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利用复方磺胺甲(口恶)唑中甲氧苄氨嘧啶(TMP),在二氧六环中E_2带的增色效应和紫移作用,建立了该复方片剂中磺胺甲基异(口恶)唑(SMZ)和TMP两组分的等吸收点法及K系数法同时测定的新方法。该法灵敏度、准确度均较药典法高,同时测定简单快速,特别是采用UV-265光度计的指令链功能,大大加快了测定速度。应用该法进行了市售复方片剂分析,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前人的实验结果,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方法对4种催化还原潜手性酮的手性(口恶)唑磷-硼烷催化剂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根据优化所得催化剂的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从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两方面对催化剂分子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期从理论上揭示取代基对手性(口恶)唑磷-硼烷催化活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催化活性的高低与(口恶)唑磷烷环上磷原子连接的取代基大小以及(口恶)唑磷-硼烷中磷、硼原子上的电荷分布有关,研究结果与实验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4-苄氧苯甲酰肼(1)与芳香醛缩合得到酰腙(2a-2i),再与丙酸酐环合成了3-N-乙酰基-2-芳基-5-(4-苄氧苯基)-1.3,4-(口恶)二唑啉类衍生物(3a-3i),收率73%~87%.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4.
通过2—甲基—5—联苯(口恶)唑与对硝基苯甲醛缩合,合成了新的化合物2—(2′一对硝基苯基)乙烯基—5—联苯基(口恶)唑[1],并对此化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研究,发现在只有微弱荧光的2—(2′一对硝基苯基)乙烯基—5—联苯基(口恶)唑的溶液中加入没有荧光的三正丁胺后,产生很强的荧光.亲核的三正丁胺与2—(2′一对硝基苯基)乙烯基—5—联苯基(口恶)唑形成异络激发体,三正丁胺的孤对电子与硝基反键轨道重新组合,得到新的反键轨道,因而使分子内电荷迁移受到削弱这样就产生荧光。  相似文献   

5.
通过5-甲基异(口恶)唑-3-甲酰肼Ⅰ与取代苯甲酰异硫氰酸酯在乙腈溶剂中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制得了9个新的1-(5-甲基异(口恶)唑-3-甲酰基)-4-芳酰基氨基硫脲Ⅱ.Ⅱ经元素分析,IR,~1H-NMR和MS分析确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6.
1,3,4-(口恶)二唑类化合物因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和光电性能而被广泛研究,在医药、有机电子和发光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引入多个1,3,4-(口恶)二唑结构单元,常常可以进一步提高此类化合物的功效性.通过将苯甲醛类化合物上的醛基转化为氰基后,再转化为四唑基,然后由苯四唑类化合物和对甲酰基苯甲酰氯反应生成1,3,4-嗯二唑类化合物,此化合物保留了对甲酰基苯甲酰氯带入的醛基,可以进一步地采用相同方法循环反应下去,从而可以得到含有多个1,3,4-(口恶)二唑-苯结构单元的系列链状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体中氧氟沙星、四环素、磺胺甲噁唑浓度。样品经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超纯水-乙腈(75∶25,体积比)洗脱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检测波长λ为274 n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磷酸水溶液(50∶50,体积比),采用梯度洗脱程序,实现了3种待测组分的基线分离,线性范围为氧氟沙星0.25~2μg/mL,四环素0.4~2μg/mL,磺胺甲噁唑0.04~2μg/mL。空白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2.32%~94.86%。氧氟沙星、四环素、磺胺甲噁唑的检出限分别为0.04、0.25、0.01μg/mL,定量限分别为0.25、0.40、0.04μg/mL。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高效等优点,可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磺胺甲噁唑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利用紫外光谱分析法验证了包合物的形成.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制备工艺为包合原料摩尔比1∶1、包合时间3 h、包合温度60℃,其包合率可达86.03%;差热曲线分析得到包合比为1∶1,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在20℃、30℃、40℃和50℃下研究了磺胺甲噁唑的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抗菌优(复方磺胺甲噁唑)中磺胺甲基异噁唑(SMZ)和甲氧苄胺嘧啶(TMP)两组分薄层色谱扫描同时测定的新方法。本法利用以水饱和的乙酸乙酯与氧仿(2+1)混合溶液为展开剂,在硅胶GF_(254)板上将SMZ和TMP两组分分离后,直接进行薄层色谱扫描,测定其含量。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
多元校正恒波长同步荧光法同时测定甲氧苄啶和诺氟沙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志民  齐正保  朱蔓菁 《江西科学》2010,28(3):301-303,324
甲氧苄啶和诺氟沙星的激发和发射光谱重叠比较严重,在△λ=150 nm处对其进行恒波长同步荧光分光光度法扫描。所测定的实验数据用化学计量学中的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回归法(PCR)处理,并将主成分回归法用于药品的测定,结果满意。甲氧苄啶(TMP)和诺氟沙星(NOR)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0.32 mg/L和0.01~0.08 mg/L,检出限分别为10.4μg/L和1.1μg/L。  相似文献   

