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借助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分析英语有标记主位的语篇功能,证实英语有标记主位符合图形—背景理论的突显原则。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作者/说话人将语序结构图形-背景转化为背景-图形,达到最佳突显效果,引起读者/听者对图形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刘冰泉  曲茹 《科技信息》2013,(2):61+64-61,64
图形与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起源于完形心理学中的形基知觉,后来主要用于研究语言结构,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本文首先概括了图形与背景理论的主要内容,接着运用图形与背景理论探究其对简单句及复杂句翻译的启示,力图拓宽认知语言学中图形与背景理论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3.
按照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知觉场总是被分为图形与背景两个部分,而人们在观看某一客体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看到图形。力图挖掘图形背景理论在词典学中的应用,具体分析其在词典编纂及词典查阅中的认知体现,将词典信息查阅过程看作是一系列图形与背景的转换与选择过程,并以此为原则对词条结构的设计提出建议,认为应该对词条信息进行分离凸显,以提高词典的信息查找效率。  相似文献   

4.
赵兰信 《科技信息》2010,(19):272-273
存在句是英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型,其形成是有其语言认知基础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存现句,揭示了英语存现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将图形-背景理论与批评性话语分析相结合来分析语篇中所潜在的意识形态却是寥寥无几,本文借助图形-背景理论分析话语中所潜在的语用权力与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冯德煜 《科技信息》2013,(2):219-219
笔者根据图形-背景理论研究广告仿拟语,旨在说明图形-背景理论可以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广告仿拟语,也可以帮助广告制造商创造出更好的广告语以抓住受众心理,促使受众购买商品。  相似文献   

7.
中动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传统意义上对中动句的研究大都局限于语言本身,未能反映人们在语言使用时的认知过程.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运用图形一背景理论分析英汉语中动句,以揭示其认知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李进 《新余高专学报》2013,18(3):102-103
英语被动句实际上就是根据说话者意图将施事和受事位置进行互换,也就是将图形和背景位置进行互换,以达到焦点信息更加突显的一种句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图形-背景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对被动句进行分析,不仅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被动句的本质特征,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于康德的时间图形理论,海德格尔有两种不同解释:一是认为过去构成时间的本原,只有过去才是作为时间的时间;二是认为未来构成时间的本原,未来先行规定现在与过去的综合统一,只有未来才能提供时间图形的框架结构。文章阐明:本原分为定义本原与生成本原,过去构成时间图形的定义本原,未来构成时间图形的生成本原;语言是造成双重本原的终极原因,语言(此在)是对于时间的存在建构,语言的谓词功能建构时间的未来维度,语言的名词功能建构时间的过去维度。  相似文献   

10.
在认知语言中,抛弃那种单纯以词汇、句法、语言修辞等为分析要素的理性研究,转向以人为重点的感性领域(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读者的欣赏感悟)为主的探索。重点对图形-背景理论在诗歌《苍蝇》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展示了该理论在诗歌分析中的解释力,以提高读者的诗歌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1.
预设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理想化认知模式理论、图形—背景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对预设现象进行了初步的认知分析和解释,为预设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杨双 《科技信息》2009,(11):180-181
双关语的翻译问题一直都是译界难题。本文从顺应论的视角探讨双关语翻译中灵活变通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实例考察译者在双关语翻译中对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结构和语境关系方面如何做出动态顺应,旨在揭示顺应论对双关语翻译具有解释力和指导作用,译者在双关语翻译中应遵循动态顺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标记理论是布拉格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它是语言学中用以分析语言系统的一条重要原则。该理论认为,有些语言规则是无标记的或标记性较弱,而另外一些则是有标记的或标记性较强。标记程度不同的语言形式或规则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不一样,对母语迁移也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标记理论在母语迁移中的发展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4.
拓扑学的基本思想在于从连续变化中寻找拓扑不变性和不变量。其哲学意义在于:一方面将因果作用关系和时空关系统一起来,为建立基于"流变"基础上的可知论和同一性理论提供了结构工具,克服休谟以来的语言哲学为主的认识论的根本缺陷,使现代认识论最终摆脱实体观的本体基础,而成为奠基于流变本体上的科学认识论;另一方面能够理性地理解精神的流动变化和不确定性,从而提供统一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事实和价值、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构工具。  相似文献   

15.
言语交际中呈现的语言经济性原则是人类的天然特点所驱,在此基础上考察语言的认知思维模式,发现经典的范畴化理论、范畴化原型观、隐喻联想思维模式具有经济性特点,并用语言的表现形式,即词汇形态学、句法的构式,来阐述人们使用这种简约的原则来衍生语言,扩大语言。从语言的经济性特征来看人类认知思维和表达方式,能更明晰地认识语言认知与发展特点,这对语言的习得、外语教学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独坐敬亭山》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着重阐释语言和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它主张从人的认知角度去研究语言。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图形—背景、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三个视角对诗仙李白的五言绝句《独坐敬亭山》的认知文体分析实例证明: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汉语文本具有解释力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汉语存现句一直是汉语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汉语存现句界定以及分类存在的分歧问题,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从哲学的类型-殊型视角,对汉语存现句进行界定和分类,并讨论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宣扬主体的消散、意义的延异、能指的自由、强调语言与思想的自由嬉戏是解构主义的基本特征。而语言模因理论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理论基础上的新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试图用语言模因的基本理论来解构英汉语符转换的主要途径与策略,尝试重新构建基于语言模因理论的英汉语符转换体系。  相似文献   

19.
崇宁 《科技信息》2012,(17):117-119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语言学界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经过对双方各自不同的观点进行剖析,认为:语言在本质上是接缘性的、物质的社会现象。由此决定了语言符号无论是在起源上还是在本质上主要都是非任意性的,也就是说语言要永远受到人类历史、自然和精神活动的决定和制约。本文又从语言的本质入手,找出了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的症结,即,局限的以"共时性"为基础的语言学研究违背了语言的本质规律。最终得出语言学研究要尊重语言的本质规律,建立科学的时间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廖彦婷 《科技信息》2010,(9):251-252
文体学是一门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文本的学科。文体学运用于分析文本,能够让人们很好的理解语言。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文体学从很多方面跟语言学有关联。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是分析文体的重要原则。《午餐》这篇小说恰好反映隐藏在文字和对话下面的真实社会。文章通过这些原则分析了《午餐》这篇小说的文体特征。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