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广梧高速次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从技术路线、TSP长期地质超前预报原理、取得的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和隧道安全的保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程建铝 《科技资讯》2007,(25):79-82
隧道施工中对隧道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的地质情况进行超前探测和预测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金子山隧道岩溶富水区施工中,引进了TSP20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地质雷达、红外线测水仪等先进仪器进行多途径超前地质预报.针对当前物理探测存在的多解性的特点,在施工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中长超前物探和超前水平地质钻探验证为主,辅以短距离地质素描超前分析和施工前超长炮孔加密确认的"多阶段、多手段、多层次"的"综合立体式超前预报技术".以此技术为依托对强岩溶区富水隧道施工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成功地穿越了金子山隧道进口工区岩溶富水带.  相似文献   

3.
在隧道穿越高层建筑桩基础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既有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需要采用桩基托换的施工方法对建筑物基础进行加固处理。某隧道施工中采用梁式托换和通过隧道内超前注浆加固围岩及结构加强等措施处理。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托换时的桩体以及托换梁进行了模拟和应力应变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实际监测应变数据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非常一致,表明分析方法对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及其在过江底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隧道工程的发展,隧道在施工中面临的地质灾害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发生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展和造价,超前地质预报由此应运而生。而过江底隧道由于其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地质灾害问题对其影响更是不言而喻,超前地质预报在施工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它关系着过江底隧道能否成功贯通及施工安全等各方面因素。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隧道工程中常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包括TSP超前预报法及水平钻机超前探测法等14种方法。然后结合已顺利完工的广西六景郁江过江底隧道,重点介绍了TSP超前预报法及水平钻机超前探测法在喀斯特地质地貌进行过江底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赵元科 《甘肃科技》2011,27(10):69-71
通过对平定高速公路黄土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成功案例,介绍了地质雷达在单一完整新黄土、裂隙发育及富含裂隙水泥岩等黄土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反射波的分析方法,总结了地质雷达在黄土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存在的问题,供同行们探讨、参考。  相似文献   

6.
柴丽丽 《科技信息》2008,(33):54-54
本文对TSP 203PLUS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原理、仪器、观测系统等进行了简介,并在青云山隧道出口运用TSP隧道超前预报系统对隧道的地质情况进行了成功预报,最后,提出了TSP使用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中结合铜黄高速公路大堆尖隧道塌方段的治理,阐述了隧道塌方的经过和治理过程,提出采取控制爆破减少围岩的扰动、超前支护、作好洞内水的排治和超前地质预测等预防隧道塌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单一超前预报方法精度不足的问题,对比当前主要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特点与局限性,提出地质分析技术与物探技术相结合、洞内外相结合、长短距离预报相结合,以及多种物性参数互补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以某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程为例,阐述基于地质调查法、掌子面地质素描法、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法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体系,预报掌子面前方节理裂隙水发育区域,及时、有效避免隧道岩溶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结果表明,该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能充分发挥各种预报方法的优势并相互验证,极大地提高公路隧道施工不良地质超前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9.
李学忠 《甘肃科技》2010,26(11):106-108,8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的一道重要工序,也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防灾减灾的一个重要手段。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先进设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TSP203在岩溶隧道中的探测结果,并给出了施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吕奇伟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8):39-40,42
通过田德线百布隧道洞中桥设计、施工及铺架,结合岩溶地质发育形态,总结了岩溶发育区桥梁基础地质勘探、溶洞顶板安全厚度计算、桩基设计及施工铺架等应注意的问题,确保隧道建设及运营的安全。并对今后岩溶地区隧道内桩基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桥梁桩基施工引起地层蠕变行为对邻近地铁隧道安全运营的影响,依托实体工程,采用卸荷条件下黏土蠕变特性试验确定了隧道周围土体的蠕变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手段(FLAC3D软件)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桩基开挖期间地铁隧道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和应力分布状态。结果表明:广义Kelvin本构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描述黏土体开挖卸荷时的蠕变效应;桩基开挖后,邻近地铁隧道衬砌位移不断增大,随后进入稳定状态;随着桩基开挖数量的增加,地铁隧道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总体表现为下沉和向外收敛趋势;桩-隧最小净距越小,桩基施工对隧道影响越大,采用隧道双侧布桩的施工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桩基开挖时隧道拱腰的累计水平位移,有利于地铁隧道的安全稳定运营。  相似文献   

