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研究以生姜为试材,研究250 mg·L~(-1)乙烯利处理对其生姜发芽过程中品质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乙烯利处理增加了生姜的发芽率,降低了生姜中淀粉含量、维生素C(Vitamin C)含量及总酚含量,促进了呼吸强度的升高;提高了生姜中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活性;同时,乙烯利处理还加速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含量的积累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升高,抑制了过氧化氢酶(catalase)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活性的升高.因此,250 mg·L~(-1)乙烯利处理促进了生姜发芽,却使其品质发生劣变,营养降低,同时该处理使生姜的抗氧化能力下降,衰老加快.  相似文献   

2.
姜汁凝乳作为传统甜品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但其凝乳机理仍存在争议。对此,在剖析生姜组分及姜醇、姜酚、姜烯等主要活性成分的基础上,结合姜汁凝乳的制备工艺,综述分析姜汁添加量、温度等关键影响因素:姜汁添加量会影响牛奶中κ-酪蛋白的分解程度,温度会影响分子运动,进而影响牛奶凝乳状况;并最终总结得到生姜的主要凝乳成分是生姜蛋白酶,生姜是通过水解作为牛奶中酪蛋白胶束外壳的κ-酪蛋白使其失去稳定性形成凝胶的凝乳机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生姜中姜酚类成分的含量,采用Agilent ZORBAX-SB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82 nm,用标准曲线法分别对6-姜辣素、8-姜酚和10-姜酚定量.结果显示,6-姜辣素、8-姜酚和10-姜酚分别在1.005~100.5μg/mL(r=1)、1.001~100.1μg/mL(r=0.999 9)和0.996 5~99.65μg/mL(r=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31%(RSD 1.26%)、98.69%(RSD 1.48%)、98.55%(RSD 1.44%).测定的14批不同产地的生姜及不同部位,6-姜辣素、8-姜酚和10-姜酚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认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能快速有效地测定生姜及不同部位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生物菌肥对生姜的增产作用和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于4月份将生物菌肥作为底肥与传统施肥方式一样施入垄内姜种之间,11月采收生姜,称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种肥料培养的生姜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其化学成分获得离子流图。采集施用生物菌肥和施用传统肥料的九山生姜田土壤共10份样品,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生姜土壤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果和多样性。施用生物菌肥的生姜长势优于传统肥料,收获的生姜块大且色泽金黄,生姜增产37.2%,土壤细菌种类和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施用生物菌肥生姜土壤较传统肥组鞘脂单胞菌属Sphinog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差异较大。结论:生物菌肥显著增加了生姜的产量,影响了土壤细菌的丰度和组成分布,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是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5.
姜酚的生物活性述评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姜酚[1-(3′-甲氧基-4′-羟基苯)-5-羟基-3-脂肪酮类]是生姜中的活性成分,呈现生姜的典型辣味.因其分子中有β-羟基酮结构,理化性质极不稳定;其含量因产地、炮制方法等贮存加工条件不同而不同(一般质量分数为1%~3%).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姜酚有强心、防治心血管疾病、抗凝血、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溃疡、止呕、止晕、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预防胃黏膜损伤、利胆、防腐杀虫、驱虫、护肤美容等十几种生物活性;姜酚参与生物代谢,其毒性较低.姜酚可作为评价生姜及其药物品质的客观指标,也可开发为药物或用于生产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姜提取物中姜酚(6-JF)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姜提取物中姜酚(6-JF)的含量。实验采用ODSC18柱(5μm,Φ3.9mm,高300mm),以甲醇-水-异丙醇-冰醋酸(70∶36∶15∶4)为流动相,UV检测波长为280nm。方法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0.97%和1.36%。该法能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生姜提取物中姜酚(6-JF)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生姜及其提取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Zingiber Offtcinale Roscoe)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一个姜家族(Zingiberaceae)的根茎,可以作为各种食品和饮料的调味品,生姜在中国和印度已经有2500多年的药用历史,可以治疗头痛、反胃、风湿和感冒等。本文主要是对生姜的提取方法、生姜的成分以及现代科学对生姜的功能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姜中6-姜辣素的方法.采用甲醇提取生姜中6-姜辣素,以甲醇∶乙腈∶水=5∶ 40∶55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280 nm测定含量.本方法检出限0.5 ng,RSD小于2%,回收率为98.6%~101.1%.  相似文献   

