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孔雀石绿在哺乳动物体内蓄积后对其肝脏的影响进行研究.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孔雀石绿5、10、20 mg/(kg.d)组,灌胃,正常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30 d后,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KP)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肝细胞钙离子质量浓度的变化.与正常组相比孔雀石绿组小鼠血清中ALT、AST、AKP活性有所升高、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肝细胞钙离子(Ca2+)质量浓度升高,且随着孔雀石绿量的加大,损伤程度增加.结果显示孔雀石绿在小鼠体内累积后可以通过影响肝细胞内酶活性、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肝细胞内钙离子质量浓度的改变而导致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2.
VDAC(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是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的一种主要通道蛋白,参与线粒体内外物质和能量的运输,在线粒体与细胞其它部位的通讯中起重要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VDAC也是线粒体与其它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功能结合位点,可与多种凋亡调节蛋白(如HK-Ⅰ/Ⅱ、Bcl-2家族蛋白、tubulin、MAP2/4等)以及非蛋白调节因子相互作用,参与调控细胞凋亡.因此,VDAC成为线粒体凋亡通路中一种关键的靶蛋白.本文对近年来VDAC在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枸杞多糖对四氯化碳和高糖致损大鼠肝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四氯化碳(CCL4)和高糖(HG)损伤的离体肝细胞模型上,研究CCL4和HG对肝细胞葡萄糖激酶活性、钙离子浓度以及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并对枸杞多糖(LBP)的保护作用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CCL4和HG均使肝细胞内葡萄糖激酶活性下降,Ca超载,并使细胞内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降低.LBP可以改善CCL4和HG引起的葡萄糖激酶活性和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以及CCL4引起的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的下降,但不能改善高糖引起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的下降.由此认为,LBP对受到自由基直接损伤的肝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而对高糖环境引起的肝细胞损伤不能完全修复,这可能与CCL4和HG的作用机制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桑葚总多糖(MFP)对APAP引起的HepG2肝细胞毒性的缓解效应,探讨MFP对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MFP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FP低、高剂量组(50, 150 mg·kg~(-1)),腹腔注射300 mg·kg~(-1) APAP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用ELISA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p65、血红素加氧酶(HO-1)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表达水平.结果:MFP可剂量依赖性地缓解APAP诱导的HepG2细胞死亡(P<0.01).与模型组相比,MFP能显著地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 AST, LDH水平(P<0.05或P<0.01),下调肝组织中MDA, TNF-α, IL-1β, IL-6的含量(P<0.05或P<0.01),改善APAP诱导的小鼠肝组织病变.此外,MFP还能明显上调模型小鼠肝组织中GSH, T-SOD, T-AOC水平(P<0.05或P<0.01),明显下调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上调HO-1和G6PD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MFP能保护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这与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抑制肝脏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药物性肝损伤(DILI)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并研究在APAP、硫代乙酰胺(TAA)介导的小鼠肝细胞药物性损伤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对法尼醇X受体(FXR)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生信分析筛选APAP诱导的DILI模型中的关键基因;通过RT-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AA(0、13、33 mmol/L)、APAP(0、2、5μmol/L)对小鼠肝细胞AML12中C/EBPβ及FXR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针对C/EBPβ基因设计两条不同的shRNA,并分别克隆至pLKO载体,用于构建C/EBPβ稳定敲低的AML12细胞系;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TAA、APAP对AML1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 FXR是APAP所致DILI模型中的关键性基因;(2)TAA和APAP导致AML12小鼠肝细胞损伤中FX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3)TAA和APAP导致AML12小鼠肝细胞损伤中C/EBP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4)C/EBPβ稳定敲低的AML12细胞系中FXR的mR...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刺果紫玉盘素J(Calamistrin J,Cal-J)诱导人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诱导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Hoechst33258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DNA含量变化及计算凋亡率.