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以探讨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差异为目的,采用杨丽等(杨丽,梁宝勇,张秀阁,等.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2):139-144.)根据中国大学生情况修订的《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APS-R)对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63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完美主义人格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大部分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各个维度及总均分的得分情况都处于中等水平;在秩序维度上,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差异显著,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t=3.003,P0.01).2)男女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高标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3.310,P0.01),男生高于女生;男女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各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秩序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267,P0.05),体育专业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各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不同年级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差异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3.624,P0.05),具体表现为大二的得分低于大三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同年级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高标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6.812,P0.01),具体表现为大三的得分低于大一和大二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对于人格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机选取350名贫困大学生作为研究组,266名非贫困大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贫困大学生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与丧失因子上,贫困生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2)生活事件各因子与SCL-90各因子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并且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两个因子非常显著地正向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大学生竞争心理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理工科专业在竞争心理的所有维度中全面高于文科专业;在竞争总分、竞争动机、竞争策略上男生远胜女生;竞争总分、竞争倾向、竞争策略表现为大一较低,大二什高,到毕业班又下降;竞争动机随年级升高反而降低;在竞争策略方面独生子女得分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非贫困生其竞争总分、竞争策略显著高于贫困生。  相似文献   

4.
以23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大学生完美主义与A型人格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完美主义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学生完美主义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在担心出错和父母要求两个维度上的得分以及完美主义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女生的得分,女生条理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得分.(2)大学生在担心出错、个人标准和父母要求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及完美主义量表总分与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和敌意两个分因子得分和A型人格量表总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A型人格者在担心出错、个人标准及父母要求三个维度上的得分以及完美主义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B型人格者的得分.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层随机抽取的257名大学生完美主义量表为资料,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因子分析方法,对大学生完美主义人格特质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所有维度上的得分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担心出错、父母期望、对行动的疑虑、组织性4个维度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个人标准维度上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完美主义的维度中,担心出错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个因子分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对行动的疑虑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担心出错和对行动的疑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显著影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变量。  相似文献   

6.
西藏大学2008级新生心理素质普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次普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人际信任量表三种工具,对西藏大学2008级新生1850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查。得出结论:(1)6%的大学生需要进一步检查;(2)女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总分和除敌对之外的各维度上的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男大学生的得分;(3)在恐怖和精神病性两个维度上不同民族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4)在精神病性维度上不同出生地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5)不同性别和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6)不同性别和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人际信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选取普遍性适应不良量表(GM)、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新兵适应的基线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之后将新兵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干预。实验组采取为期一个多月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干预的前后采用普遍性适应不良量表(GM)进行适应性不良状况的评估,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在控制了普遍性适应性不良前测得分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普遍性适应不良得分在团体辅导之后存在显著性差异(t=-2.484,P<0.05),即实验组的普遍性适应不良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的下降。结论显示,团体心理辅导显著提高了新兵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明晶  齐日迈 《科技资讯》2013,(36):240+242-240,242
为了研究高校中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抽取了500名大学生,采用scl-90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个人评价量表,对其进行了多项维度的测试,结果表明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多项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特殊群体大学生,要引起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SCL-90评定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对某高校大学新生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新生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与常模持平外,其他因子明显高于常模,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2.31%。(2)男生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精神病性得分明显高于女生。(3)农村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和精神病性得分明显高于城镇学生。(4)贫困生在总分和所有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外,全部达到显著水平。结论:(1)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86年全国青年正常水平。(2)男生在躯体化、强迫、敌对和精神病性维度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高于女生。(3)农村新生人际关系敏感。(4)贫困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的孤独症类人格特质情况,探测孤独症类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对暨南大学与华南师范大学等2005级来自海内外的200名大学生进行孤独症类人格商数量表(A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地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孤独症类人格商数呈显著差异(t=0.62,P<0.05),男生社会技能高于女生(t=-0.97,P<0.05),医学类学生在社会技能分项上低于法学类学生,得分分别为6.81和4.00(P<0.05);法学专业类学生在对细节的关注得分高于文史经管专业学生, 得分分别为7.00和4.91(P<0.05);孤独症类人格商数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其中的焦虑、强迫、抑郁、人际敏感4心理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 不同性别、地区、专业的大学生的孤独症类人格特质有差异,孤独症类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呈负相关,可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心理分析·双性同体·女权批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人类化史上,“双性同体”(androgyny)是一个极其古老又影响深远的原型。这个原型,不但屡屡以超现实的神话形式现身于古代学和民间叙事中,而且在当代女权或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中得到积极回应,它源于人类渴望克服性别对立、从两性互补中达到强壮有力之内心祈愿,其中寄托着人类社会对重建两性伙伴关系的永恒理想。  相似文献   

12.
翻译研究早已关注语篇和语境,语篇翻译研究也已注重语境,但对物理语境和社交语境关注较多,对心理语境关注甚少。由于心理语境对其他语境存在深层制约作用,因此有必要分析其对翻译语篇的影响。从逻辑思维差异出发,以心理语境为中心来分析汉译英中的翻译语篇问题,是进行这方面研究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释义、心理学释义和结构主义释义是三种主要的文学意义解释模式。社会学释义关注文学生产的历史条件和文学意象内容中的社会历史成分,心理学释义注重文学中描写的意象内容所表现的共时性心理经验,把文学当作心理经验的某种投射,结构主义释义既是一种以文本为中心的各叙事要素及其整体的研究,又对作品的原始模型或结构模式情有独钟。每一种释义各有其适用的文本范围。也各有其观念和方法论上的优势和局限。具体的文学释义需要兼容并包的思想气度和独辟蹊径的方法论取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现代心身医学与祖国传统中医理论分别阐明A型行为类型的特征,致病机理以及心脑血管病的心理杜会调适,心理康复治疗等,从A型行为的矫正与现实意义,论证了生命的高质量才能获得杜会竞争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应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人际交往技巧,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做好就业准备。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各个学校都应把它列入教育教学的计划中去.  相似文献   

17.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理因素是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应激反应、焦虑、人格特征、动机、心理准备、心理疲劳、生活事件、场地设备与运动损伤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旨在减少因心理因素造成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8.
咨询师对有暴力心理倾向的求助者制定了消除暴力心理倾向的咨询目标,采用森田疗法、放松疗法等疗法贯穿咨询过程,引导他主动远离校园周边暴力文化,逐步消除其暴力心理影响。该个案的研究,对预防和矫正大学生暴力心理倾向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臻 《科技导报(北京)》2010,28(10):127-127
读中学时,我自信心很强.但出国读研后,不知怎的,自信心忽然消失了.我常会问妻子:"老板觉得戎厉害吗?我有没有光吃米不下蛋?"如果哪天博导夸奖几句,我就如沐春风,睡觉也安稳了;而如果博导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我一天的情绪也坏了.我还常和别人比较.看到有的同学出了很多文章,就会忧虑自己的科研进度慢了.当妻子把多产同学当作正面典型嘲笑我时,我简直都快崩溃了.  相似文献   

20.
问题病人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如果护士具有同感心并正确表达同感心就能够做到针对问题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满足病人的个体化需求,建立护患信任关系,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