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东海剑尖枪乌贼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80年代中期以前,头足类中的曼氏无针乌贼 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ne曾作为主要经济鱼种被捕捞,资源数量较大,浙江省高的年产量接近 6.0× 104 t( 70~ 80年代)。但由于过度捕捞,资源遭到很大破坏,渔汛消失,而其它头足类资源(枪乌贼、柔鱼、有针乌贼类、章鱼等)不断上升,随着作业方式的调整和渔场的进一步拓展,太平洋褶柔鱼 Todarodes pacificus、金乌贼 Sepia esculenta Hoyle、剑尖枪乌贼 Loligo edulis Hoyle等头足类资源相继被开发、利用,产量逐年上升,在渔业生产中居较高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捕捞企业所重视…  相似文献   

2.
文摘     
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增殖及繁殖保护的研究——乌贼资源增殖研究课题组,唐逸民执笔,浙水院学报,1986,5(2):98~103 本文简要地综合了1983~1985年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增殖及繁殖保护研究的工作情况、主要结果,并提出今后工作意见:①采用乌贼笼等附卵器,在海底产卵附着物己遭破坏的产卵场,进行海中吊养孵卵增殖乌贼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配合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曼氏无针乌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以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制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1.3%、36.0%、41.6%、45.9%和51.5%的5种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1.65±0.20)g的曼氏无针乌贼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P4和P5组曼氏无针乌贼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P4和P5组曼氏无针乌贼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P2和P3组(P〈0.05);这两组曼氏无针乌贼的肥满度也显著高于P1和P2组(P〈0.05);P3组曼氏无针乌贼的肝体比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0.05),但其他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结果,认为,在该实验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适宜水平为45.9%~51.5%.  相似文献   

4.
开展曼氏无针乌贼生物学及渔场分布情况的调查研究,对于乌贼资源增殖及繁殖保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就以往的资料看,林书颜等(1935、1937)、浙江省水产试验场(1936)、朱元鼎(1959)、郑严等(1960)、浙江省水产资源调查队(1960)、黄建勋等(1964)等分別对曼氏无针乌賊生物学及渔场分布进行过调查研究。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对中街山渔场曼氏无针乌贼的生物学测定及浙江近海主要渔场的调查,看到了其中的某些变化。材料与方法 1.春、夏汛及秋、冬汛,按常规采样分别对张网、对网、乌贼拖网、乌贼笼捕获的乌贼进行生物学测定。 2.进行渔场调查和汛期调查。 3.将上述测定、调查结果结合有关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曼氏无针乌贼(以下简称乌贼)是我国浅海洄游性头足类,广泛分布于福建,浙江沿海,年产量很高,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四大渔业产品之一。但近年来,乌贼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为配合乌贼资源增殖的研究,搞清其食性问題十分必要。有关乌贼食性探讨仅见黄建勋等作过研究。作者对1983年11月至1984年10月周年按月采捕的新鲜乌贼标本计336只,逐个进行胃肠消化道的解剖观察,以了解其食性规律,为资源增殖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乌贼标本主要取样于浙江近海禁渔区外渔轮捕获的新鲜乌贼、部分取样于禁渔线内张网渔获物中,其捕捞海区范围内:121°48′—123°50′E,27°10′—31°OO′N。尤以浙江近海海礁东南10海里,大陈东南30海里和浪岗北首25海里为多。  相似文献   