荧光酶标仪检测DCFH-DA荧光探针标记的活性氧(ROS),以DiOC6(3)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的改变.结果:Cal-J作用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聚等典型凋亡形态学特征.FCM检测可见Lovo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且具有时间、剂量的双重依赖性.Cal-J处理Lovo细胞12 h后,可剂量依赖性地增高胞内ROS水平,Cal-J 100 μg·mL-1作用于Lovo细胞,可时间依赖性降低△ψm.结论:Cal-J具有诱导Lovo细胞凋亡的作用,该作用呈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机制与提高细胞内ROS水平和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低氧环境对大鼠胃肠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将雄性Wister大鼠分别暴露于模拟5 000m海拔进行4,24,72h的低氧处理.取小肠和胃组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CⅠ~CⅣ活性,检测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模拟高原低氧暴露4,24h可引起胃肠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四种复合酶的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在72h后恢复为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低氧处理后胃肠组织的线粒体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因此,高原低氧可抑制大鼠胃肠线粒体呼吸链组分的酶活性,该效应可能与低氧的直接作用和由此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VDAC)是线粒体外膜上最丰富的蛋白,在调节线粒体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以及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因而与肿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VDAC1是三种VDAC变体中表达量最高、分布最广泛的一种.由于VDAC1的高度保守性,因此成为多种疾病治疗包括抗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获得足量的VDAC1蛋白是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功能、筛选与VDAC1相互作用的药物分子的基础.从生物样品中直接分离纯化VDAC1,不仅条件苛刻,而且得率很低.因此利用DNA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VDAC1是获得足量蛋白、用于后续研究的重要途径.成功构建了C端带有His-tag的hVDAC1的重组蛋白原核表达质粒pET28a/hVDAC1,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并通过盐酸胍变性、在变性条件下通过NTA-Ni亲和层析柱纯化蛋白后进行复性的方法,获得了高纯度的hVDAC1.圆二色谱检测显示该蛋白二级结构以β-折叠为主、符合hVDAC1的二级结构特征.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FITC荧光标记的hVDAC1可以与脂质体膜、细胞膜特异性结合.证明克隆表达纯化的hVDAC1具有特征的膜蛋白结构和功能,为体外筛选与hVDAC1相互作用的各类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拟南芥AtGluRS相互作用蛋白质VDAC及其转基因植物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质(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是拟南芥谷氨酰tRNA合成酶(AtGluRS)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为了研究VDAC蛋白的功能和作用,通过构建VDAC稳定表达载体,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拟南芥,筛选和鉴定出VDAC过量和抑制表达植株.研究结果证实VDAC的过量和抑制表达植株影响气孔关闭和种子萌发.VDAC的过量表达导致植株对ABA敏感,VDAC的抑制表达降低了植株对ABA的敏感性.推测VDAC蛋白可能参与ABA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complex I)活性降低以及氧化应激损伤密切相关.使用complex I特异性抑制物鱼藤酮,损伤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后,给予H2O2造成氧化应激损伤,以研究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变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鱼藤酮处理后,细胞对H2O2所致氧化损伤的易感性增高,且细胞形态及细胞存活率的改变与鱼藤酮浓度呈量效关系.与此同时,细胞内抗氧化蛋白之一,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水平在细胞损伤时明显下降.以上结果表明,线粒体complex I抑制对细胞氧化应激易感性的影响可能与胞内硫氧还蛋白水平降低有关,提示硫氧还蛋白在诊断神经元损伤和神经保护中有一定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对鲤鱼代谢酶类及抗氧化活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对鲤鱼的急性毒性作用.选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鲤鱼肝脏有关代谢酶类活性的影响以及对鲤鱼抗氧化活性的改变.结果表明,除最低浓度组(1.0μg/L)外,其余各实验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对鲤鱼血清反映肝功能的有关酶类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活性均有显著性升高;同时,鲤鱼肝细胞、鱼鳃和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现为显著性降低,而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却显著性升高.说明一定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对鲤鱼肝脏具有明显毒性,对鲤鱼的抗氧化能力有明显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对急性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灌胃7d给予小鼠氧嗪酸钾制备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以别嘌呤醇为阳性对照药,检测A.muciniphila灌胃7d对血清尿酸(UA)、肌酐(Crea)、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  相似文献   

13.