9.
窍门与禁忌     
生活小窍门: 冻肉返鲜法 一般人都喜欢吃鲜肉,认为冻肉味道不佳,其实,只要解冻得法,冻肉也同样鲜美。方法是:先将冻肉放在常温下慢慢解冻;烹调前再将冻肉用生姜汁浸10分钟左右(生姜汁以6-7片生姜浸在水中5分钟制成),这样即可使冻肉返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蒜和生姜提取物体外联合抑菌效果。方法:以酶解法提取大蒜提取物,用K-B法分别检测大蒜和生姜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效果,用宏量稀释法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以微量稀释法检测大蒜和生姜提取物联合抑菌效果。结果:大蒜提取物对实验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生姜提取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蒜提取物对标准株ATCC 25923、ATCC 90029和临床分离株1420的MIC均小于生姜提取物;大蒜与生姜提取物联合使用时,对标准株ATCC25923的抑菌作用是无关作用,对临床分离耐药株1420的抑菌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对ATCC 90029的抑菌作用为相加作用。结论:大蒜和生姜提取物对实验中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大蒜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显著强于生姜提取物。大蒜与生姜提取物联合使用时,可增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420和白色念珠菌标准株ATCC 90029的抑菌效果,减少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姜膏的的加工工艺,以生姜为原料,经漂烫、粉碎、调酸、杀菌等工艺,可生产出辛香浓郁的膏状姜产品。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姜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超临界CO技术应用于福建生姜提取姜油,探讨不同实验条件对姜油萃取率和姜油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姜油萃取率对数值与CO流体密度呈正比,姜油组分基本相似,但各组分相对含量有一定差异,提高萃取压力有利于姜辣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母姜与子姜中6 姜酚、8 姜酚和10 姜酚的含量。采用Inertsil ODS-SP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分析,二元线性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在280 nm波长下检测。结果表明本实验样品母姜中6 姜酚、8 姜酚和10 姜酚含量分别是子姜的2倍、1.5倍和2倍。  相似文献   

14.
生姜茎尖的组织培养及试管苗快繁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莱芜生姜的茎尖生长点(〈1mm)为外植体,采用不同激素和浓度对生摹的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苄氨基嘌呤(BA)对姜芽分化最为有效,培养基Ms+BA5.0mg·L^-1+NAA0.1mg·L^-1最有利于芽的分化;快繁采用液体浅层静止培养,试管苗增殖速度显著提高,增殖系数比固体培养基提高了31%,根系发达,有利于试管苗的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姜油平衡数据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一套静止法测定固态物质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的装置.测定了姜油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把姜油按化合物类别分为四类组分;拟合了三类组分的溶解度与CO2密度、温度的关联经验式,这些关联式为超临界CO2萃取和分离操作的技术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实验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生姜乙醇提取物与枸橼酸按照不同配比在常温下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3种细菌的抑菌效果,同时研究生姜乙醇提取物与枸橼酸复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热稳定性、不同pH值对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生姜与枸橼酸复合物(C=50mg/mL)对3种细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抑制强弱为:金黄色葡萄...  相似文献   

17.
对西昌地区菜用大豆开花结荚期间发生的主要真菌病害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大豆炭疽病、紫斑病、灰斑病、锈病和白粉病这5种病害发生较为普遍且严重,发病率均在30%以上.其中,尤以大豆炭疽病的平均发病率最高,达48.25%.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生姜提取物、红枣、红糖为原料加工制成复合饮料.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得出优化配方.即生姜提取物0.06%,红枣浓缩汁0.4%,红糖3.0%,白糖4.0%.同时在此组合的基础上进行了产品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2)和0.05%的明胶组成的复合稳定剂具有较理想的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六安地产生姜精油的工艺.通过控制温度、颗粒尺寸、提取时间等因素,确定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生姜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氯化钙、生姜和木瓜蛋白酶对牛肉嫩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和感官评定方法来优化和评价氯化钙溶液注射、生姜汁注射、木瓜蛋白酶溶液注射对牛肉嫩度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钙溶液的浓度和注射量、生姜汁的注射量、木瓜蛋白酶溶液的浓度和处理时间显著影响牛肉的嫩度(P<0.05).在这3种牛肉嫩化方法中,木瓜蛋白酶溶液注射的嫩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