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余华小说创作的两个阶段表现“真实”主题的不同,并对小说中展示的“真实”进行梳理分为“八十年代—暴力”和“九十年代—温情”,从这两个方面对这些“真实”进行探讨,从中发掘出其重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郑成志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2):24-25,28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发表了一系列极具形式感的小说。到九十年代,随着他对小说艺术和人类生命本真探索的拓展其创作出现了转型。《呼喊与细雨》就是余华小说创作转型期的代表性作品,本文试图从余华对叙事艺术的探索和对人类生命本真的追寻的融合上来论述这部长篇小说,阐明余华在“反叛”前期小说只注重形式实验而不注重作品精神内涵的缺陷,从而重建了他的先锋性。  相似文献   

3.
余华的世界     
余华是当代中国先锋作家的代表人物,九十年代后期,先锋学步入 整体的衰微,海内外却掀起了一股余华热,余华的创作对于整个先锋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余华试图在作品中呈现人存在的本质,余华前期的创作表现了人的自在的存在,后期创作则表现了人的自为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解读余华     
以90年代为界,余华的创作出现了一个大的转型。此前,他所创作的是典型的先锋文学;此后,他却完全回归到传统,创作了故事性极强的三部长篇小说,从而导致了人们对他的高度关注。他为什么要转型?他转型后的重要变化是什么?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解读出一个真实的余华。  相似文献   

5.
余华在90年代初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创作转型,其语言风格也发生了相应转变,但学术界对其语言转型的研究明显缺席。选取余华小说中极具特色,并且变化显著的比喻来考察其创作转型,通过前后时期的对比来揭示其用喻的特点和变化,以期为转型研究提供语言科学的依据,并且揭示转型背后的语言机制。  相似文献   

6.
余华早期的作品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讴歌人性之美。20世纪80年代,余华毅然改变这种创作风格,着力渲染血腥、死亡、暴力、杀戮,用审丑的方式揭示人性恶,展示人与现实的紧张关系。90年代以后,余华的创作理念又回到审美之中。这种由审美到审丑、再由审丑回归审美的创作倾向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形态,揭示了人性恶的渊源,体现了余华创作心态的日趋平和、创作理念的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7.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发表了一系列极具形式感的小说。到九十年代,随着他对小说艺术和人类生命本真探索的拓展其创作出现了转型。《呼喊与细雨》就是余华小说创作转型期的代表性作品,本文试图从余华对叙事艺术的探索和对人类生命本真的追寻的融合上来论述这部长篇小说,阐明余华在“反叛”前期小说只注重形式实验而不注重作品精神内涵的缺陷,从而重建了他的先锋性。  相似文献   

8.
王亚平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13-114,117
余华是我们在讨论先锋小说时无法回避的一位作家。同时他的先锋小说中又蕴涵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余华生于江浙,同时深受鲁迅精神的影响。文章试从吴越文化与余华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鲁迅传统”与余华创作的复杂关系来探讨余华先锋小说的写作精神。在此基础上以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余华作品的深层内涵和他的写作走向。  相似文献   

9.
作家的文学批评是一个有着悠久传统的批评类型。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转型促进了当代作家批评的繁荣。作为当代作家批评的代表,余华的文学批评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敏锐的“问题意识”以及执着的“寻美意识”等特点,这体现了批评的才气。从批评的目的来看,余华的批评既是对自身创作思想的补充,也是延续其创作姿态的一种市场化商业手段。这又体现了他批评的市侩之气。当然这也是当代作家身份嬗变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10.
孙过庭在《书谱》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五乖五合”主客体关系论,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书法艺术创作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用文中的话说就是:“得时”,“得器”,“得志”三者的关系,即“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书法创作只有使主客体互相配合,协调统一,才能达到最佳创作状态,从而心手双畅,创作出上等佳作。  相似文献   

11.
修订了自我形象量表(包括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并用自制的初中学生学习自控力量表测量同一批初中学生;把他们在自我形象所测的数据与学习自控计算相关。结果是:初中学生的学习自控与自我形象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具体的说:学习自控与现实自我、理想自我都有显著的相关,并且与现实自我关系更密切。这也许说明学习自控是初中学生自我完善的一种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症状是自我中心。具体表现在傲慢自大、好利用人、思维散漫随意、自我感觉良好、自我夸大和好文饰自己等。自恋型人格障碍与父母的养育方式不当 (如溺爱、超值评价等 )和患者的自我塑造有关。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可以预防自恋型人格障碍。改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可以减弱或阻断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13.
煤炭自燃火灾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正确的开拓、开采煤可能引起大量自燃火灾,在既定的生产条件下,矿井通风网路中漏风的数量与方向往往是煤炭自燃发展过程转化的决定性因素。为防止煤炭自燃火灾的发生,可采取防止漏风、预防性灌浆、封闭火区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专门针对中国青少年编制的自我量表对全国各主要地区主要城市的6000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在专业、学校性质、家庭来源、是否独生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与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在专业维度上,文科生自我总分显著低于理科生与体艺生;在学校性质方面,来自重点高校的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水平要低于来自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水平;在家庭来源维度上,农村生源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的发展比城市生源大学生差;在是否独生维度上独生子女自我发展相对非独生子女要好。  相似文献   

15.
元态理论对狭义相对论的认识(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立了粒子的刹那生灭的并且具有自再现功能的元态模型和元态群模型,揭示了能量的实在涵义,给出了洛伦兹变换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6.
掺钛蓝宝石自锁模激光器中产生自锁模的主要因素是自振幅调制(SAM)、自相位调制(SPM)和群速度色散(GVD)。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三要素在锁模脉冲形式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指出在整个过程中自振幅调制对脉宽压缩起主要作用,而引入的适量负群速度色散在后期对SPM效应与正GVD起补偿作用,可获得最窄脉冲。最后,讨论了形成不稳定锁模脉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分子自组装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通过控制第一种分子的组装饱和度,以及中间有序化处理过程,得到混合自组装模板,成功的组装出具有相分离结构的五碳硫醇和巯基苯胺二元分子混合自组装膜.这种混合自组装方法对二元相分离结构的混合自组装分子膜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同时发现,在两步法混合自组装膜中,随着第一种分子的沉积时间增长,第二种分子的组装面积减小.另外对第一种分子膜进行有序化处理以及不同的处理温度对二元混合自组装膜的质量和结构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苏芸金菌不同变种,菌株的交叉拮抗延缓试验法证明,苏芸金菌不经紫外线诱导,在血清型H_1—H_(14)的17个变种中,都有苏芸金素产生,但产生的时间、高峰期和活性的强弱,因变种不同而异。并观察到苏芸金菌中部分变种产生的苏芸金素能抑制自身菌株,但大部分变种对自身产生的苏芸金素有免疫性,并能从自抑菌中分离出非自抑菌株,即自身免疫菌株。某些变种的抑菌圈,出现双圈、多圈等现象表明,苏芸金菌产生的活性物质可能有多种。试验还表明,苏芸金素对种外多种菌有抑菌活性,特别是对革兰氏染色阳性菌。  相似文献   

19.
由于国际法在自决权主体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导致了自决权主体研究中的泛化现象.根据国际法的宗旨和国际社会的实践,少数者(包括少数民族)、土著人、一国内部的部分人民、主权国家和个人均不得被界定为自决权主体.自决权主体只能界定为"国族"和"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随意扩大自决权主体的范围,不利于国际国内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自我控制是中学教师基本职业技能之一,是教师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本文通过阐述自控技能运用的基本过程、自控的主要内容、影响自控的因素以及自控技能运用的误区和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系统讨论了自我控制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