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非帕斯卡概率逻辑的知识创新意义在于 :( 1 )借助这种逻辑 ,我们更有可能在科学理论创新过程中探索出更为有效的解决科学实际问题的方式 ;( 2 )这种逻辑就是一种知识增长的逻辑 ;( 3)它揭示的不断逼近的过程就是科学理论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选取广州七天连锁酒店和如家快捷酒店的管理者和员工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SEM)分析,以知识创新为中介变量,构建经济型酒店组织学习对动态能力的影响模型.主要结论有:(1)经济型酒店知识转移与知识储备相互正向影响,并分别正向影响知识创新;(2)经济型酒店知识转移、知识储备不能直接影响动态能力,只能通过知识创新间接影响动态能力;(3)经济型酒店管理层与非管理层组织学习对知识创新、动态能力均存在显著影响,但管理层知识创新对动态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该结论丰富了组织学习、知识创新及动态能力关系的相关理论,并拓展了经济型酒店的研究领域,为经济型酒店构建学习型组织、提升动态能力以及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如何在钱学森的系统科学与思维科学思想的启发和指引下,创建知识系统工程学科,知识系统工程的任务与内涵,知识系统的组成要素和功能;提出了知识系统的组织、人员、技术、经营和文化的体系结构;分析了知识系统的运作过程;特别对创新过程中知识的集成、转化与新知识的生成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灵感是科学认知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它在创新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认识规律和科学发现规律出发进行考察,逻辑与非逻辑互补律、机遇启示律和显意识潜意识融通律是激发灵感的三条重要规律.从认识的过程分析,灵感的产生需要以量变做准备,是长期积累、艰苦探索的结果.灵感的产生除了需要个体具备必要的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具备必要的社会条件.要克服灵感的不足,提升、完善灵感提示的成果,必须进行逻辑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创新的促进被认为是企业集群这种独特产业组织形式的重要优势,但少有文献关注集群内部不同主体间的创新集成问题。首先通过阐述产品创新系统化理论逻辑入手,指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源于集群整体资源的整合能力与协同创新;其次构建了集群协同产品创新集成实现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知识网络构成、过程协调和学习实现机制;最后提出基于价值创造知识网络和集群学习机制的模块化集群协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学习能力的核心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核心是提出问题并且主动寻求解答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善于思考、思维深刻的集中表现。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于问题,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过程,是科学方法和科学品质的养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对于现代逻辑研究来说,理论计算机科学以及人工智能曾经并且正在为它提供的理论动机,在数量和范围上,已经远远超越了数学曾经和能够为它提供的理论动机。认知逻辑作为刻画关于知识和信念的推理的形式体系,可以被看作是逻辑研究应用到理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形式工具。而动态认知逻辑更在认知逻辑的静态基础之上,扩展以表现各种认知动作及其相应认知变化的算子,得到一系列的形式体系。在此从探寻认知逻辑的理论动机出发。追问我们应该在什么地方应该停止对于“新”逻辑体系的创新,由此对于动态认知逻辑把认知动作纳入形式体系的做法提出了批评:从认知逻辑的应用来说,对认知行动的形式刻画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8.
高考复习中要建构知识网络,还不容忽视对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利用巧设开放试题促进思维创新;教学中精心点拨、层层推进完善思维逻辑;跨学科演练扩展思维广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一种能支持创新活动的软件系统模型及相应的实现技术方法。方法分析现有理论及系统模型的优点及不足,根据目前的实现技术条件,设计系统的模型。研究基于本体论知识库构造方法及相应的检索方法,以此作为系统实现的技术基础。结果提出了一个可全面支持创新支持系统(ISS)模型,并实现了系统的核心功能。结论系统具有良好交流支持能力,以支持4种知识转化过程、解决知识工作者向组织提交隐性知识的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学理论一经建立,人们就要对它进行检验、评估。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对已形成的理论假说进行逻辑分析,寻求新的判据以评估,测度理论的真伪度,决定其可接受性等等,这就是科学理论的证明或评价。  相似文献   

11.
