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机房的建设与维护需求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数据机房的高散热问题.为将喷雾冷却技术应用于数据机房中解决数据机房的散热问题,本研究通过归纳喷雾冷却系统应用于数据机房中需解决的换热、冷源选择、流体传输配置的优化和系统的控制与反馈等问题研究数据机房喷雾冷却系统关键要素.对比了不同冷源应用于数据机房的优缺点,以及喷雾冷却系统的整体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系统管路的构成和优化整体介质回收系统的途径;提出了系统联动反馈调节装置.结果 表明:冷源的选择不仅要满足喷雾冷却的需求,同时需与喷雾冷却系统相匹配;系统管路的设计要建立在降低流阻上,设计最优管路;可通过结合主动调节系统和被动调节系统来保证喷雾冷却系统在数据机房的正常运行.研究结果可为将来应用喷雾冷却系统为数据机房散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用于等离子体喷射金钢石膜设备的循环水冷却系统的特点和基本原理,给出了系统的有关参数和使用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产品可用于一切液冷式发动机的循环水冷却系统。将本产品按比例直接加入循环水中,可使循环水在气温0~45℃范围内不结冰凝固,保障发动机正常运动,同时本产品还具有防止循环水结垢、阻止冷却系统金属腐蚀、抑制循环水沸腾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设计一种教学实验设备,具体是设计热交换实验台.目前作为教学用的实验对象,多数价格昂贵且采用非工业级检测元件,与现场实际有一定差距.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拟采用工业级检测元件和价格更为低廉的设备.实验台主要由螺旋盘管换热器,换热器一侧循环水进管、循环水出管组成,较为完善的是实验台另设有冷源罐体和热源罐体.热源罐体与循环水进管、循环水出管相连接,冷源罐体与循环水进管连接,并分别由电磁阀调节开度.本研究设计的热交换实验台,结构设计简单,价格低廉,由于采用电磁阀以及工业级检测元件,使实验对象更接近于现场实际.  相似文献   

5.
常规空调系统一般以冷凝除湿为主,之后需要再热才能满足送风温度要求,即浪费了冷量又消耗了再热的热量。为降低空调系统再热负荷,提出了双冷源空调机组。双冷源空调机组是在组合式空调机组中设置两个或多个表冷器,各表冷器可根据其功能采用低温冷源(如供回水7/12℃)和高温冷源(如供回水14/19℃)。为研究双冷源空调机组性能,试制了一种双冷源组合式空调机组,采用两组表冷器并联的形式组装。实验研究了高温表冷器的供冷能力、全热交换效率和除湿效率等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供冷性能和节能性。结果表明,高温表冷器单独运行时,理想制冷效率显著提高,节能效果明显,送风温差可以满足室内要求,但除湿能力不足。两组表冷器联合运行通过合理设置表冷器的送风占比,完全可以满足空调系统送风要求,节约再热能量,达到节能的效果。在双冷源空调机组运行过程中,高温表冷器承担的负荷部分越大,系统的能效比EER就越大,节能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现有的缓蚀剂与选择的有机酸进行复配,添加一定的助剂,研制出一种循环水冷却系统的清洗剂.该清洗剂对金属的腐蚀率为0.1%,除垢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7.
将纯凝汽式汽轮机组改造成低真空运行循环水集中供热,可极大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冷源损失,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循环水系统作为降低工业生产用水成本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方式,是当前社会重点关注的内容。循环水浓缩倍率是重要的经济指标,对循环水系统运行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目前循环水补水为矿井水,水质较差,导致循环水水质恶化的情况,提出合理化的水处理措施,避免了系统腐蚀、结垢的风险,浓缩倍数由2.3提高到目前的4倍。  相似文献   

9.
孙波  孙涛 《甘肃科技》2010,26(13):71-72
ACS1000中压变频器冷却系统,由于进行热交换的外部循环水杂质较多,造成内部过滤器的堵塞,最终导致变频器内部冷却水温度升高,同时造成纯水精制触媒发生老化失效,变频器电导率升高,设备出现运行不稳迹象,导致工艺生产装置停车。通过对外部循环水系统的改造和对纯水精制触媒的国产化,彻底解决了上述问题,确保变频器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运用灰色理论中灰关联分析数学模型对四种集中空调系统冷源方案进行了定量分析,在考虑技术、经济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优选,为高层建筑集中空调系统冷源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们设计和制作了氩离子及连续高功率输出YAG激光器用的冷却系统,经实验证明,系统性能良好,此系统用于362型氩离子激光器,在不同输入功率情况下,循环水温波动小于1℃,其输出功率稳定度小于1%。  相似文献   

