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体质检测法、BMI指数评价法等对兰州市20-59岁人群身体肥胖度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30.1%的居民体重超重,8.9%呈现肥胖,随年龄增长兰州市20~59岁人群的体重超重率和肥胖率呈现缓慢增长趋势;男性肥胖率与超重率高于女性;城镇男性高于乡村;乡村女性高于城镇;低学历人群高于高学历人群;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体重超重的人数比例高于其他部门;静坐伏案者肥胖率和超重率〉静坐并伴有上肢活动或以走为主者〉以走为主,搬运或举重物、挖掘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上海市成年人身体成分的现状并提出改善对策。方法:基于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的上海市18个区县2059岁成年人,共29322名,其中男性14562名,女性14760名。选取反应身体成分的测试指标及其派生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指标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间的差异;选取问卷调查数据中的部分指标(如年龄段、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所在单位是否有体育锻炼补贴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除体力活动和饮食行为以外影响肥胖的因素。结果:上海市成年人身体成分多数指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0.3%、8.5%,其中男性分别为38.2%、11.0%,女性分别为22.5%、6.1%;中心性肥胖率为42.7%,其中男性为49.9%,女性为35.7%;超重率与2005年相比降低了0.5个百分点,肥胖率增长了1.4个百分点。年龄段、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所在工作场所是否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居住地点离工作场所的距离、是否经常熬夜和日睡眠时间可能是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上海市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较高,且肥胖率十年间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肥胖是多因素导致的疾病,肥胖的防治工作应采取有效的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肥胖情况。方法 2002年在市区中小学校在校学生中选择15221例,其中男生8002例,女生7219。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结果 男生超重率13.59%,肥胖率3.47%;女生超重率6.83%,肥胖率1.78%。结论 单纯性儿童青少年肥胖是造成成人慢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澳门青少年寻常痤疮的现患情况和有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澳门特别行政区青少年面部寻常痤疮的流行现况及作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2001年9月对随机整群抽取的4590名12-20岁的澳门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有2087例现患寻常痤疮,构成比中男性占58.5%,女性占41.5%;总现患率为45.5%,男性43.2%,女性49.1%,两性间现患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62,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有口臭(口气味大)、放屁比较臭、季节(夏季)、喜欢吃煎炸的食物、直系亲属中有寻常痤疮患等为危险因素。结论:13-15岁是澳门青少年初次长寻常痤疮的高峰期;女性现患率较男性高。寻常痤疮为多因病,其发生发展与消化道的内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2009年-2013年测量了16 501例汉族人(共36个调查地区)乡村成人的肱三头肌皮褶、肱二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嵴上皮褶厚度值,计算体密度和体脂肪率(percent body fat,PBF).研究表明,随年龄增长,男性PBF值增大,女性45-59岁组与60-75岁组PBF值接近,女性PBF大于男性.目前中国不同地区乡村汉族人PBF差异很大.用Siri体脂肪率法评价中国汉族的肥胖,发现男性超重率为24.1%,肥胖率为10.5%;女性超重率为32.1%,肥胖率为9.3%.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用皮褶厚度、体脂率法评价江淮地区汉族肥胖的标准,于2010年在安徽滁州和江苏淮安调查了1 426例(城市男性309例,乡村男性414例,城市女性312例,乡村女性391例)江淮汉族成年人的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通过身高、体重来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通过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来计算体密度,采用Brozek公式计算体脂率.用BMI、皮褶厚度、体脂率分别评价江淮汉族成年人的肥胖率.结果表明:(1)江淮汉族男性BMI值为(24.1±3.6)kg/m2,女性BMI值为(23.8±3.6)kg/m2.用BMI法判断,江淮汉族超重率男性为34.7%,女性为30.7%;肥胖率男性为14.4%,女性为13.2%.(2)随年龄增长,肱三头肌皮褶、肩胛下皮褶值、BMI、体脂率增大,身高下降.(3)用长岭晋吉皮褶厚度法判断,江淮汉族肥胖率男性为39.8%,女性为30.4%.皮褶厚度法得出的肥胖率远远高于BMI法,两种方法存在较大矛盾.本研究认为用肱三头肌皮褶与肩胛下皮褶之和来判断中国人群肥胖的标准,男性应该在35~45 mm之间,女性应该在45~55 mm之间选取.(4)用长岭晋吉体脂率法作为判断肥胖的标准,肥胖率男性为43.3%,女性为5.3%.用体脂率和BMI法判断江淮汉族成年人的肥胖存在较大矛盾.长岭晋吉体脂率法男性标准定得太低;女性标准定得太高.本研究认为用体脂率来判断江淮地区汉族肥胖,男性以大于24%、女性以大于28%为宜.  相似文献   

7.