科学概念创新是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通过分析科学概念创新的定义、科学概念创新的发展规律和科学概念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科学概念创新方法——设证推理框架ABD~1。ABD~1是基于皮尔士的科学逻辑和经典实用主义思想,采用了文本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举例说明法,通过修正旧的设证推理框架的不足而建立的设证推理框架。ABD~1对科学概念创新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服务创新主体是馆员,馆员的知识创新是服务创新的必要条件。基于SECI理论,探讨了馆员的知识类型、知识转化过程、知识创新内容,以期对促进馆员知识创新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们所说的创新文化主要指,在科技领域最大限度地激励或激发人们进行科技创新的文化。既然这种创新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推进科技创新,因而创新文化自然要充分体现科学之魂,即科学精神。当然,要使创新文化充分体现科学精神,我们还得首先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科学精神。应当看到,当代流行的包括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功利主义科学观和后现代主义科学观在内的许多科学观都具有很大的偏颇性和狭隘性,并没有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通过整合普通逻辑,可以从类逻辑、整体逻辑与条件逻辑三方面把握科学发现的逻辑程序、机制与过程,科学发现的主轴是类比——归纳——演绎辩证组合的推理链.这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对形而上学方法的知性逻辑成果的按认识过程的整合,科学发现的逻辑就是认识逻辑.普通逻辑修正、改造的新方向,实即黑格尔、恩格斯、列宁逻辑思想所指示的辩证法、认识论在逻辑基础上统一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知识中不同否定关系的一种逻辑描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正华 《自然科学进展》2008,18(12):1491-1499
提出知识中的否定关系应当区分为矛盾否定关系和对立否定关系。从概念层面上确立了清晰性知识和模糊性知识中存在的5种矛盾否定关系与对立否定关系(CDC,CFC,0DC,OFC,ROM)及其形式定义;发现具有对立否定关系的概念中存在规律:对立否定概念之间存在中介对象(新的模糊概念),当且仅当对立否定概念是模糊概念;并且运用中介谓词逻辑MF与其无穷值模型Ф,研究了矛盾否定概念和对立否定概念在真值域[0,1]上的真值描述及其规律,给出了知识中的5种矛盾否定和对立否定关系的处理条件;讨论了现有的数学与逻辑理论刻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不足及原因。  相似文献   

16.
agent设计的坚实理论基础必须建立在知识表示和推理的理论之上.针对目前逻辑理论模型及行为理论模型的不足,提出以描述逻辑及其扩展来描述agent的静态、动态及不确定性知识等信念知识,结合描述逻辑与行为理论进行动作描述;并与认知逻辑相结合构成一个信念知识混合系统认知描述逻辑(EDL),以弥补描述逻辑在过程规则表示方面的不足.给出了EDL的语法及语义以及公理系统,构建了一个面向agent的统一的知识表示和推理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协同演化理论和制度逻辑理论,结合DEA和fsQCA研究方法,从组态视角分析了制度逻辑下创新主体与营商环境交互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复杂机制。研究发现:(1)单个创新主体和营商环境要素并不构成高/非高区域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产生高区域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有5条,包括政府与市场双元逻辑下技术创新主体活跃型、政府与市场双元逻辑下知识创新主体活跃型、政府与市场双元逻辑下创新主体协同型、市场逻辑主导下创新主体协同型、政府与市场逻辑缺失下创新主体协同型。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化认识多重制度逻辑下跨层次多因素的区域创新绩效影响机制,对解决区域创新发展的现实困境和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接受信息是人类认知过程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知识接受理论不仅没能形成严格的形式化体系,而且会导致悖论,阻碍人类的认知发展。为此,以开放的知识接受规则为依据,构造了一个可接受逻辑系统。可接受逻辑打破了僵化的可接受原则,提出了除逻辑矛盾之外一切皆有可能的知识接受原则,有益于人们以一种开放自由的思想状态进行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学习旨在将外源知识转化为内源知识:(1)内源知识的形成以多址方式编码,包括感性整合、理念编码、情感标记、特征分类和概念匹配等非特异投射路径;(2)内源知识的存储依不同属性进行多元拷贝和定域分布,体现了同源检索、立体协同和信息突变的效能;(3)人的认知建构本质上是对情知意内容的个性化再组织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论述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实施创新教育的新思路:(1)确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和意识;(2)明确以创新为核心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目标;(3)构建开发创新港能的知识框架;(4)造就一支在创新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5)努力营造实施创新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