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乌头属中药中主要生物碱在不同性别家兔尿中的代谢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动物性别对尿中乌头碱代谢产物的影响. 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法分别从雄性和雌性家兔尿中检测到乌头原碱、 乌头次碱、 16-O-去甲基乌头次碱、 16-O-去甲基乌头碱和乌头碱, 并从雄性家兔尿中检测到去乙酸乌头碱, 为法医鉴定及临床检验提供了乌头碱中毒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2.
乌头类植物药三种双酯型生物碱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从化学结构、体内代谢、毒理与药效、配伍与炮制等方面对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论述,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较全面的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HPLC-ESI-MS技术和HyperChem7.5软件分析乌头碱的质谱裂解规律。方法:在正离子模式下,以电喷雾离子源,采用选择性离子扫描分析乌头类生物碱的一级和多级质谱;用半经验计算法计算各化合物的几何结构参数。结果:利用HyperChem7.5软件辅助解析了乌头碱的多级质谱碎片。结论:在软电离条件下,乌头碱分子以失去CH3COOH,CH3OH和CO为主,为乌头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规律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东川乌头块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去甲二萜生物碱,通过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它们分别为:印乌碱(Ⅰ)、粗茎乌碱(Ⅱ),尾毛乌头碱宁(Ⅲ),滇乌碱(Ⅳ),其中(Ⅰ)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发酵对川乌、附子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微生物发酵对川乌、附子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影响。将菌种以孢子悬液的形式接入灭菌生川乌、生附子、制川乌、制附子药材中,30℃固态发酵培养7 d提取生物碱,对照组为未发酵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研究发现发酵药材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质量分数明显低于原药材:生川乌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390%、0.0195%、0.0320%,而发酵生川乌中分别为0.0231%、0.0039%、0.0117%;生附子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750%、0.0670%、0.0550%,而发酵生附子中分别为0.0633%、0.0552%、0.0291%;生川乌+附子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395%、0.0075%、0.0078%,而发酵生川乌+附子中分别为0.0202%、0.0022%、0.0026%。该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有助于降低川乌、附子中有毒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3种乌头原碱的NMR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3种双酯型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经水解得到3种乌头碱型生物原碱,即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应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NMR,包括1H-1HCOSY,HMQC和HMBC)对这3种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1H和13C化学位移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7.
光度法测定尿液中乌头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乌头碱在波长234 nm处有较好的吸收,建立了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尿液中乌头碱含量的方法.在优化的条件下,乌头碱的线性范围为0.645μg/mL~64.5μg/mL;检出限为5.66×10-8g/mL;相对标准偏差的平均值为0.13%.此方法用于测定尿液中乌头碱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产乌头碱的内生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白喉乌头根中分离内生真菌,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内生真菌对4种指示菌的抑菌作用,通过薄层层析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乌头碱,最后基于真菌形态特征和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白喉乌头根部共分离得到20株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其中菌株YLAC-3发酵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其发酵液中发现类似于乌头碱的化合物.说明菌株YLAC-3发酵液有较为广泛的抑菌活性,它可能产生乌头碱.菌株YLAC-3菌落、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类似于曲霉菌属,与已报道的塔宾曲霉菌ITS序列(KP196359)的相似度为99%.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曲霉菌属有效发表种Aspergillus tubingensis的一个菌株.  相似文献   

9.
 对丽江紫乌头中的二萜生物碱进行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鉴定了6个二萜生物碱:查斯曼宁(chasmanineⅠ),塔拉萨敏(talatizamine Ⅱ),草乌甲素(crassicauline A Ⅲ),丽江乌头碱(foresaconitine Ⅳ),acoforestinine(Ⅴ),滇乌碱(yunaconitine Ⅵ).其中化合物Ⅰ、Ⅲ、Ⅳ、Ⅴ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北草乌生物碱的超声辅助浸提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北草乌的生物碱的溶剂提取及超声辅助浸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通过超声辅助浸提,可以提高总碱的提取收率,缩短浸提时间,测定了生物总碱的含量为0.43%,通过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的总乌头碱进行了分析,结果看出北草乌中所含生物碱主要有四种,其中的三种为: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在北草乌中上述三种乌头碱的含量分别为0 24%、0.05%、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乌头碱致大鼠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股静脉注射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观察CⅡ-3对乌头碱致VP、VT、VF、CA用量和VP、VT、VF、CA发生率及心律失常评分的影响,测定大鼠血清中CK和LDH的活性。结果:一定剂量的CⅡ-3可以提高乌头碱所致大鼠VP、VT、VF、CA的用量(P<0.05,0.01),能降低大鼠VT、VF、CA的发生率及大鼠心律失常评分,降低血清中CK的活性(P<0.05,0.01),但对LDH的活性影响甚小(P>0.05)。结论:CⅡ-3对乌头碱诱导的大鼠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参茎叶皂苷对实验性小鼠心电改变及死亡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参茎叶皂苷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在氯仿和乌头碱诱发的两种小鼠心律失常模型上,分别观察人参茎叶皂苷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结果人参茎叶皂苷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律失常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对乌头碱诱发的小鼠心律失常有预防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人参茎叶皂苷对两种方法诱发的心律失常都具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保证含草乌蒙药的安全、有效,测定在诃子汤里炮制3、5、7天的三批草乌的总乌头碱含量和中药制草乌的总乌头碱含量,并比较其总乌头碱的含量.方法:用酸性染料比色法进行测定.结果:在诃子汤里炮制3、5、7天的三批草乌的总乌头碱平均含量分别为5.201%,4.966%,4.861%,加样回收率为100.71%;CV(%)=0.602.结论:炮制时间长短不一之草乌的总乌头碱含量不一样,但均高于中药制草乌的总乌头碱含量.  相似文献   

14.
复方酒剂中乌头碱含量的测定及其中毒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一种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了具有高毒性药酒中乌头碱的含量,基于测定结果确定了该药酒的中毒剂量.同时揭示了该酒剂乌头碱中毒的化学原因.  相似文献   

15.
HPLC测定蒙药清感九味丸中乌头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蒙药清感九味丸的质量标准.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处方中草乌有效成分乌头碱进行定量分析,采用VP-0D6(150L×4.6)柱;流动相为甲醇一水-氯仿-三乙胺(70:30:1:0.2V/V);流速为0.5mL·min^-1;检测波长为240hm.结果:乌头碱进样量在0.60~3.Op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8%(CV%=0.99%).结论:本试验方法既先进又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中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桂竹糖芥强心苷G抗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v桂竹糖芥强心苷G可显著降低氯仿引起小鼠室颤发生率,在氯化钙-乙酰胆碱诱发的小鼠房颤模型上表现出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氯化钡和乌头碱所致心律失常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