12.
楼宇自动化系统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一是测控点较多,高层建筑一般都在千点以上,楼群控制多达几千点;二是测控点分散,遍布建筑物的各个角落;三是被控设备种类较多,包括新风机组、空调机组、冷源及冷却系统、热源及热交换系统、给排水设备、照明及配电、安全防范和火灾报警等,而且这些设备和系统中有些本身又带有了控制系统,这就需要一种低成本的、具有高度分散控制功能的、可以实现互操作的测控系统,对建筑物内所有机电设备进行全面控制。Lonworks网络技术就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在控制网络层实现互操作的现场总线。近年来,楼宇自…  相似文献   

13.
精锻件余热回收冷却系统温度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汽车连杆锻造工艺过程,分析余热回收系统冷却水循环路径,得出余热回收系统中热泵随温度变化的工作规律,提出能实现热泵自动按顺序启停和整个系统自动控制的方案.方法分析连杆锻造工艺、冷却循环水系统工作过程及余热回收系统工艺流程,得出系统控制与温度变化间的逻辑控制关系;通过VB程序模拟冷却循环系统的温度控制,验证各控制元件在控制过程中响应节点信号的正确性.结果确定了余热回收冷却系统温度控制的逻辑关系,得到了由温度变化来控制电动阀以及热泵启停的自动控制系统.经过VB程序模拟热泵、电动阀的开启、运行与时间的关系,证明该控制方案可行.结论实现了余热回收冷却循环系统中冷却循环水和余热回收系统的自动控制,在满足工艺水要求的同时,不断利用回收的余热为车间持续供暖.  相似文献   

14.
组合式收费技术就是以现在高速公路普遍采用的非接触式IC卡收费系统为基础,采用双界面CPU卡作为非现金支付卡,结合以两片式电子标签为车载机的微波通讯技术,在同一个公路收费系统中实现现金收费、非现金收费及电子不停车收费的技术。在采用组合式收费技术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保留传统人工半自动收费入口领卡、出口缴费的基本特征,采用非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计算东基集团余热回收系统中电源冷却系统的板式换热器的流程组合,校核该组合的换热量和压力.方法分析基于热泵基础之上的余热回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工况和电源冷却系统中的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传热过程.运用传热学对板式换热器的传热过程进行分析.根据电源冷却循环水的压力要求确定板式换热器的流程组合,并计算该组合的板式换热器的换热量、总传热系数,校核其换热量和压力.结果板式换热器的流程组合为(2×10)/(2×10),换热量为2.86×105J/s,总传热系数为4 946.21 W/(m2·K).板式换热器在电源冷却系统中的另一个作用是保证进、出口水质要求.结论计算得到的板式换热器的流程组合满足换热量和压力的要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以兰州石化公司第四循环水系统由于含硫化物物料泄露引起水系统水质恶化的情况为例进行讨论,分析循环水系统中硫化物的来源、危害及腐蚀机理.指出循环水中的硫化物将严重影响水处理药剂对水质的缓蚀作用和杀菌处理效果,并提出从药剂优化、水系统运行条件调整以及循环水系统管理三方面来决循环水中硫化物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盾构机冷却系统为研究对象,指出了油温过高是盾构机冷却系统在正常使用过程当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并就冷却系统散热效果不佳导致高温警报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望能够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半集中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针对西北地区目前使用的蒸发冷却系统模式单一及其它问题,提出半集中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并以乌鲁木齐地区为例,比较新系统和传统系统,分析半集中式蒸发冷却系统在西北地区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鲁战明  李志刚  姜启尊  刘敏 《科技信息》2010,(17):J0228-J0228
本文针对工业耗水大户——火电厂,将中水回用于电厂企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正是顺应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发势趋势,因此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根据山东充矿南屯电厂循环水系统与上游中水水质的特点,对污水厂提供的中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能够应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经过3年来的运行实践表明,系统运行情况良好,水质稳定。实用效果与经济分析表明,仅在循环水部分,每年可以为企业创造131.25万元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公用循环水站将处理后的母液水作为补充水时,循环水系统腐蚀相对比较严重。以循环水站正常加氯气或者其他杀菌剂为前提,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含量总碱度和钙硬度对循环系统腐蚀的影响。以赖兹钠指数为理论依据,得出循环水钙硬度和碱度均值都在125 mg/L时,系统呈腐蚀严重趋势,钙硬度和碱度都超过300 mg/L时,系统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