12.
隧道掘进超前探测辅助决策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实例。该文在介绍隧道掘进特点、主要超前探测技术与系统功能的同时,也对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探测辅助决策上的技术优势,拓宽其应用范围,提高隧道掘进中超前探测结果决策的应用层次等作了相应的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地铁隧道施工诱发桩基变形的数值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值分析软件ANSYS建立弹塑性有限元模型;考虑位于区间隧道轴线不同位置的邻近桩基及不同桩长情况,对区间隧道施工诱发邻近桩基的变形进行数值仿真试验分析,同时分析隧道开挖后土体与桩体参数等因素对邻近桩基变形的影响。数值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地铁隧道开挖后桩体发生倾倒变形,桩端与洞轴线的相对位置及桩端土性对桩基变形有明显的影响,有桩侧隧道周围向洞内的水平位移比无桩侧的水平位移小,且随桩长增加,两者差别增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桩-隧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桩-隧相对位置、隧道埋深、水平净距、桩基半径和考虑群桩因素,研究静压桩基施工对软土地区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基侧面施工引起的隧道变形较大,且随着桩身与隧道水平净距增大,变形在传递过程中不断衰减;浅埋隧道受扰动影响较为敏感,产生变形较大;桩基半径增大也会加剧隧道结构的变形;桩基邻近既有地铁隧道施工的影响区可划分为强影响区、一般影响区和弱影响区;群桩中的已存在桩对挤土效应具有阻挡效应。  相似文献   

15.
寇发斌 《甘肃科技》2014,(4):108-113,78,102
为进一步查明隧道施工前期未查明的、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现代长大隧道开挖中,依据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前方岩体进行判别。从毕家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际出发,阐述了TSP超前地质预报在毕家里隧道中的应用,为隧道信息化施工提供了重要信息,降低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和危害程度,使隧道施工更安全、科学。  相似文献   

16.
为了系统研究桩土的相对刚柔性对隧道开挖引起的邻近桩基附加位移和附加内力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三维数值分析方法,通过变换桩基弹性模量、半径和桩长而获得不同桩土相对刚度比,对比分析了隧道开挖时不同桩土刚度比的桩基附加位移和内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桩长一定的情况下,桩土刚度比越大,隧道开挖对桩基产生的附加内力越大,附加位移越小,尤其是桩基的竖向附加沉降量随桩土刚度比的减小而急剧增大;在弹性模量和桩径一定的情况下,桩土刚度比越大,桩基产生的附加内力越小,位移越大。因此,隧道开挖时需对不同刚柔性桩基加以区别保护,研究成果可为隧道施工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隧道开挖产生的位移场对近邻既有桩基的影响,本文基于给定的地层损失比并通过隧道上覆土层厚度与隧道直径之比来确定隧道收敛中心点的位置,给出了用位移控制有限元法模拟隧道开挖对近邻桩基影响的位移模式。与其他算法的结果比较表明,在地层损失比不大于3%的情况下,可以给出比较满意的结果。结合郑州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和盾构隧道实际情况,用位移控制有限元法分析了隧道开挖对复合桩基承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层损失比和隧道与桩之间的水平距离是隧道施工对近邻桩基承载性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当隧道与桩之间的净距小于隧道直径时,施工中应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以避免隧道开挖对桩基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的方法目前分为两大类,即直接预报方法和间接预报方法两类。直接预报方法主要有掌子面的超前钻探、超前平导法等;间接预报方法主要是多种类型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综述了各种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地质物探综合分析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马天 《工程与建设》2008,22(1):117-118
介绍六武高速公路南岭隧道15 m长管棚超前支护的施工技术,包括技术参数设定、施工工艺、进度情况、质量控制等.实践证明,长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在浅埋、软岩、黄土等不良地质隧道施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依托某盾构穿越工程,建立了盾构同时穿越桩基和多条隧道的数值模型并进行了验证。总结了盾构穿越诱发的地表沉降、既有隧道收敛和桩基变形规律,探明了既有桩基对扰动传递的隔断效应,并通过土体应力路径分析揭示了 桩?土?隧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桩基的存在减小了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和沉降槽宽度,改变了既有隧道的变形模式,对扰动传递具有明显的隔断效应;受既有隧道和盾构施工的双重影响,两者间桩基承台的横向倾斜出现多个变形阶段,桩身上部出现较大的横向位移,而桩底位移较小;桩基、隧道和土体的刚度差异是桩?土?隧间复杂相互作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