11.
以磺胺甲基异唑粉末药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数据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预测未知样品 ,进行粉末药品的非破坏定量分析 ,并对影响网络的各参数进行讨论 .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弄清磺胺类药物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以磺胺甲恶唑为模型化合物,研究其在模拟太阳光下的光解特征,考察不同因素对降解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磺胺甲恶唑在模拟太阳光下发生光解,光解速率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下降,最高降解速率达到0.36 h?1;同时,在酸性条件下(尤其p H值小于5),其降解半衰期显著低于碱性条件下(p H值为8)的降解半衰期,最小为2.10 h;并且在不同质量浓度NO3?下磺胺甲恶唑的降解速率会发生变化,低质量浓度促进降解,而高质量浓度抑制降解。  相似文献   

13.
氧瓶燃烧法分解,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SMZ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样磺胺甲基异恶唑(SMZ)用氧瓶燃烧法在纯氧气氛中燃烧分解,生成的在弱酸性介质中与一定量的Ba2+反应,通过测量剩余的Ba2+的吸光度,间接测定试样中SMZ的含量.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测定回收率达99.0~99.5%,结果与药典规定的永停终点法相符.  相似文献   

14.
用Fenton试剂处理磺胺甲恶唑废水,以测定COD值为主要指标,研究了Fe2+的投加量、H2O2投加量、p H值、H2O2投加次数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磺胺甲恶唑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COD质量浓度为1 166.6mg/L的磺胺甲恶唑模拟制药废水,当Fe2+的投加量为0.2 mol/L,H2O2投加量1.0 mol/L,p H值为3,H2O2投加次数4次,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最大,为88.9%.说明Fenton高级氧化体系对此类难以生物降解的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磺胺甲基异噁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磺胺甲基异口恶唑在酸性条件下与高锰酸钾和亚硫酸钠产生化学发光的行为,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磺胺甲基异口恶唑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3.0×10- 7 g/m L,磺胺甲基异口恶唑的浓度在1.0×10- 6~4.0×10- 5 g/m 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6.0×10- 6 g/m L磺胺甲基异口恶唑进行11 次平行测定,得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 .该方法用于药剂中磺胺甲基异口恶唑含量测定,结果与药典标准方法测得值一致  相似文献   

16.
微塑料(MPs)和磺胺类抗生素(SAs)在农田土壤中普遍共存,且MPs和土壤均可吸附SAs,但不清楚MPs如何影响土壤对SAs的吸附。为此,本研究选择南方红壤区农田土壤探究了聚酰胺6微塑料(PA6)对土壤吸附磺胺甲恶唑(SMZ)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和土壤+PA6对SMZ的吸附在24 h内达到平衡,动力学能用双常数方程较好地拟合(R2 ≥ 0.968),Freundlich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R2 ≥ 0.998);土壤吸附SMZ受土壤pH和腐植酸(HA)浓度的影响,碱性土壤和低HA浓度土壤有利于SMZ的迁移;PA6对土壤吸附SMZ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土壤中PA6含量占比越高其促进作用越大,且不受老化过程影响。本研究能为评估MPs和SAs的土壤生态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紫外辐射光解(Ph)、生物降解(B)以及光解与生物降解同步耦合(Ph&B)3种方法对磺胺甲恶唑(SMX)进行间歇降解,比较不同浓度的SMX在不同降解方法下的降解速率及矿化程度。通过比较SMX的初始浓度对初始降解速率和平均降解速率的影响,发现SMX对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紫外辐射则可以缓解其对生物膜的抑制作...  相似文献   

18.
以磺胺甲恶唑(SMX)为研究对象, 采用掺硼金刚石薄膜(BDD)电极电化学氧化法, 研究电流密度和电解质溶液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 用循环伏安扫描和GC-MS测定中间产物, 提出SMX降解的机理。结果表明,BDD电化学氧化SMX的最佳电流密度为20 mA/cm2, 最适电解质溶液为0.05 mol/L Na2SO4, 此外, 可在50分钟内实现100%的SMX去除, 且去除过程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低电流密度下, SMX可发生直接电化学氧化,通过苯胺基失去电子生成二聚物; 高电流密度下, SMX以间接?OH氧化为主, 可能的降解途径有两条, 分别为?OH攻击导致S-N键断裂和?OH攻击杂环使得苯环开裂, 生成小分子羧酸, 最终矿化成CO2, H2O以及无机离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基于Temkin等温方程的分段吸附模型,分析研究在3%HCl溶液中,不同浓度的磺胺甲恶唑和替硝唑作为缓蚀剂在45#钢表面的吸附行为,论证磺胺甲恶唑和替硝唑的缓蚀性能随浓度增加先增大后降低的现象。由该模型所得吸附参数表明:磺胺甲恶唑和替硝唑在低浓度范围内的吸附性能要优于高浓度范围内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高浓度范围内缓蚀剂分子间疏水引力的作用强于静电斥力,发生疏水聚集,导致其在45#钢表面的吸附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20.
Language markednes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languages, and is reflected from hearing, vision and sense, i.e. the variation in the three aspects such as phonology, morphology and semantic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rkedness in language use following the three perspectives, i.e. pragmatic interpretation,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with an aim to define the function of marked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