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固定床管式反应器研究了糠醛脱羰催化剂的制备条件,通过对载体,钯含量,焙烧温度,还原温度的研究,指出了糠醛气相脱羰的最佳参数值。  相似文献   

2.
对糠醛气相脱羰制呋喃用Pd-Ni/γ-Al2O3催化剂的失活原因进行了分析。利用空气氧化法、氨气活化法、溶剂洗涤法、硝酸镍浸渍法对失活催化剂进行了再生实验研究.找出失活Pd-Ni/γ-Al2O3催化剂的最优再生方法——硝酸镍浸渍法,确定了糠醛气相脱羰Pd-Ni/γ-Al2O3催化剂的最佳再生工艺参数。通过催化活性评价、物性分析表明.其再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添加Ni和K,对糠醛脱羰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添加Ni和K助剂进行改性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不但提高了该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催化剂的寿命。  相似文献   

4.
我们仙居化肥厂革命职工,遵循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方针,在四氢呋喃小试成功的基础上,建成了年产200吨的车间,它的建成与投产,为我国国防、化工、医药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化工原料。对于四氢呋喃的生产我们曾进行过数百次小型试验和中型生产试验,特别是对四氢呋喃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糠醛脱羰生产成呋喃的最佳反应温度作了多次的试验和研究。为了找  相似文献   

5.
二元羧酸脱羰端烯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壬二酸和癸二酸在催化量的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钾催化下的脱羰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醋酐用量以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首次实现催化量的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三苯基膦催化体系对壬二酸和癸二酸脱羰得到相应的1,6-庚二烯和1,7-辛二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糠醛脱羰催化剂ppd/Al2O3添加各种金属助剂来对催化剂进行改性,结果发现,添加K和Ni助剂进行改性的催化剂使得呋喃的收率达到了94%,而且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也有所提高,失活后催化剂的再生条件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
对浸渍法制备Pd/C催化剂表面积影响因素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c/C负载型催化剂,由活性组化Pd原子和载体活性炭组成,用于糠醛液相脱羰制呋喃。因为多相催化反应发生在催化剂表面上,所以催化剂的表面积,特别是反应可利用表面积决定催化剂的活性。根据EBT容量法,测定不同浸渍条件对Pd/C表面积的影响因素,因此选择合适的pH值和焙烧温度是使Pd/C具有较高活性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对苯二甲酸的加氢精制过程Ⅰ.热力学及反应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钯碳催化剂(Pd/AC)上对苯二甲酸(TA)加氢精制过程进行了研究,结合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对该体系中的反应历程、反应特性进行了探讨,并对工业过程进行取样分析验证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加氢精制工艺过程主要发生了两类反应,即加氢反应和脱羰反应,但脱羰反应的并存并未从本质上影响最终精制目的,即降低TA中对羧基苯甲醛(4-CBA)的含量.加氢反应是一个串联反应,即先由4-CBA加氢生成对羟甲基苯甲酸(4-HMBA),反应速率非常快,而后4-HMBA进一步加氢生成对甲基苯甲酸(4-PT),相对速率较慢;脱羰反应的进行程度与反应体系中存在的微量氧密切相关,溶解的微量氧对脱羰反应有促进作用,而氢气则会抑制脱羰反应.  相似文献   

9.
对钯碳催化剂(Pd/AC)上对苯二甲酸(TA)加氢精制过程进行了研究,结合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对该体系中的反应历程、反应特性进行了探讨,并对工业过程进行取样分析验证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加氢精制工艺过程主要发生了两类反应,即加氢反应和脱羰反应,但脱羰反应的并存并未从本质上影响最终精制目的,即降低TA中对羧基苯甲醛(4-CBA)的含量。加氢反应是一个串联反应,即先由4-CBA加氢生成对羟甲基苯甲酸(4-HM BA),反应速率非常快,而后4-HM BA进一步加氢生成对甲基苯甲酸(4-PT),相对速率较慢;脱羰反应的进行程度与反应体系中存在的微量氧密切相关,溶解的微量氧对脱羰反应有促进作用,而氢气则会抑制脱羰反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状态相关图,找到了环丙烯酮脱羰反应的最低能量途径。在MP2/6-31G*//RHF/6-31G*理论水平上对上核实 最低能量途径进行了从头算研究。结果表明,环丙烯酮脱羰反应有较小的活化势垒,较大的反应趋势和较高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1.
4种常见双子叶植物蒸腾作用与叶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种常见双子叶植物的蒸腾速率日变化、蒸腾速率与气温以及叶温日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棠的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曲线,夹竹桃的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月季和海桐花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无峰型曲线,一天当中始终处于下降的趋势.(2)4种植物午后蒸腾速率随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都呈现出随气温下降而下降的趋势;但从8:00到14:00,4种植物的蒸腾速率的变化不同.(3)海棠有效的蒸腾作用使其叶温在大部分时间低于气温;夹竹桃的蒸腾“午降”,使其叶温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高于气温;月季和海桐花持续降低的蒸腾速率导致它们的叶温在大部分时间高于气温.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the dyeing behavior of shrinkproofed woolusing Lanasol reactive dyes was studied.Good dyeinglevelness was obtained by modifying the common dyeingprocess.To minimize the strength loss,low temperaturedyeing process was chosen.The strength loss of shrink-proofed wool dyed at low temperat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were compared.The exhaustion and fixation werealso determ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pH.  相似文献   