探讨锁阳多糖(Cynomrium songaricum Rupr polysaccharide,CSRP)对运动训练大鼠骨骼肌、心、肝、肾等组织细胞及线粒体的保护作用,为CSRP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安静对照组、运动训练组和运动+CSRP组大鼠血清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genase,S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和尿液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尿液白蛋白(albumin,Alb)和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C)含量等相关生物化学指标;跑台法测定运动训练组和运动+CSRP组大鼠运动至力竭的时间.结果表明:运动+CSRP组血清SDH、CK、LDH活性显著低于运动对照组(P<0.05),ALT、AST活性显著低于运动对照组(P<0.05),TP、Alb和β2-MC含量显著低于运动对照组(P<0.05);运动+锁阳多糖组大鼠运动至力竭的时间与运动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表明CSRP可以降低血清SDH、CK、LDH、ALT、AST活性和TP、Alb和β2-MC含量,保护运动训练大鼠骨骼肌、心、肝、肾等不同组织细胞和线粒体的结构,维持其正常功能,可延长大鼠跑台运动至力竭时间,具有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复方山楂煎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 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山楂煎剂(低剂量14. 85 g生药/kg、中剂量29.7 g生药/kg、高剂量59.4 g生药/ kg)组,脂必妥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8周,造模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蒸馏水,其余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治疗6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 化酶(SOD)、谷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肝组织中的甘油三酯(TG)和肝体比,并采用HE染色 观察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 表达。结果 复方山楂煎剂可显著降低脂肪肝模型大鼠肝体比、血清MDA、ALT以及肝脏TG含量(P<0.05或P< 0.0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脂肪肝模型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P<0.05)。复方山楂煎剂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AST含量(P<0. 05或P<0. 01)、显著提高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SOD的活性 (P<0. 05或P<0.01)和显著降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脂肪肝模型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P <0.05)。复方山楂 煎剂可显著降低高脂饮食诱发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结论复方山楂煎剂可有效地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北五味子粗多糖(SCP)对酒精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0%乙醇12 mL/kg灌胃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肝质量指数,血清中转氨酶活性(ALT和AST)和甘油三脂(TG)水平,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北五味子粗多糖可明显降低小鼠肝质量指数,血清ALT,AST以及TG水平(P〈0.05),同时使小鼠肝组织MDA水平和NOS活性显著下降,GSH水平升高(P〈0.05或P〈0.01),并可改善小鼠肝脏病理损伤.结论 SCP具有明显的肝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山姜根茎水提物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及其安全性.以ICR小鼠为试验对象,将急性毒性试验分为山姜水提物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最大耐受量单次给药5 g/kg;亚急性毒性试验分为山姜水提物低剂量组(1.3 g/kg)、高剂量组(2.6 g/kg)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15 d.给药后观察小鼠的行为特征,体重变化,并记录脏器系数,检测小鼠血样中尿素氮、肌酐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对小鼠的肝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山姜水提物组与对照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山姜水提物高剂量组肌酐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山姜水提物高剂量组的肝脏器系数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余各器官脏器系数,尿素氮、肌酐含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鼠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无异常.实验结果提示山姜水提物未引起明显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反应.性  相似文献   

17.
葛花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每日予大鼠白酒灌胃方法复制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观察中药葛花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11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葛花醇提物低剂量组、葛花醇提物中剂量组、葛花醇提物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东宝甘泰片组。在造模的同时灌胃葛花醇提物及东宝甘泰片水溶液。连续灌胃8周,8周末取材观察: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含量;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出现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性浸润,血清ALT、AST、ALP活性较空白组显著增加,TP、ALB含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且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葛花醇提物组大鼠的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性浸润均较模型组有所减轻,血清ALT、AST活性较模型组显著降低,TP、ALB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肝组织SOD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GSH含量较模型组也明显升高。研究表明,葛花醇提物具有明显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香菇提取物口服液的制备及对大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香菇提取物口服液,探讨其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热水抽提、乙醇沉淀等方法制备香菇提取物,用18%橙汁、4%砂糖、0.2%柠檬酸、0.15%稳定剂CMC溶剂配制不同计量口服液.采用四氯化碳制备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测定香菇提取物口服液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结果:香菇提取物口服液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活性;2.25g/kgBW、1.13g/kgBW实验组能减少肝损伤模型大鼠胞浆的凝聚平均分,0.38g/kgBW实验组能减少肝损伤模型大鼠肝细胞坏死平均分,各实验组均能减少各种肝细胞病变类型病理组织学改变加权平均分.结论:香菇提取物口服液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保肝Ⅰ号(BGYH)对四氯化碳(CCl4)和高脂饮食联合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40% CCl4-大豆油灌胃联合高脂饲料建立肝纤维化模型. 建模结束后模型组重新分组后用BGYH高、中、低剂量灌胃连续治疗17 d,进行肝脏病理和血清学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BGYH能够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脂肪变性和组织增生,降低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增加血清白蛋白(ALB),降低血清中透明质酸(HA),肝脏中羟脯氨酸(Hyp)和Ⅰ型胶原蛋白(Col Ⅰ)的. BGYH能够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的转氨酶水平,保护肝功能,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和纤维组织增生,具有显著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UDCA)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200mg/kg)、熊去氧胆酸低剂量组(UDCA-L(30mg/kg)),熊去氧胆酸中剂量组(UDCA-M(60 mg/kg))、熊去氧胆酸高剂量组(UDCA-H(120 m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灌胃给药,1次/d,连续10 d,灌胃容积为0.2 mL/10g。每日灌胃给药30 min后,除正常对照组灌胃等容积的蒸馏水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灌胃35度二锅头白酒16 m L/kg,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10 d后,观察小鼠肝脏、脾脏系数、检测血清ALT、AST,肝组织SOD、GSH、MDA、NO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肝病理变化。结果 UDCA各剂量组均可降低小鼠脾脏系数和血清ALT、AST活性,升高肝组织SOD、GSH活性,并降低肝组织MDA和NO含量(P 0.05或P0.01)。结论 UDCA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