了解甘肃省河西地区高校教师超重肥胖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健康干预提供依据。采用随机抽样原则,于2018年4-2018年7对336名教师进行超重肥胖判定及影响因素调查。甘肃省河西地区高校教师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3.04%和10.12%,男教师超重率(47.59%)和肥胖率(16.27%)高于女教师超重率(18.82%)和肥胖率(4.12%)(P0.05);腹型肥胖检出率为40.77%,男教师检出率65.66%高于女教师16.4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缺乏锻炼、久坐、营养知识缺乏、配偶超重肥胖为重要影响因素。甘肃省河西地区高校教师尤其是男教师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久坐、营养知识缺乏、缺乏运动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病因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公务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方法对176名在公务员体检中,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超重肥胖和脂肪肝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年龄的增长各种危险因素检出率升高,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超重肥胖和脂肪肝检出率在年龄小于35岁组较35-55岁组呈明显升高趋势,男性高于女性(P〈O.01);年龄大于55岁组男女性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结论公务员男性心血管危险因素检出率更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成人中心性肥胖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福田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采用决策树模型对成人中心性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深圳市福田区18岁及以上成人的中心性肥胖率为49.30%,中心性肥胖率随年龄的增长呈增长趋势(χ2=149. 84,P0. 001),男性高于女性(χ2=56. 55,P0.001)。决策树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患慢性病种类数、每日睡眠时间和每日水果食用量是成人中心性肥胖的影响因素,年龄与成人中心性肥胖发生的关联性最强。结论应用决策树模型分析成人中心性肥胖影响因素是可行的,能够充分挖掘数据信息,可以为防控成人中心性肥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用体脂率、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江淮地区汉族肥胖的标准,于2010年在安徽滁州和江苏淮安调查了1 426例(城市男性309例,乡村男性414例,城市女性312例,乡村女性391例)江淮汉族成年人的身高、体重,通过身高、体重来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用BMI、体脂率、身高标准体重分别评价江淮汉族成年人肥胖率.结果表明:(1)江淮汉族男性BMI值为(24.1±3.6)kg/m2,女性BMI值为(23.8±3.6)kg/m2.(2)随年龄增长,BMI增大,身高下降.(3)用BMI法判断,江淮汉族超重率男性为34.7%,女性为30.7%;肥胖率男性为14.4%,女性为13.2%.(4)男性以体脂率大于26,女性以大于37作为用瘦块体重法判断中国汉族人肥胖标准为宜.(5)用身高标准体重公式测定成人肥胖率,以往体重≥标准体重的120%为肥胖的标准不适合于成年人.本文研究结果提示男性标准在标准体重的128%~132%为宜,女性标准在标准体重的132%~136%为宜.WHO标准也不适合我国族群肥胖的判定.  相似文献   

11.
新疆喀什地区农村的资源匮乏,贫穷落后,迄今未见有关维吾尔族人群肥胖及其与脂代谢关系的研究报告。本研究首次在喀什地区农村对1452名已婚妇女(21~60岁)进行了人口信息调查,检测了体重指数(BMI)和血液脂类生化指标,并分析了BMI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喀什地区维族妇女的超重率为29.1%,肥胖率达15.3%,远高于我国女性平均超重率(22.8%)和肥胖率(7.1%)。随着BMI增高,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呈线性上升趋势(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反,呈下降趋势(P<0.05)。BMI与年龄无线性相关(P=0.09)。本研究首次揭示喀什农村维族妇女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BMI是高血脂的危险因素,也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21年间,全县共发生肝癌3906例,死亡3869例。肝癌年均发病率51.86/10万(标化率53.87/10万),年均死亡率51.37/10万(标化率53.46/10万)。80年代以后,该地区肝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极显著意义。1994年与1974年相比,肝癌发病率下降了24.94%。按性别分析,女性肝癌发病率下降有极显著意义,而男性下降趋势不显著。按年龄分析,1974年~1983年和1985年~1994年前后两个10年相比,在后10年中,15岁~30岁年龄组肝癌发病率下降尤为突出,肝癌发病高峰年龄有所后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2014年兰州市7~12岁儿童超重肥胖现状与血压、脉搏、肺活量指数的关系,为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兰州市11所小学的7~12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脉搏和肺活量指数.以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制定的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结果:兰州市7~12岁城市男童、城市女童、乡村男童、乡村女童的超重率分别为14.54%,7.06%,7.35%,1.97%,肥胖率分别为9.30%,5.95%,4.03%,1.85%,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85%,13.02%,11.38%,3.82%.超重、肥胖率随着年龄增长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各年龄组间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的性别和城乡差异也较明显;超重和肥胖儿童的血压、脉搏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童,但肺活量指数低于正常体重儿童.BMI与舒张压和收缩压(女生除外)呈较强的正相关,BMI与肺活量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学校与儿童家长密切配合,通过加强对超重肥胖儿童的膳食管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宜的体格锻炼来增强体质,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对内蒙古师范大学840名中老年教职工空腹血糖(S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的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血糖异常率分别为5.09%和3.95%,男性和女性高甘油三酯症的检出率分别为21.53%和13.98%,均为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和女性高总胆固醇检出率分别为7.63%和7.90%,无明显差异,男性和女性上述3项指标的平均值和异常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且50岁后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在社会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探讨流行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6月到某医院传染科确诊住院448例病人群体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性别分布:男性患者为72.10%,女性患者为27.90%,其比例是3:1;年龄分布:30-39岁年龄段的患者占31.03%,其次20-29岁的占23.88%,其他年龄段的占45.09%;职业分布:农民占42.63%、工人占18.30%、学生占9.60%、无业者占7.59%、个体户占6.70%、干部占6.03%、流动性职业者占3.79%、学龄前儿童占1.12%;民族分布:汉族占63.84%、白族占26.79%,其他族别的占9.37%。