13.
Xie  ShengBo  Qu  JianJun  Zu  RuiPing  Zhang  KeCun  Han  QingJie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2,57(8):838-842
The desert and permafrost condition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re unique.However,the effects of desertification on the ground temperature of permafrost are currently unclear.Recently,understanding this problem has become more urgent because of increasing desertification on the plateau.For this reason,an observational field experiment was undertaken by the authors at Honglianghe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Thermistor ground temperature probes were used,and synchronized contrasting observations were made in an open area.Observations of the ground temperature of permafrost below sand layers with a range of thicknesses were made from May 2010 to April 2011.The sand layers were found to play a key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underlying permafrost.The ground temperature below a permafrost table overlain by a thick sand layer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for the natural ground surface,and the temperature drop was roughly constant at 0.2°C.During the warmer part of the year (May to September),the maximum temperature drops over the five months were 3.40,3.72,4.85,3.16,and 1.88°C,respectively.The ground temperature near a permafrost table overlain by a thin sand layer was also lower than that of the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for the natural ground surface.However,in this case the average of the annual maximum temperature drop was significantly less,0.71°C.The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of our preliminary conclusions is not only to present an explor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esertification and permafrost,but also to provide new engineering ideas for protecting the permafrost in regions where construction is required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于匀质化理论的宏细观连成温度场计算数学模型,模拟了等离子熔射过程中皮膜生长过程及其温度场,并采用不同的喷枪运动速率研究其对熔射中皮膜生长过程温度场的影响,以期得到合理的喷枪运动速率和改善皮膜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向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二甲苯/水溶液(FeSO4)组成的微乳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NaCl溶液,测量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和pH值,讨论了盐效应和温度对微乳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的电导率随着盐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而变大,pH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向FeSO4微乳液体系加入NaCl溶液后发现:当温度低于20℃时,加入0.01 mol*L -1NaCl溶液,体系的电导率即高于原微乳液体系的电导率;当温度在20-35℃之间时,氯化钠浓度需达到0.06 mol*L -1,体系的电导率才高于原体系的电导率;温度高于35℃时,只有氯化钠浓度超过0.08 mol*L -1,体系的电导率才会高于原体系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温度对夏枯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置5种温度对夏枯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根据不同温度下的发芽率、发芽势、最初萌发时间等指标,探讨夏枯草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结果表明,温度对夏枯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有显著影响,种子的发芽最初萌发时间随温度的升高先缩短而后又延长,发芽势在21℃培养温度下达最高值为39.0%,夏枯草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1℃.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高温压缩,高温扭转试验方法,研究了亚共晶白口铸铁的高温塑性变形能力:测定了温度与极限变形率以及温度与变形抗力的关系曲线,对热塑性变形后的组织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亚共晶白口铸铁在850~1000℃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热塑性变形后碳化物由网状变成断网状,孤立块状,从而可使亚共晶白口铸铁的韧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电磁感应加热温度场建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解决电磁感应加热过程中加热温度的控制问题,对电磁感应加热温度场的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电流透入深度对工件加热的影响及电磁感应加热过程中工件的温度分布情况,描述了感应加热时工件温度随工件半径和时间的变化情况.将温度场建模理论引入电磁感应加热系统的研究中,给出了电磁感应加热温度场的建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成功地解决电磁感应加热温度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回收废铑催化剂的预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将定量的废铑催化剂与定量的添加剂在坩埚中均匀混合,在一定的程序升温条件下于电阻炉中进行焚烧,冷却后将焚烧残渣研细得到铑灰,将所得铑灰用盐酸进行溶解制得含铑的水溶液,考察了添加剂种类、添加剂用量、灰化温度、溶解温度、溶解时间和溶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对铑的液相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化温度和溶解温度对铑的回收率的影响显得尤为明显,较佳的工艺条件为:添加剂为Ca(OH)2,Ca(OH)2添加量为原料量与Ca(OH)2的质量比为1∶1,灰化温度为320℃,溶解温度为35℃,溶解时间为8 h,溶剂用量为6 mL HCl/g铑灰.在上述实验条件下,铑的液相回收率较为理想,可达到96.5%.  相似文献   

20.
气温升高对青藏高原沼泽草甸浅层土壤水热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被动升温方式,利用OTCs系统对青藏高原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分别进行3~5℃(OTC-80)和1~2℃(OTC-40)升温处理,研究下垫面浅层土壤水热变化特征并对其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与对照点(Out-C)相比,在近地表气温平均分别增高4.87℃,1.40℃的情境下,浅层土壤持续冻结期显著缩短而融化期显著延长;近地表气温升高导致浅层土壤温度上升,积温增大,加速了表层土壤蒸发速度和植被蒸腾速率,浅层土壤因缺水而影响植被生长;浅层土壤温度升高将进一步加速寒区有机质的分解速率,降低土壤碳库稳定性,促使青藏高原气候进一步向暖干化发展;近地表气温升高还将导致物种减少甚至消失,严重威胁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