6.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是我国东海的主要渔捞对象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带鱼和黄鱼,但国內对无针乌贼的研究,却远不及带鱼、黄鱼那样系统和周密。除了断续作了一些形态、生态、产卵习性、孵化发育等研究外,关于资源方面,也仅有1960年浙江省渔业资源调查队作了春、夏汛洄游分布的调查。至于幼乌贼的分布范围、数量变动等情况,仅1986年林书颜、黄寿标在定海象山区作张网渔获物分析时,1959年中科院海洋所郑严、沙学绅、杨纪明在普陀蚂蚁岛作张网渔获物分析时,以及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朱德林等1963年在蚂蚁岛作张网渔获物分析时,把幼无针乌贼作为其中一个项目报告过。整个浙江北部沿海幼无针乌贼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固定剂和染色剂对曼氏无针乌贼的血细胞进行处理,利用组织学的手段对血细胞形态进行了观察、记数和测量.曼氏无针乌贼血细胞浓度平均为2.5×107 cells/mL.根据细胞质中颗粒的多少、大小、折光性、染色特性及血细胞的大小、核质比等,将曼氏无针乌贼的血细胞分为二大类: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透明细胞近圆形,直径7.65~8.28 μm,细胞核卵圆形,较大,细胞质中颗粒很少,核质比约0.66,约占总细胞数的45.3%;颗粒细胞圆形,直径9.58~10.42 μm,细胞质中有大量嗜酸性颗粒,核质比较小,约0.40,有些具双核,约占总细胞数的54.7%.研究了曼氏无针乌贼血细胞的形态和分类,为曼氏无针乌贼血细胞免疫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何宇 《今日科技》2008,(9):18-18
近日,嵊泗县在绿华海区开展曼氏无针乌贼深水网箱放养试验,这是曼氏无针乌贼首次在舟山海域进行深水网箱养殖,该养殖技术在我国也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9.
曼氏无针乌贼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四大渔业产品之一,但近年来产量有所下降,为配合乌贼资源增殖的研究,提高乌贼渔业的年产量,除了要搞清其产卵场、索饵场及涸游路线外,对其食性的研究也是显得十分必要的。鉴于目前国内尚未见到对曼氏无针乌贼的食性作全面详细的报道,为此作者对1983年11月至1984年10月,周年按月采捕的新鲜乌贼标本计336只,逐个进行胃肠消化道的解剖观察,为了解其食性规律,为资源增殖、合理提高乌贼的年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摘要汇编     
曼氏无针乌贼的人工孵化及其在资源增殖中作用的估计李星颉戴健寿 1980—1981年作者在苗子湖岛周围的乌贼产卵海区进行了乌贼卵室内人工孵化及海区半人工孵化试验,根据所获资料分析,提出了人工增殖乌贼资源的作用和可能性,讨论了乌贼资源增殖的回归率,增殖的经济效益以及增殖效果检验等问题,认为采用海区半人工孵化是增殖乌贼资源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与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年以来,通过对乌贼人工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解决了乌贼胚胎发育、苗种繁育、成体快速养殖和当年生乌贼秋季育苗的关键技术,以期为乌贼的产业化发展及舟山渔场渔业资源的修复提供技术支撑.2006年利用乌贼仔三代和野生受精卵共6 810粒;孵出稚乌贼5 855头,孵化率为86.0%;获胴长20 mm的幼乌贼4 182头,培育成活率为71.4%;获胴长92~130 mm,体质量106~219 g的乌贼2 885头,养殖成活率为69.0%;通过乌贼的快速养殖与生殖调控,1 000头当年生乌贼秋季产卵151.6 kg,合97.02万粒.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了BLASTp,ProtScale等蛋白质和核酸序列分析软件和数据库对曼氏无针乌贼SCD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了蛋白质结构域,螺旋卷曲结构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碱性跨膜蛋白质,该蛋白质可能为脂肪酸代谢起到关键调控作用,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超  余朝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079-4085
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结合区域板块运动和应力背景,对B盆地的演化历史进行了恢复。恢复结果表明B盆地经历了前白垩纪的盆地基底形成期、白垩纪断陷期、晚白垩世晚期-古新世的构造反转期和始新世至今的整体坳陷期四个演化阶段。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油气的聚集成藏密切相关。断陷期沉积的大量物质为油气的生成聚集提供了物质来源和储集空间,断陷期长期活动的断裂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运移通道,反转期的构造反转提供了圈闭条件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浅层油气藏的破坏,坳陷期的稳定构造环境为油气的最终成藏提供了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观察比较了曼氏无针乌贼对不同颜色、形状、软硬度和沉浮性人工配合饲料的摄食频率.结果表明:1)曼氏无针乌贼对褐色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最高(26.2次/h),显著高于对其他颜色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P〈0.05);对绿色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最低(5次/h),对不同颜色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从高到低的排列次序为:褐色〉红色〉黄色〉紫色〉原色〉蓝色〉绿色.2)对长条状的饲料平均摄食频率为25.5次/h,显著高于球状饲料的19.8次/h和片状饲料的9.3次/h(P〈0.05).3)乌贼幼体更喜欢选择软颗粒饲料和沉性饲料,对软颗粒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40.2次/h)显著高于硬颗粒饲料(23.7次/h)(P〈0.05),对沉性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20.7次/h)显著高于浮性饲料(8.8次/h)(P〈0.05).由此可见,曼氏无针乌贼趋向选择褐色或红色、长条状、沉性的软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川西前陆盆地在侏罗系及白垩系非生烃层中发现大量的“次生气藏”。“次生气藏”是下伏一二千米以下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源层纵向跨层运移聚集成藏的结果。跨层运移的动力是该区独具特色的须家河组含气封存箱内的异常高压 ,通过纵向发育的断层及裂缝系统 ,流体以混相涌流方式向上运移。在运移过程中 ,由于温度、压力的改变 ,流体相态不断发生变化。经计算定量地确定出运移进入不同层位时的各相态比例 ,从而恢复出天然气跨层运移过程中的相态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6.
曼氏无针乌贼墨的主要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氨基酸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及经典的化不究析法对曼氏无针乌贼墨的氨基酸,脂肪酸,蛋白质,矿物质元素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共测出16种氨基酸,9种脂肪酸和10.08%蛋白质,富含Ca,Mg,Fe,Zn等矿物质元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逐步转型,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内部业务运行机制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人力资源成为保障图书馆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因素。以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信息社会背景下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弊端,分析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强调油气运移的油气系统分类评价方案 ,即用有效源岩充注、运移活跃程度、运移排烃方式、捕集条件和保存条件五个要素 (简称 AMMEP)来描述评价油气系统 .该方法大大增强了油气系统研究的实用性 ,可以有效评价油气系统的优劣并进行资源评价、预测有利区带和勘探层位、制订相应的勘探部署策略 .在进行油气资源评价时 ,不仅要考虑源岩的丰度、演化等因素 ,更要充分考虑源岩破裂、运移活跃程度、运移方式等 ,综合评价油气系统 ,才能给出有充分地质依据的运聚系数 ,从而有效指导油气勘探 .  相似文献   

19.
从城乡一体思维下的生活污水资源化、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基于“3S”的交通智能化、循环工业和静脉产业建设四个方面人手,提出粪便资源化、污水资源化、土壤迁移、雨水资源化、智能化“市区高速道路系统”、IMTS公共交通实验系统、循环工业和静脉产业等措施,综合探讨生态城市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