结论:男性的发生频率高于女性,其比例是3:1;不同年龄组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以成年组最高;不同职业其发生频率不同,以农民最高;不同民族的发生频率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裕固族成人体成分指标.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成人共179人,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检测受试者体成分指标3项,并作以分析.结果:(1)裕固族成人超重率已超过50%,尤其是男性,超重肥胖率已达66.3%,超过女性15%以上.(2)裕固族成人体脂肪率正常人群所占比例仅为55.9%,尤其是男性,体脂肪率高及肥胖人群所占比例已超过42%.(3)裕固族成人内脏脂肪等级指标正常率仅55.9%,而男性内脏脂肪等级指标异常率已达75%以上,且远远高于女性内脏脂肪等级指标异常率.结论:裕固族成人BMI、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等级3项体成分指标异常率均较高,尤其是男性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林洁  梁忠平  张运莲  林华 《广西科学》2023,30(4):821-828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降低该病发病概率,改善其预后采取的相关健康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广西南宁某体检中心常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健康体检相关指标[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液生化指标[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生活方式指标。以超声判断是否发生NAFLD,比较NAFLD患者和非NAFLD群体各指标,并通过逻辑回归分析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在577例研究对象中有184例被诊断为NAFLD,患病率为31.89%。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TG高危水平以及以细粮为主的饮食方式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超重、肥胖、TG高危水平以及以细粮为主的饮食方式是男性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大于60岁、经常摄入豆类是男性NAFLD发病的保护性因素。超重、肥胖、TG水平边缘升高与TG高危水平是女性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综上,控制好BMI与TG水平有助于预防NAFLD发病,并且改变细粮为主的主食结构与增加豆类的摄入有助于预防男性NAFLD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蒙古族青年第三磨牙萌出状况,为进一步探讨蒙古族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口镜在灯光下口内直视检查,抽取西北民族大学蒙古族学生387名,男性154名,女性234名,对其第三磨牙萌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87名调查者中有200人见到有第三磨牙萌出,其中17岁组2人,未萌出率77.8%;18岁组23人,未萌出率62.9%;19岁组49人,未萌出率53.8%;20岁组27人,未萌出率47.1%;21岁组15人,未萌出率25%;22岁组28人,未萌出率36.4%;23岁组37人,未萌出率42.2%;24岁组19人,未萌出率38.7%.17岁~24岁各个年龄组的葫出率分别为22.2%、37.1%、46.2%、52.9%、54%、63.6%、57.8%、61.3%,各个年龄组之间葫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领第三磨牙、下领第三磨牙的对称性萌出率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右侧上下对应性萌出率、左侧上下对应性萌出率不同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阻生多见,其次为近中阻生、颊向阻生和舌向阻生.远中阻生最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兰州市中年人身体成分的测试分析,了解中年人的健康状况;方法: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男性体脂百分比(22.57±5.44)低于肥胖值(大于25%时为肥胖),但高于13.0—16.9%的正常值,与正常值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女性(30.34±5.27)的体脂百分比达到了肥胖水平(大于30%为肥胖);男性去脂体重(56.99±8.26kg)低于正常值,女性去脂体重(43.83±4.66kg)高于正常值,两者与正常值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反映超重和肥胖指标的体质指数,男(5.15±2.92),女(24.37±2.80)与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BMI值^[1]比较,也存在差异。结论从测试群体的数据结果发现,兰州市中年人的身体成分结构比例存在不合理问题,身体成分比例的不合理是影响健康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高度残碎下颌骨判定性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中国人高度残碎下颌骨的性别判定方法。方法:本研究测量了国内8个省市的有确切性别记录的160具尸骨的下颌骨,其中男性108例,女性52例,年龄范围18~75岁。测量指标共计55项,来自下颌骨左侧的前牙段下颌体、后牙段下颌体、下颌角、下颌支四个部位。使用社会科学软件包(SPSS)进行男、女性别间测量数据的t检验,筛选出性别差异显著的指标,使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高度残碎下颌骨的性别判别方程。结果:方程共计74组,前牙段下颌体17组,后牙段下颌体13组。下颌角3组,下颌支25组,下颌角和下颌支联合判定16组。各部位性别判别方程的最高性别判别率分别为:整体判定,男性78.7%,女性84.6%,综合75.6%;前牙段下颌体,男性77.8%,女性67.3%,综合73.1%;后牙段下颌体,男性78.7%。女性76.9%,综合73.8%;下颌角,男性69.4%,女性75.0%,综合70.6%;下颌支,男性77.8%,女性80.8%,综合75.6%;下颌角与下颌支联合判定,男性75.0%,女性84.6%,综合75.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高度残碎下颌骨性别判定方法.准确率高.使用方便.为法医学、考古学领域的骨残骸性别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