启蒙的理伦意义,在中国商业伦理思想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红色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日益引起诸多高校的重视,但如何具体有效地运用这一资源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以及两个层面的结合中都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形成教育机制,使学生的爱国激情升华为理性认识、转化为立国之志和报国之行,成为实现利用红色资源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